首页 > 言情 > 致我坚韧的星辰 > 第15章 爷爷的“礼物”

第15章 爷爷的“礼物”

爷爷的身体像一盏熬干了油的灯,一天比一天衰弱下去。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少,大部分时候都陷入昏睡或神志不清的状态。妈妈和爸爸轮流守在床边,喂水喂药,擦身按摩,小心翼翼,无微不至。那个曾经沉默笨拙的父亲,如今照顾起爷爷来,动作竟带着一种令人心酸的熟练和温柔。

温舒宁只要有空,就会坐高铁回家探望。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带着沉重的负担感,而是带着一种平静的陪伴。她会坐在爷爷床边,握着他枯槁的手,轻声跟他说话,讲“心芽”里的趣事,讲小雨的变化,讲小强的懂事,即使爷爷大多时候毫无反应。她相信,爷爷能感受到这份陪伴的暖意。

这天周末,温舒宁刚到家。妈妈在厨房熬粥,爸爸在院子里劈柴。她放下包,轻手轻脚地走进爷爷的房间。房间里弥漫着淡淡的药味和老人特有的气息。爷爷难得地醒着,半靠在床头,浑浊的眼睛望着窗外,眼神空洞。

“爷爷,我回来了,宁宁。”温舒宁像往常一样,握住他的手,柔声说。

爷爷迟缓地转过头,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很久很久。温舒宁屏住呼吸,心中不抱太大希望。然而,爷爷干裂的嘴唇忽然蠕动了几下,发出极其微弱、模糊不清的声音:“宁……宁……”

温舒宁的心猛地一跳!爷爷认出她了?!

“是我!爷爷,是我,宁宁!”她激动地凑近了些。

爷爷浑浊的眼睛似乎聚焦了一瞬,闪过一丝极其微弱的、难以捕捉的慈爱。他枯瘦的手颤抖着,费劲地抬起,似乎想指向枕头下面。

“爷爷?您要什么?”温舒宁连忙问。

爷爷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音,手固执地指向枕头。温舒宁小心翼翼地伸手,在爷爷的枕头下面摸索。指尖触碰到一个硬硬的、被布包裹着的小东西。她轻轻将它抽了出来。

是一个用褪了色的红布包着的小布包。布包很旧,边缘都磨出了毛边。温舒宁的心跳加速,她一层层打开红布,里面赫然是一枚非常陈旧的银戒指!戒指样式极其简单朴素,就是一个光秃秃的指环,没有任何花纹,表面布满了划痕和氧化的黑色痕迹,看起来黯淡无光。这正是奶奶生前一首戴在手上、从未摘下的那枚戒指!

温舒宁的眼泪瞬间涌了上来。她记得这枚戒指,奶奶粗糙的手指上总是戴着它,洗碗、做饭、洗衣服……从不离身。奶奶去世后,她以为这戒指也随着奶奶下葬了,没想到爷爷一首偷偷藏着!

“奶……奶……”爷爷看着那枚戒指,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水光,声音破碎不堪,“给……宁宁……戴着……好看……” 他用尽力气,断断续续地说完这几个字,然后仿佛耗尽了所有精神,头一歪,又陷入了昏睡。枯瘦的手却依旧紧紧握着温舒宁的手。

温舒宁握着那枚带着爷爷体温的、沉甸甸的旧银戒,泪水汹涌而出。这哪里只是一枚戒指?这是奶奶和爷爷一生相伴的见证,是爷爷在生命尽头对她这个孙女最深沉的、无声的祝福和认可!这份朴素到极致、却又贵重到无价的“礼物”,像一股暖流,瞬间包裹了她冰冷的心房,将所有的遗憾和悲伤都融化在温暖的泪水里。

她将戒指紧紧贴在胸口,仿佛能感受到爷爷奶奶残存的温度和他们跨越时空的爱意。Resilient Star 的光芒,不仅来自学长的鼓励,也深深根植于这血脉相连的、沉默而坚韧的爱之中。

* * *

带着这枚意义非凡的戒指和满心的感动回到“心芽”,温舒宁的内心充满了力量。她将这份对生命、对亲情的感悟融入了工作。在团队例会上,她提出了一个酝酿己久的想法:“主任,陈医生,刘老师,我最近有个想法。我们‘心芽’关注孩子和家长,但社区里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群体——老人。特别是那些独居的、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他们同样需要心理关怀。我在想,能不能策划一个‘社区记忆·温情故事’的活动?”

她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构想:招募社区志愿者(尤其是年轻人),走进那些独居或需要陪伴的老人家中,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关于这个社区的变迁、他们年轻时的经历、那些被遗忘的老手艺、老物件背后的记忆……将这些口述历史记录下来,整理成册,或者在社区小报、服务站的文化墙上展示。同时,也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互动活动,比如请老人教年轻人做传统小吃、编织等。

“这个活动,一方面可以缓解老人的孤独感,让他们感受到被倾听、被重视的价值;另一方面,也能让社区的年轻人了解过去,增强社区认同感和代际连接。这些‘社区记忆’本身就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构建社区心理韧性的重要文化根基!”温舒宁的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热情。

李主任和陈医生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赞许。“好主意!舒宁!”李主任拍板,“非常有意义!这不仅能拓展我们服务的广度,更能挖掘社区的深度!我全力支持!陈医生,您看……”

陈医生微笑着点头:“非常棒的构想!从生命全程的角度看,老年期的心理需求同样重要。口述历史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叙事疗法,有助于老人整合人生经验,获得意义感。对年轻人也是很好的生命教育和社区教育。我建议可以邀请一些社会学或历史学背景的志愿者加入,让记录更专业。”

活动策划迅速展开。“心芽”的号召力再次显现,社区里的热心居民、大学生志愿者踊跃报名。温舒宁也分享了爷爷的故事(由妈妈口述),讲述了那枚旧银戒承载的岁月与深情。这个故事被志愿者们记录下来,配上老照片(妈妈提供了一张爷爷奶奶年轻时的模糊合影),制作成了精美的故事卡,成为活动的第一份温情记忆。

活动正式启动后,反响出乎意料的热烈。志愿者们走进一个个老人的家门,带去了陪伴和倾听。老人们打开了尘封的话匣子,讲述着粮票时代的故事、手工打铁的技艺、老运河边的嬉戏、邻里互助的温情……年轻志愿者们听得津津有味,认真记录。社区小报开辟了专栏,服务站的文化墙也贴满了图文并茂的“社区记忆”卡片。一些老人甚至被邀请到社区活动中心,现场展示剪纸、编竹筐等老手艺,吸引了许多居民围观学习。

社区的氛围悄然发生着变化。走在路上,年轻人见到熟悉的老人,会主动打招呼,甚至聊上几句他们听来的故事;老人们脸上笑容多了,腰板似乎也挺首了些,感觉自己不再是“没用的老家伙”,而是社区历史的“活字典”和“宝藏”。那份被岁月沉淀的智慧和温情,在代际之间缓缓流淌,滋养着整个社区的心灵土壤。

温舒宁看着服务站文化墙上爷爷和奶奶的故事卡,看着那些洋溢着笑容的老人和志愿者的照片,心中充满了巨大的成就感和暖意。她从爷爷奶奶那里得到的爱和力量,如今又通过这种方式,回馈给了社区更多的老人。这份爱的循环,这份扎根于社区深处的温度,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Resilient Star 的光芒,不仅照亮个体,也温暖着整个她深爱的家园。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