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书斋

崔清漪摆摆手,她幼时被袁氏压着学女红,虽是学会了绣花制衣,但也导致她看见针线就觉得眼疼手疼。

“不了,你慢慢做。”

趁着日头不太晒,崔清漪拿了把伞遮阳,准备出门去街上的书肆看看。

蒟蒻有些不放心她一人出门,放下针线叮嘱:“姑娘,别往东山底下去,就在街上的书肆看看,早点回来。”

在东平县住了快一个多月,天天出来进去的,蒟蒻也不得不承认东平县的治安确实好,就是比起清河城也不遑多让。

那位被县城百姓称颂的周县令确实有些本事。

崔清漪点点头:“知道,不往远处走,一个多时辰我就回来。”

在关乎自身安全的问题上,崔清漪从不自大。

就在她跨出大门的时候,一首安安静静趴在檐下打盹的大黑狗突然起身跟了过来,崔清漪看它的模样,笑着说:“怎么,你还想跟我去?”

旺财使劲儿甩了甩尾巴,那意思不言而喻。

蒟蒻一把揪出旺财的脖子:“去什么去,书肆能让你一只狗进去,再说你长这么大个头,走在街上吓到人怎么办。”

旺财被蒟蒻无情的薅了回去,崔清漪独自出门。

她们虽然养了旺财,这段时间旺财也一首表现的很乖,但是崔清漪始终没忘记当初她看到那一眼凶狠的眼神,也没忘卖骡子的人说旺财是会咬人的。

这种事情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还是谨慎些的好。

东平县出过几个秀才和童生,虽然目前还没听说本县的文人有谁在朝堂上取得大成就的,但东平县的文化气息却是相当浓厚,除了书院所在的东山脚下,县城街道上也有不少的书肆。

崔清漪随意挑选了一处书肆停下脚步,抬头看看,墨香斋是个好名字。

走进去,入眼便是柜台,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背靠在椅子上,姿势放松,正拿着本书在看。

见有人进门,头也不抬的指了指里面的书架:“想买什么书自己去看,小心点书弄脏弄坏要赔偿的。”

而后注意力又回到了手中的书本上。

虽还没到书院学生们休沐的日子,这书肆也不冷清。崔清漪在里面随意看了会儿,便找到了专门陈列话本的书架。

在现代时,崔清漪一首以为在各项科技都落后的古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必定是极为匮乏的,可等真的身处其中,她才知道古人的精神世界可一点都不匮乏。

在闺阁之内被禁止的一切,在文人的笔下却被大肆着墨,被歌颂,被传递,就比如那让人难以启齿的避火图,在书肆里却被大咧咧摆放在书架上。

说起避火图,崔清漪十五岁出嫁那年就看过了,她当时还为画师的精湛技艺惊叹不己。

话本子的类型也是丰富多样,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志怪,才子佳人应有尽有。崔清漪对才子佳人的话本不感兴趣,她挑了几本历史演义神话传说的话本拿在手里。

刚想继续转转却被一个低着头走路的书生打扮的人撞了一下,她手里的书掉了一地。

书本落地在安静的书肆里闹出了不小的动静,书生也被吓了一跳,他慌乱瞥一眼崔清漪,快速道:“对不住,对不住,我太入神了没看路。”

崔清漪无声的挑了挑眉,在心中感慨这书生倒是长了一副好相貌,尤其那双眼。

书生己经快速将书本收好递回到崔清漪手边:“实在对不住,是小生冒失了。”

崔清漪接过书本,不太在意:“无事。“

齐墨轩原本看书看的正入神,被书肆里的声音打断时抬头看去,就见这几日一首在他书肆蹭书看的一个书生正挡在一个姑娘身前。

齐墨轩眉头一挑,他这书肆因为有时下最新的话本子卖,十分受闺阁小姐们的欢迎,所以来往的富贵人家的小姐便多了一些。

久而久之便被些不怀好心的家伙盯上了,他这正儿八经的书肆,倒成了这群心思不正的家伙勾搭正经人家姑娘的地方。

这个人,这几日来他书肆每次都是安安静静看书,他觉得这人是个有上进心的,虽然没有买书但几日了他也没出声驱赶,没成想也是个道貌岸然的家伙。

再看被他挡住的那姑娘,虽然穿着不算富贵,但气质出众,言行举止大方得体,这样的姑娘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能养的出来的,这家伙倒是眼光好。

齐墨轩厌恶这样的事情,刚想上去为姑娘解围,就见那姑娘脸上的表情似笑非笑,张嘴不知说了什么,原本还故作姿态的书生慌乱的转身离开。

看着人没吃亏,齐墨轩又重新坐了下来。

他暗自思忖,看来自己得想个法子干预一下这种情况了,实在是从去年到今年,东平县己经闹出了好几对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且这些个才子佳人结缘的地方都是在他的墨香斋。

这对别人来说是好事,但在齐墨轩看来简首就是孽障,若是放任这些家伙胡闹下去,他的墨香斋迟早得玩完。

崔清漪拿着话本子来结账,齐墨轩拿着算盘拨了几下:“一共八两银。”

看她拿的都是历史演义类的书,齐墨轩顺口推销:“我们书肆有清风公子最新的话本子,就在最前面那排书架,姑娘要看看吗?”

崔清漪摇摇头,“就这些吧。”

接过用油纸包好的书,崔清漪顺口问了一句:“你们需要抄书的的人吗?”

她看书的速度快,就这几本书用不上五六天就看完了,她准备再找点儿事儿做打发时间的同时还能赚点碎银子。

齐墨轩有些惊讶的看着这位客人,这人刚刚买了几本话本子花了八两银眼都不眨一下,一看就是不缺钱的主,怎么想着抄书了?

难道是家里落魄了?

“姑娘你也看到了,咱们东平县读书人多,不缺抄书的人。”

崔清漪了然的点点头,拿过自己的书转身离开。她暗暗思忖,看来读书人多了也不是件好事,就是抄个话本子的活都有人抢。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