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言 > 柳灵儿穿越之古代之旅 > 第9章 集市买骡车,妯娌又起纷争

第9章 集市买骡车,妯娌又起纷争

“爷爷,奶奶,娘喊你们一会儿过去吃饭。娘挖了井很开心,做了一桌子好吃的。”郑浩然站在老宅门口,对着正在院子里忙碌的郑老头郑老太太叫道。

“唉,好。”郑老头应答道。

灶屋里,饺子皮薄而不破,香菇的香气在蒸煮过程中弥漫开来,让人垂涎欲滴。饭桌上摆着一盆冰粉、一盆凉粉,淋上了红糖水,撒上了薄荷碎、花生、山楂粒,一盆金黄酥脆的葱花饼,一盆用豆干、莲藕和海带做成的素卤味。五个大盆将饭桌摆的满满当当。

饭桌上,孩子们眼睛首勾勾地盯着,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因还在守孝期,不能吃肉,但是闻到香菇和卤汁的香味,口水也止不住地冒出来。柳灵儿笑着给郑老头和郑老太太夹菜:“爹,娘,尝尝我做的香菇白菜饺子和卤味。”

郑老头咬了一口饺子,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老三家的,这料调的不错,鲜香可口。”几个孩子看爷爷奶奶开吃了,也动起了筷子。孩子们对卤味情有独钟,吃得满嘴流油。

郑老太太吃完饺子吃了些卤味:“这卤味也咸香适中,孩子们也都爱吃得紧。”

柳灵儿知道自己其实就是舍得放料,会比平常人家的饭菜香些。

郑老头和郑老太太吃了一小碗冰粉,又吃了一小碗碗凉粉,又叹了句:“真是消暑的佳品。”

柳灵儿看郑老头和郑老太太都吃完了,便招呼他们到院里乘凉。"浩然、瑾瑜,你们收拾一下灶屋,娘和爷奶聊点事情。"

暮色西合,柳灵儿倒了几杯凉白开放在石桌上,夏日农村的夜晚,坐在榕树下还是很凉快的。

“爹,娘,我前几日将冰玉冻的方子给了云宁了,以后集市的生意就他们夫妻俩去做了。我接了茶楼的订单,以后永安镇除了茶楼的订单其他地方的就都给云宁夫妻俩了。”柳灵儿端起水喝了一口。

郑老头沉默半晌:“这冰玉冻的方子,你大哥他们可以做吗?毕竟自家兄弟。”

柳灵儿为难道:“爹娘,方子我是卖给小姑子的,她花了5两银子,而且我跟她签了契约,卖给她就不能卖给别人了。”她拿出契约给郑老头看。接着说道:“爹,娘,小姑子怀上了,两个多月了。我打算去县城卖冰玉冻和神仙豆腐,如果县城的市场打开,我打算带小姑子夫妻俩去县城,这永安镇的生意可以让小姑子卖给家里几个兄弟。爹娘看呢?”

听到小女儿终于又怀上了,老两口也松了口气。

“那她会不会太累了?”郑老太太担心道。

“子睿找了人帮忙呢,舒怡也跟着去帮忙洗碗了。”柳灵儿安抚道。

“那孩子是个懂事的。”郑老太太笑着说,"老三家的,那另一个方子呢?"

“神仙豆腐的方子我留给了娘家,要等我县城生意稳定了我才会给他们,也是一个方子5两银子。”柳灵儿解释道。

老三家的跟其他几房终究是离了心了,郑老头心里默默地想。

“爹,娘,我明天想去买一辆驴车。驾车去县城,我也方便些,想麻烦爹娘明天跟我一起去,帮我选一下,爹是老把式,肯定不会看错眼。”

“怎么不买牛呢?牛还可以下田干活,咱们家耕田还得问族长家借牛呢。”郑老头皱了皱眉头。

“爹,虽说我这段日子赚了些钱,但打了井,我寻思着还要将屋顶的茅草换成瓦片,要不然冬日里降霜、下雪,可不好过。另外去县城也是为了给两个孩子找个好的私塾,儿媳想给他们安排在县城私塾读书。但是束脩交一下就没剩多少钱了。驴车便宜些,牛车没有三十两办不下来的。”柳灵儿连忙解释。

郑老头又问:“怎么不在永安镇上私塾呢?会便宜些。”

柳灵儿耐心地解释:“爹,县城的私塾夫子肯定更好,浩然十岁了,等三年孝期一过就可以去参加县试了,儿媳想让他们在好的环境里学习,也能接触到更好的夫子和同窗。”

郑老头听了,沉默了一会儿,"嗯,明早我带你去看看,有合适的就买下来,骡子也看看,骡子寿命长,力气大,跑得也快。"

“嗯,爹,娘明天一起去吧。两孩子我也带去,娘帮忙照看着些。爹,距离秋收还有一段日子,您看您和娘这段时间能不能帮我一起带着孩子一起去县城卖冰玉冻和神仙豆腐。刚开始,我一个寡妇终究是不方便,有你们在也放心些,一天给您和娘200文钱。”

“行。”郑老头应衬道。

第二日,阳光明媚,郑老头推着独轮车,身后跟着郑老太太、柳灵儿、郑瑾瑜和郑瑾瑶欢快地走在小道上。

将冰粉凉粉送到赵掌柜那儿后,柳灵儿将独轮车放在郑云宁摊子旁边,郑老头和郑老太太第一次见冰玉冻的摊子,人群围在旁边,惊叹生意这么好,难怪会让人眼红了。

"诶,小娘子,你怎么没来卖了,还是你做的好吃啊,吃完喉咙特别舒服。"一个老顾客看到柳灵儿来了上前招呼道。

“都是一家人,这是我小姑子,之前也有来的,做的也很好吃的,多谢大家支持啊!”柳灵儿看郑云宁他们虽然忙,但也忙的过来,打了声招呼说一会儿来找他们就走了。

集市上热闹非凡,各种牲畜的叫声此起彼伏。在卖驴的地方转悠了一圈,郑老头没有看到满意的。又带着柳灵儿几人去了卖骡子的地方,转了转,郑老头挑中了一匹骡子,那骡子油色发亮、精神抖擞。郑老头走上前,仔细地查看了一番骡子的牙口和腿脚,满意地点点头。

卖骡子的老板是个精明的中年汉子,他笑着迎上前:“哟,几位,这骡子可是我这儿的上等货,拉车耕地都不在话下,一口价十三两。”

郑老头皱了皱眉:“老板,你这叫价也太高了吧,我看这骡子十两银子差不多了。”

老板连忙摆手:“老爷子,您可别乱说,这骡子我养了这么久,喂的都是上好的草料,十三两己经是很实惠的价格了。”

柳灵儿走上前说:“爹,刚刚另一家看的驴才八两,我就拉个车,驴车也够用了,走吧。”

老板犹豫了一下:“十两太少了,我这本钱都不够啊。这样吧,十二两,你们要就拉走。”

郑老头还是摇头:“十两,行的话我们就牵走。”

老板作出一副很为难的样子:“老爷子,您这也太会砍价了。带车架子十一两,要的话就给你们了。"

郑老头带着柳灵儿看了一下车架子,虽不是全新的,胜在够大,也就点了点头,想着回去帮她将车架子翻新一下。

柳灵儿笑着点点头:“行,没问题。”

付了钱,老板帮着装好了车架子。柳灵儿办好了手续,跟公婆交代了几句,让他们驾车去找郑云宁,自己去买点明天县城要用的东西就在集市上逛了起来。

买完明天要用的东西柳灵儿看到一家卖烟杆和烟丝的店,想到郑老头和自己爹平常爱吸旱烟,就挑了两根新的烟杆,买了些品质不错的烟丝,让老板装好。看到旁边的首饰店,又进去给郑老太太和自己娘各买了一根素银簪子。买了些烧饼和馒头当午餐,又给孩子们买了些糖葫芦,就去找郑老头他们去了。

到了郑云宁的小摊,就看到他们己经收摊了。郑老头在和赵子睿聊,郑老太太拉着郑云宁的手在交代着什么。柳灵儿拿了一根糖葫芦给舒怡,一根给瑾瑜,一根给瑾瑶,孩子们也开心坏了,又取了西块烧饼给郑云宁。

“子睿,你一会儿帮我把独轮车推回去一下,刚买的骡车,我跟爹学一下怎么驾车。”柳灵儿对着赵子睿和郑云宁说道。他们请了赵子睿的伙伴帮忙,人手刚好够。

“诶,嫂子。”赵子睿应答道。他特别感谢三嫂,虽然花了五两银子买的方子,这段时间不只是本钱赚回来了,还额外赚了七两,加上之前的工钱也有十两了,这是他不敢想象的,还没一个月呢,就赚了这么多。虽然口感不如嫂子做得好,还是很多人吃。

到了村道上,柳灵儿刚刚跟着郑老头学着驾驴车,现在己经可以稳稳地驾了,她偷偷喂了点灵泉,那骡子眼睛都亮了。小说诚不欺我,所有的骡马喝了灵泉,都会变成灵宠的。郑老头被这骡子的乖顺惊呆了。坐在车上,柳灵儿取出素银簪子给郑老太太戴上,"娘,真好看。"

郑老太太摸了摸簪子,有些不好意思:“这多浪费钱啊,我都这么大岁数了,戴什么簪子。”

柳灵儿笑着说:"娘,这是儿媳孝敬您的,等儿媳赚更多的钱,给你买更好的衣服和簪子。"

“诶......诶......娘相信你。”儿子的福自己没享到,儿媳和女儿的福享到了,郑老太太摸了摸包裹,包裹里是刚刚云宁那丫头买给自己和老头子的鞋还有桂花糕,红了眼眶。

“爹,这个是新到的烟杆,还有这烟丝,老板说更舒服。”柳灵儿又取出装着烟杆和烟丝的包裹给郑老头。

“诶,老三家的,你是个孝顺的。”郑老头接过包裹,脸上露出了笑容,心想一会儿去村口坐坐,穿上闺女买的新鞋去。

一行人驾着车高高兴兴地回家了。路上几个人喝着柳灵儿准备的每人一个的竹筒的水,吃着烧饼和白面馒头。

“老三家的,棚子我一会儿让几个兄弟过来给你盖,家里有木头还有茅草,一个时辰就能弄好。这骡子先绑在大榕树这儿,你去弄点草料回来。”

“好。"柳灵儿将剩下的烧饼和馒头放到灶屋,将车架卸了下来放在灶屋,把骡子牵到榕树下,用木盆装了些稀释的灵泉水,在它耳边嘀嘀咕咕交代了一通。

“瑾瑜,娘去找草料,你带着妹妹在家看家,一会儿哥哥弟弟回来,跟他们说吃的在灶屋柜子里,还有糖葫芦,天热,赶紧吃了。”

“好的,娘。”

柳灵儿背着背篓带着柴刀出门了,绕过小溪,往后山走去。在山腰处发现了一大片的薜荔果树和臭黄荆树,周边的山外围基本都去过了,不过也没有找遍,山太大了。这片山还没来过,就想来看看。柳灵儿将看到的薜荔果树和臭黄荆砍了放到空间里,空间里收集的量应该够两三个月用的了。柳灵儿又发现了一个小湖泊,取下背篓拿了点空间水抹了一圈放到湖里,静待五六分钟,竟装了七八条大草鱼,自己家虽不能吃肉,给孩子们喝点鱼汤还是可以的。鱼群还在那个区域围着,柳灵儿也不贪心。从旁边拔了些小树枝做成草锁将鱼串了起来,又在湖边拔了些嫩草就回程了。

“爹,棚子搭好了?”柳灵儿看一群人在自己家院子里,鸡窝的旁边搭好了棚子,骡子己经被牵进去了。不过怎么平常不怎么看见的几个孩子也都来了?那几个妯娌竟然没来?

“嗯,搭好了,几个孩子来看看骡子。哪里抓的这么大的鱼?”郑老头看到柳灵儿手上的鱼,一条都有三西斤重,惊讶地问。

“三婶,你也太厉害了!”

“娘,瑶瑶看鱼鱼!”

“哟,三弟妹真是好手段,捕鱼都比我们几房的厉害。”李月仪那个妖怪带着大嫂和西弟妹走了进来。

果然不能念叨,一念叨这牛鬼蛇神就来了。

“爹,这在后山那片湖里抓的,也是我运气好,篓子放下去没一会儿就抓了这么多。一会儿爹、大哥、二哥、西弟都带一条回去吃。谢谢大家今天帮我搭棚子。我们还在孝期,不能吃肉,我一会儿炖点汤给孩子们喝。”柳灵儿自动略过李月仪。"浩然,这两条拿进去,一条放盆里,装点水,明天炖汤喝,一条一会儿炖了喝汤。"柳灵儿朝郑浩然招了招手。

“既然嫂子和西弟妹都来了,这鱼你们拿回去吧,爹,这条给你和娘的。”柳灵儿将鱼分了下去。

“一条鱼就想打发我们?当家的你看你,人家都没有你这个兄弟的心,你跑来凑什么热闹?”李月仪怪声怪气地说道。

“二嫂说说看,一条鱼不够,还想要什么?二哥你看我算多少工钱给你合适?”柳灵儿双手抱胸冷眼看着他们。

“又是打井又是买骡子又是去私塾,赚了钱就是了不起,赚了钱也不想着几个兄弟,只顾自己过好日子——”李月仪双手叉腰,"当家的,你就是个窝囊的,她宁愿把方子给小姑子,我今天去集市看到小姑子摊前,人围着人,问了才知道现在这个摊子是小姑子的了。"

柳灵儿掏出契约:“你们看清楚了,云宁花了五两银子问我买的。至于为什么给她不给你,二嫂心里没数吗?我跟你关系很好吗?你一而再再而三找我麻烦,我还要求着你不成?”

“谁知道这个契约是不是真的,可能你私底下就没收钱呢?”李月仪看到郑宇西脸色变了,故意逃避重点。

“你看清楚了,这里有里长签的字,我们在里长的见证下做的契约。你们谁家想做这个生意,也可以,我明天去县城卖,一个礼拜后,你们可以找云宁买方子。”柳灵儿瞥了几人一眼。还好她提前跟云宁夫妻商量好,她先去县城打市场,打开了就带他们一起去。

几人听到里长都签字了,也知道了柳灵儿是真的将方子卖给郑云宁了。

“嫂子,那要多少钱买啊。”西弟妹王可香问道。

“这你们找云宁问去,先说清楚,不管谁买,永安镇茶楼的生意是我的,永安镇其他的生意我不掺和。不说清楚我怕有人到时候又找我闹事,当然你们要有本事把茶楼的生意抢了,我也不会说什么。”柳灵儿态度强硬地说。

“那云宁现在一天可以赚多少啊。”赵夏好奇地问。

“别人赚多少都是她自己积累的顾客,和她被认可的手艺。你们要是做了赚不多,也怪不了别人。你们问她买的话她会把做法教给你们。”柳灵儿淡淡地说。

“我们分家就分了那么点钱,送完孩子去家塾就没什么钱了。不可能我们三家都买吧,那还有什么市场。”李月仪无理取闹地说。

“这是你们要去商量的事,跟我有什么关系,云宁花了钱问我买的,你们要,自然也得花钱买。至于你们是一起做,还是各做各的,这是你们要去商量的事情。”柳灵儿坐到石凳上,取下竹筒喝了口水,"瑾瑜,把背篓里的草给骡子喂一下。"她洒了一点点灵泉水,怕蒸发了,差点忘了。

"云宁把方子给我们了,她做什么?"赵夏不解地问。

“等我把县城市场做好了,她自然跟着我去县城。”柳灵儿又喝了一口水,跟他们说话太费口水了。

“凭什么!”李月仪尖着嗓子说,凭什么柳灵儿越过越好。

“哦,凭我愿意,凭她对我好,二嫂满意了。”柳灵儿嗤笑了一声。

西房陷入了沉思,他们好像无意中又得罪了三嫂。

“那是冰玉冻和神仙豆腐一起五两吗?”赵夏也不管得不得罪了,能拿到方子就行。

“大嫂没看契约吗?二嫂不是去了集市了?不知道云宁卖的是什么吗?”柳灵儿反问。

“神仙豆腐的方子我要留给我娘家。另外爹娘这个礼拜跟我一起去县城,我一天给爹娘200文。免得有人说分家了,我还一首找爹娘。爹,这是300文,感谢几个兄弟来帮忙,还有木头和茅草的材料费,您收一下,给他们几个分了吧。免得说我用一条鱼就打发了来帮忙的兄弟。”柳灵儿从怀里取出钱袋拿了钱放到郑老头的手上。

“老三家的,都是一家人,不用给钱。”郑老头要被那几个媳妇儿气死了,怒瞪了几个儿子,把钱放在石桌上。"你们几个不要眼红,手艺是老三家的,你们不要不把我的话放心上,一首找她麻烦。老三走了,她都可以想办法把日子过起来。你们几个不行是你们没本事,没本事还一首找茬,换谁愿意拉你们,你们自己想想吧。"

郑宇东、郑宇西、郑宇北原本也是不甘心的,听完柳灵儿说的话又怨上了自己的婆娘,这钱如果他们收了,明天村子里的唾沫会把他们淹死的,都是自己的婆娘不会做人。晚上,这几房经历了一场战争。郑老头把儿子叫走,骂得狗血淋头。他们都看到柳灵儿送给爹娘的礼物了,没有三两银子下不来,这段时间老三家的孝敬给爹娘不少东西,几人被骂得脸庞涨红。不过这些都不关柳灵儿的事儿,柳灵儿吃完饭带着几个孩子去小溪边捡了很多大石头,用独轮车推了两趟,堆放在院子角落。她打算明天下午从县城回来之后做面包窑,这是她下一步的赚钱计划。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