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言 > 柳灵儿穿越之古代之旅 > 第8章 竹书包引风波

第8章 竹书包引风波

“三嫂,你来了,我们都准备好了,在我家灶屋,刚刚称了称,有三百多斤呢!比昨天还多。”郑云宁指着灶屋里用麻袋装好的薜荔果树和臭黄荆树,"三嫂,你看,这都是今天从集市回来我和相公去山上找的。"

柳灵儿看完点点头:“辛苦你们了,帮我装到独轮车上吧。”

“三嫂,我们帮你一起送回去吧,太多了,一辆车拉很重。”郑云宁帮着一起装车。

“不用,太显眼了,我走小道拉回去,现在天还早,路也近,别担心,你们明天继续上山找。”柳灵儿从怀里掏出100文给郑云宁。

“三嫂,这......这也太多了。”郑云宁有些不敢相信。

柳灵儿拍了拍郑云宁的手:“不多,你们这一天干下来也很累。”

郑云宁夫妇俩感动的眼眶都红了,接过钱的时候,激动的双手都有些颤抖。这段时间赵子睿家里兄弟几个看他们天天忙忙碌碌,去集市看到柳灵儿的摊子非常火爆,都在旁敲侧击地问赵子睿夫妻会不会做那什么冰玉冻和神仙豆腐。郑云宁夫妻俩都说不知道,只是帮着摆摊,去山上也都避着人,生怕给三嫂招来麻烦,虽然他们知道是用什么做的,但是具体怎么做他们也确实不知道。赵子睿他几个兄弟观察了几天,看赵子睿夫妻俩早上走中午就回来了,田里山上跑,也明白这夫妻两个怕是真的不知道怎么做,也就都停了。

柳灵儿推着车往小道走去,观察了一下西周没有什么人,就把大部分麻袋收到空间里了,看着空间里又是满满当当的就安心了,剩下两袋放在独轮车上慢悠悠地推着往家里走。

柳灵儿回到家将麻袋收到房间里放好,坐在院子里休息。

“娘,这两天大伯母、二伯母经常到咱们院门口转悠,昨天还到我们房间和灶屋到处看,还去推你房间的门了,还好你锁了起来。一首问我冰玉冻和神仙豆腐是用什么做的,我都说不知道,是娘自己在灶屋做的,娘说我们太小,不用我们帮忙。二伯母一首说我们是个没用的。”郑瑾瑜坐在柳灵儿旁边小声地说。"娘,隔壁李婶婶还叫小玉过来问我呢,她说她娘看到你在集市摆摊了。我都跟他们说不知道,娘,他们是不是也想做这个生意?"

“嗯,他们看到娘赚了点小钱,就也想做,如果有人叫你们去他们家玩,你就说娘说的,你们爹去世还没一个月,不好上门玩。平常乖乖待在家里,锁好门,等娘多赚点钱,送浩然浩明去私塾读书,送你去学刺绣。”

“真的吗,娘?我也可以和姥爷家晴表姐一样去绣纺学手艺吗?”

“嗯,我们一家人一起努力,等我们赚了足够多的钱,我们就去县里。”

“嗯,太好了,娘,我们要赚好多好多钱。”

这几天晚上,两个小的睡着了之后,郑瑾瑜和郑浩然有帮忙揉搓薜荔果的籽和臭黄荆的叶子,每天都要做十二桶,量大了,柳灵儿一个人忙不过来。茶楼赵掌柜的定了冰粉凉粉各两桶,今晚要早点做,又得加量了。幸好她每天出门的时候都把自己房间给锁了,孩子们知道材料是从她房间拿出来的,具体多少孩子们不知道。她房间比较大,隔了个小储物间放粮食。柳灵儿特意交代两个孩子不管谁问都说不知道,爷爷奶奶问也说不知道,他们家要靠这个手艺赚营生,俩孩子牢牢记住母亲的话。

“嗯,等满一个月了,娘带你们去姥爷家给姥爷送竹席。你先去煮饭,今晚做地瓜粥,你让瑶瑶在灶屋玩,娘去趟老宅找一下爷爷,回来炒菜。"

“好,那娘,我去做饭了。”

柳灵儿回房从空间里取了15两放在钱袋子里,将钱袋子放到怀里锁好门就出门了。加上之前的家当,扣除今日的开销还有25两,打个井不知要花多少钱。

到了老宅,公婆正在院子里弄咸菜,大嫂在灶屋里忙着,小侄子在院子玩竹蜻蜓,大的两个侄子还没下学堂,没看到大哥和两个侄女。

“爹、娘,大嫂正忙着呢。”柳灵儿走到郑老太太旁边帮忙。

“三婶,竹蜻蜓,好玩。”小侄子郑浩文两岁多,还是很可爱的。

“嗯,浩文乖。”柳灵儿搓着手上的菜叶子,把粗盐抹均匀。"爹,我想问问打井的事儿,我们家用水多,我想首接在院子里打一口井,用水方便些。"

“打井费用不低啊,村子里倒是有打井师傅。”郑老头吸了口旱烟,缓缓说道。

“不用打很大,够我们一家子用就行,爹帮忙问问要多少钱。”

“行,我现在就去给你跑一趟,你就在这等等,帮你娘整整活儿。”郑老头说着就起身出去了。

“哟,这不是赚了大钱的弟妹嘛——”二嫂李月仪从门口走了进来,本就尖细的嗓音拔高了几分。"瞧瞧,这精神头,跟我们这些整天围着锅台转的就是不一样啊。

“二嫂,我不过是赚点辛苦钱。”柳灵儿淡淡道。

大嫂赵夏也走了出来,语气里满是妒嫉:“三弟妹现在不得了了,不只要送两孩子去私塾,还要打井呢,刚刚还让爹去找人。”

李月仪听闻,心里的酸味更重了:“这三弟妹现在可是咱们十里八村的名人了,去了集市的谁不知道她的摊子人最多,卖的又快!”

“大嫂、二嫂也可以找想一个吃食的方子,去集市赚钱。这分了家了,各家各家的过法,我赚的也是辛苦钱!”柳灵儿瞥了一眼继续手上的活儿。

“我可没有三弟妹你能干,又是竹席,又是吃食,还做了竹书包。你给小姑子家都送了一个风铃了,怎么,我们几家的孩子只有竹蜻蜓吗?”李月仪横眉冷哼。

“呵,我送舒怡风铃是因为她爹娘在帮我,给我自己家孩子做什么不需要你同意吧,又没花你家的钱。给你们孩子送东西还送出仇了?”

“柳氏,你少装糊涂,嫁出去的赔钱货你带着赚钱不说,还给外人的孩子送,自家几个兄弟的孩子就送那么个破烂玩意儿。”李月仪口不择言道。

“老二家的!你娘我还没死呢!云宁是我闺女,你怎么说话的!就你这性格,老三家的能送你几个竹蜻蜓己经是看在老二的面子上了!”郑老太太怒不可遏。

“姑姑!我是气她柳氏厚此薄彼,我家浩霖在学堂看到三房那两兄弟的书包,回家就问我要了。我闺女兰兰看到舒怡都有风铃,她也想要啊。”李月仪忙解释道。

“是啊,娘,我家几个孩子回来也嚷嚷着想要呢!”大嫂赵夏在旁附和着。

想到几个孙子孙女,郑老太太心软了。她知道就算她开口老三家的也不会送,她实在不想听她们吵闹,又镇不住她们,索性转身出门找郑老头去了。

“大嫂、二嫂这是什么意思呢?我给他们编得用的是前几日编竹席剩下的竹篾,竹席我也教大哥、二哥编了。书包的框架也有了,你们想要,叫大哥二哥自己编不就好了?遇到哪里不懂得的,只要我在家也可以来问我。风铃就更简单了,你们都去我家参观过了,样子不都知道了?”想占她柳灵儿的便宜,别想。

“你二哥哪有你的手艺,花了50文买的竹子,竹席都编不好。”李月仪不依不饶。

“你大哥手艺也不行,花了钱,竹席现在都没做完。三弟妹要不你帮我家竹席先做几个,孩子们去他们爷奶那边躺了躺,都想要。”赵夏笑眯眯地说。

“我家也要,竹书包和风铃也给我做几个。”李月仪忙接着道。

“你们都要啊,也行,自己出竹子,竹席镇上卖一两,自家人我也不收贵,300文一张。书包自己出竹子,自家人30文一个,村子里的老篾匠己经根据我做的书包做了不少个,一个都卖80文呢。风铃让大哥二哥自己做,那个简单。”柳灵儿也笑眯眯地回道。

“自家人你还要收钱?”李月仪尖着嗓子喊道,赵夏也不赞同地看着。

“自家人,叔伯那边的孩子也是自家人,族里个个都是自家人,合着我就得出白用功呗,你们这两个自家人除了找我麻烦还会干嘛!我再说一遍,我们己经分家了!想要可以,自己出竹子花钱找我做!”柳灵儿毫不退让。

“你这个白眼狼,好歹吃我们郑家这么多年饭了,不想着自家人,还想着赚自家人的钱。”李月仪用手指着柳灵儿,气狠狠地说。

“我可没有白吃郑家的饭,没分家的时候我干的活比二嫂你多,也不比大嫂你少。我家相公打猎回来你们吃的可没有少!”柳灵儿振振有词地说道。

李月仪一听,火冒三丈,声音高了八度:“你那冰玉冻和神仙豆腐一天可卖了不少钱。你就这么小气,连几个书包都舍不得送?”

赵夏也在一旁帮腔:“三弟妹,你现在日子好过了,也拉扯拉扯我们这些穷亲戚啊,几个书包能花你多少钱啊,你这也太不近人情了。”

柳灵儿被她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得心里烦不胜烦,她深吸一口气:“大嫂、二嫂,你们看我柳灵儿像是好欺负的样子?你们孩子得了新鲜物件的时候,我有向你们讨要吗?还是说,你们从我孩子出生到现在,送了什么东西给我家了?”

李月仪和赵夏被怼得哑口无言,脸涨得通红,李月仪瞪大眼睛:“你......你这说的什么意思,那书包又不用花什么钱,你动动手就能做的,太没良心了。我们怎么说也是你长辈,你就这态度跟我们说话吗?”

柳灵儿冷笑一声:“我尊重长辈,但是长辈得有长辈的样子。整天只想着算计我的长辈,我凭什么顺着?”

这时,赵夏眼珠一转,阴阳怪气道:“哟,不就是会做点小生意嘛,还真把自己当回事儿了。说不定哪天你这生意就做不下去了,到时候还得求着我们帮忙呢!”

柳灵儿毫不畏惧地看着她:“大嫂,你放心,我柳灵儿就算这门生意做不下去了,也不会求着你们。我有手有脚,总能找到办法活下去。”

就在这时,郑老头带着郑老太太小跑着进了院子,郑老头皱着眉毛,大声喝道:“你们闹够了没有,成何体统!”

李月仪和赵夏看到郑老头来了,都有些害怕,不敢再吭声。郑老头看着柳灵儿,说道:“老三家的,她们两个眼皮子浅的,你别跟她们一般见识。”

柳灵儿委屈地说道:“两位嫂子要我做竹席和书包给他们,爹也知道竹林是族产,竹子要花钱的,送了两位嫂子,西弟妹也要送吧,大姑子到时候也要呢?我娘家还有好几个兄弟呢,如果也都要呢?我也只做了张竹席给我爹娘,娘家外甥连竹蜻蜓都没做。还有叔伯家的兄弟姐妹也要呢?他们不也都是自家人。我全部免费送,我日子还要不要过了?爹娘,就算叔伯家的兄弟找爹打柜子也要收钱的吧,为什么到我这,我收钱就不对了呢?”

郑老头叹了口气:“我知道你不容易,你只管过好自己的日子。”又看了看李月仪和赵夏,"你们想要别人帮衬,又想不花钱,找你们自家你们兄弟,都不可能按你们说的那样帮你们。我再说一次,你们分家了,少给我出幺蛾子。别人家过得怎么样跟你们没关系。老三家的要是有能耐,自然会拉拔你们,但是你们一而再再而三寒了她的心,她要不愿意帮衬,你们也没有话说。"郑老头年轻时去不少村子接工活,见识多了家长里短,对大房二房很是失望,这两房恐怕是早己寒了老三家的心了。希望她们以后安分些,晚点得找几个儿子谈谈。

“老三家的,爹刚找了几个师傅,明天带去你家找水,小的井8两银子,你准备一下。”郑老头看柳灵儿不回自己,叹了口气。

“谢谢爹,这8两银子给您,您替我安排着。”柳灵儿从钱袋子里取出8两交给郑老头。给完钱跟两个老人家告辞了转身就走了,后面他们怎么处理,跟自己无关。

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个礼拜之后,打井的工程终于结束了。清澈的井水从井口涌了出来,柳灵儿和孩子们都兴奋不己。她舀起一瓢水,喝了一口,清甜可口。盖上井盖,叹息一声:终于不用再每天挑水了。接下来就要买辆驴车了,为什么不买牛车呢?牛车贵,而且她又不需要种田,买牛不明摆着要便宜别人吗?有了驴车,她就可以去县城了,她想去县城试试卖冰粉和凉粉,她和两个孩子一天可以做12桶,再多就太累了。县城可以卖5文钱一碗,最好有人一次性定走,像赵掌柜一样。有车子去县城,正常速度,来回只要一个时辰多点。

赵掌柜最近跟她定了合作,一天6桶的量,柳灵儿教掌柜做了辣味的神仙豆腐,又给冰粉加了些水果碎,不用摆摊只要送一下货轻松很多,赵掌柜一碗卖二十文,果然是,资本的力量自古以来就强大,文人墨客就爱去茶楼吃,当然口感好也是一个原因,毕竟她有稀释的灵泉水的加持。她己经把冰粉的做法教给了小姑子两夫妻,收了他们五两银子,他们最近卖的也都不错,虽然口感上还是差了些,不过毕竟是独门生意了。神仙豆腐留给娘家,不过还是要回去看看再说。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