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言 > 柳灵儿穿越之古代之旅 > 第10章 县城寻机遇

第10章 县城寻机遇

“浩然,你去老宅看一下爷奶起了没,起了的话,让爷奶过来吃饭。”柳灵儿将面饼和鸡鱼汤端到饭桌上。

“好。”郑浩然点点头,娘昨晚说今天带他们去县城,他激动得一晚上都没睡好,早上早早地起床帮娘把冰玉冻和神仙豆腐装车了。

柳灵儿将调制好的桂花糖水、薄荷叶、花生粒装好放到背篓里。骡车上装了两桶冰粉,两桶凉粉,还好车架够大够宽敞。

“老三家的,装好车了?”郑老头从院门走了进来,郑浩然和郑老太太走在后面。

“爹、娘你们来啦,先吃饭。今儿起了个早,就先装车了。一会儿爹驾车,孩子们今天也都去县城逛逛。”柳灵儿将面饼分了下去,"爹,一会儿我推车先送永安镇一品茶楼赵掌柜那儿,你们在桥头等我。"

“行。”郑老头吃了两块鸡蛋面饼,这老三家的做的东西就是比别家的更香一些。

“爹,您今天回来帮我做个木板,比骡车内部小一些,要厚实一些,叠加木桶用,我刚看了摆两层木桶可以,这样一车可以拉十六桶。”柳灵儿吃完将房间门锁好,走到院子里跟正在弄骡车的郑老头说。

“嗯,行。”

“那爹,我先走了。”

柳灵儿推着独轮车往镇上走去。

永安镇一品茶楼

“柳娘子可算来了!这日头毒得能把人晒化,你推着车走老远路了吧,快进来喝碗酸梅汤解解暑!”小儿快步迎出,布头往肩头一甩。

七月的天着实热了些,连知了都叫得有气无声。

“多谢小哥,是热得厉害了,才辰时多(早上9点)的日头就晒的不得了了。”柳灵儿的鬓角碎发被汗水黏在颈肩,笑着让小二接过手里的桶。

圆肚紫杉的赵掌柜从柜台后转了出来,手里的蒲扇啪嗒啪嗒扇着风,他看着桶里莹润的冰玉冻还有翠绿的神仙豆腐说:“这暑气一天晒一天凶!”方才便有客人上门嚷着要吃冰碗子,柳娘子,你这做的冰玉冻比集市上你小姑子一家做的好,我虽卖得贵,客人们都说口感更佳!吃完整个人都很舒服,自打店里卖了这两个小吃食,客人都多了。柳娘子,今天还可以加西桶吗?各要两桶,下午送来也行。"那可不,她是作了弊的选手。

“今天不行呢,一会儿要去趟县城,现在集市的生意给了我家小姑子,我想着给两个儿子在县城找个私塾,索性也去县城看看有没有门路,明天给您加量。”柳灵儿接过小二递过来的银两收了起来。

赵掌柜啪地合拢折扇:“巧了!县城南街也有我们的一品茶楼,也是我们少东家的产业。”转身就在柜台上刷刷刷写了一封信,"你把这信给吴掌柜,就说永安镇老赵介绍的,具体的你们自己谈。

柳灵儿将信仔细收进怀里:“谢谢您帮忙引荐。过几日我做点别的小吃食,到时候拿一些给您尝尝。”

“柳娘子的手艺,赵某很是期待。”赵掌柜取了几块桃酥给柳灵儿。

“谢谢赵掌柜的,桶和车子先放您店里,回来了我来取。”柳灵儿看赵掌柜的点了点头转身离去。

檐角铜铃忽响,穿堂风卷着茉莉香掠过柳灵儿的发梢,柳灵儿抿嘴一笑,迈着轻快的步伐往桥头走去。

骡车辘辘碾过青石板路,郑老头扯着缰绳,骡子喷着响鼻在城门口停下。县城的喧嚣扑面而来,城墙斑驳,爬满青苔的砖石间探出几簇野蔷薇,城墙上旌旗猎猎,守城兵丁的铠甲在烈日下泛着冷光。柳灵儿下车在城门口文书处交了三文钱的入城费。

“娘,这城墙比咱们村口的老槐树还高哩!”郑浩明扒着车窗往外看去。郑瑾瑜和郑浩然眼睛瞪的溜圆,郑瑾瑶探出半个身子,被郑老太太一把拽回怀里。

“坐稳咯,当心摔着!”郑老太太攥着几个孩子的衣角,自己却也忍不住往外张望。街道两旁店铺林立,绸缎庄的幌子随风招摇,药铺门前的铜秤砣闪着暗光,卖胭脂的摊子摆着各色小瓷盒,胭脂香混着汗味在热浪里浮沉。

“爹,绕着城转一圈,咱们看看。”柳灵儿轻声道。郑老头应了声,骡车缓缓前行,碾过坑洼处颠簸几下,惊得孩子们咯咯首笑。

“瞧那糖画摊子!”郑瑾瑜指着街边,老艺人正用铜勺在石板上勾画凤凰,"翅膀金闪闪的,跟着的一样!"

"娘!看!有人在耍猴子!"郑瑾瑶激动地说。

“坐好!”郑老头喝了一声。

郑老太太忽然轻叹:“这县城啊,爹娘有十多年没来了。”她着褪色的蓝布衫,"当年你爹带我来卖山货,连条像样的石板路都没有......"

"娘,国家安定,日子会越来越好的,以后儿媳经常带你和爹来转转。"柳灵儿温柔地笑着说。

“奶奶,等浩明当上大官了带你和爷爷来县城住。"小小的少年拍着胸脯说。

“诶,诶,奶奶等着你和哥哥高中,带奶奶来县城!”郑老太太红着眼眶开心地说,郑老头也嘴角轻扬。

柳灵儿望着街角茶楼前停着的油壁马车,车辕上镶着鎏金铜钉,几个衣着华丽的青年正说笑着跨进门槛。柳灵儿抿了抿唇,思考着怎么定价。

北街的悦来酒楼雕梁画栋,三层飞檐下挂着红灯笼,跑堂的小二穿梭如织,端出的菜肴香气首往街上飘。柳灵儿让郑老头停住车,取了两块青花瓷碗装上冰玉冻和神仙豆腐,放到食盒里,提着食盒走下车。

“客官里边请!”小二迎上来,目光扫过她朴素的麻布裙,"您几位?"

“小二哥,我做了些新鲜吃食。”柳灵儿打开食盒,冰玉冻在青花瓷碗里颤巍巍的,神仙豆腐切成菱形块,浇着琥珀色的桂花糖水,上面还撒着薄荷叶和花生,"这是冰玉冻,用井水镇过的,还有神仙豆腐,清热解暑最适宜......"

小二皱起鼻子:“我们酒楼有冰酪,有酸梅汤,谁要你这乡下玩意儿?”他摆摆手,"快走快走,别挡着贵客!"

“可这冰玉冻是用山泉水做的,比冰酪更爽口......”柳灵儿往前半步,被小二拦住:再纠缠我喊巡街的来了。"

街角传来马蹄声,几个呆瓜皮帽的商人骑着高头大马经过,扬起的尘土扑在柳灵儿的脸上。她攥紧食盒带子,指甲几乎掐进掌心,不管是封建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是等级分明啊——转身时瞥见柜台后掌柜的正在拨弄算盘,金戒指在暮色里一闪。

柳灵儿转身走向不远处的一座二层木楼,门楣上悬挂着一块斑驳的匾额,隐约可见"醉香楼"三字。

小二迎上前,露出八颗小白牙:“大嫂子可是要歇歇脚?楼上有雅座?您几位?”

“我做了些新鲜吃食,想找你们掌柜的谈谈。”柳灵儿打开食盒,晶莹剔透的冰玉冻和莹莹翠绿的神仙豆腐在阳光下泛着光,吸引着店小二的目光。指着食盒里的青花瓷碗跟店小二说"一碗是冰玉冻,一碗是神仙豆腐。"

“小娘子说的冰玉冻和神仙豆腐可是在永安镇卖的很火的两个新鲜小吃食?”掌柜的从后厨转出来,围裙上还沾着油渍,却生着双精明的眼:"小娘子说的冰玉冻和神仙豆腐就是这般模样?"他指向食盒。

“正是。”柳灵儿取出青花瓷碗,冰粉在碗中漾开涟漪,"这冰玉冻和神仙豆腐一年只有西个月,是山间珍果制成,极耗人力。掌柜的尝尝。"

掌柜的捏起银勺舀了半勺,凉意顺着喉咙纸往下淌。他眼睛发亮:“好!好手艺!”他转头朝后厨喊:“老李头,把后院的冰鉴搬出来!”

掌柜的问柳灵儿又要了两碗没有加调料的,柳灵儿去骡车将一桶冰粉,一桶凉粉提进了店里。掌柜的重新挑上汁水,"这冰玉冻配着冰镇酸梅汤,神仙豆腐浇上玫瑰卤——入口即化,甜而不腻,这暑气仿佛都散了三分。”

这时,有客人成群结伴的走了进来:“掌柜的,你这吃的是什么啊,看着不错。”掌柜的笑着说:“这是店里的新鲜吃食,冰玉冻和神仙豆腐,清热解暑,这种的,30文一碗,客人可要尝上一场?”

“行,各来一碗!”客人吃了一口:" 嫩滑爽口,极佳极佳!"

“小娘子,你提进来的这两桶我先要了,不知作价几何?”掌柜地问。"今天这两桶算您一共600文。如果明天也要,一桶350文,掌柜的看如何?这冰玉冻还可以搭配着冰镇的水果碎,口感极是不错。"柳灵儿淡定的回答道。

“掌柜的,我也来两碗!”那个客人的朋友听说好吃也叫了起来。

“掌柜的,我们一桌也各来一碗。”

“这鬼天气热得要命,这什么冰玉冻吃上一碗,瞬间凉快了!不错不错。”

还没到晌午,两桶就都卖光了,加了水果的一碗卖50文,客人们竟也不觉得贵,人从众效应加上不缺钱。柳灵儿一边帮忙一边感叹道。

掌柜的原想讲价,听说永安镇卖的便宜多了,不过他也知道来县城肯定会贵些,想想自己还是可以赚的不少便说:“小娘子,你喊我王掌柜就行,就按你说的价格来。你今日可有多带?”

柳灵儿遗憾地说:“小妇人柳氏,车上还有两桶,是南街一品茶楼吴掌柜的定的,今天第一天来县城,不知行情如何,就没有多带了。”

王掌柜的可惜了一番,取了600文给柳灵儿,沉吟了一会儿:“那你明天给我送个八桶,各西桶,柳娘子看如何?”

“好的,谢谢王掌柜的。”柳灵儿笑意盈盈地接过钱并应衬道。

南街一品茶楼

小二热情地招呼着:“这位娘子,里面请,您是喝茶还是吃点心?”

“小二哥,我是来找吴掌柜的,麻烦您通报一声,就说永安镇赵掌柜介绍我来的。”

小二连忙说:“行嘞,您稍等。"不一会儿,小二出来说:“娘子,吴掌柜请您进去。”

柳灵儿走进雅间,拿出赵掌柜的信,双手递给吴掌柜:“吴掌柜,这是赵掌柜让我带给您的信。”吴掌柜接过信,仔细地看了起来。看完后笑着说:“赵兄说的冰玉冻和神仙豆腐原来就是柳娘子做的,可否给我尝尝?”

柳灵儿将食盒打开,将己经装好的冰粉和凉粉拿了出来,吴掌柜看到青花瓷碗里的食物,眼睛一亮。"这口感和味道,果真是独特!一股凉意自喉咙向下,舒坦。"

柳灵儿笑着说:“赵掌柜定了十桶,夏日里,确是消暑佳品,还有用上冰镇的酸梅汤,或者是水果,北街的醉香楼王掌柜也定了八桶。您看您这边需要多少,我好做准备。”

“我们这里也来八桶。价几何?”吴掌柜问道。

“一桶350文,今日我还有两桶,今日的两桶一桶按300文给您。吴掌柜可以先卖卖看。”柳灵儿淡定地说。

吴掌柜抚掌大笑:“好个伶俐的娘子。"他转头朝小二喊道,"拿去后厨,让他们弄上两碗冰镇的。去东墙挂上冰玉冻和神仙豆腐的幌子。”

柳灵儿帮着搭配了几碗,当即就有客人点了。

走之前,柳灵儿收起吴掌柜结算的钱,提着两个桶犹豫着开口:“吴掌柜,不知县城私塾哪家好?"

吴掌柜捻着胡须沉吟:“要说最好的,当属城南松风书院。山长是前朝的举人,束脩虽贵些,但每月都有县学教谕来授课,束脩一年30两。城北的白云书院也不错,束脩一年20两。”

柳灵儿点了点头说:“谢谢吴掌柜的推荐,我会考虑的。”

柳灵儿带着一行人来到街边的一个面食摊子,找了个位置坐下。老板娘热情地招呼着:“几位客官,吃点啥?”柳灵儿笑着回应:“来七碗阳春面,两碗加卤肉,其它碗加煎蛋。”

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阳春面端了上来。

“老三家的,你这冰玉冻和神仙豆腐卖得真快!”郑老头眼中满是欣慰。

郑老太太也激动地说:“老三家的是个有本事的,这以后的日子有盼头了。”

吃完午饭,柳灵儿驾着骡车问了好几个路人方向,去往城南松风书院。到了松风书院,柳灵儿拦住一位路过的大婶,笑着问道:“大婶,我向你打听打听这松风书院的情况,你了解不?”大婶热情地说:“了解了解,这松风书院可是咱县城最好的书院了。里面的先生都是有学问的,教得可好了。”

柳灵儿又问:“那跟白云书院比起来呢?”

大婶摆了摆手说:“那白云书院跟松风书院可没法子比,松风书院的山长是前朝的举人,每月都有教谕来授课,夫子教得也仔细,书院环境也好。不过就是束脩贵,有钱就松风书院,白云书院先生虽不如松风书院一些,束脩便宜,有钱的都送松风书院了。”

柳灵儿谢过大婶,带着家人在书院附近转了转。书院大门古朴典雅,里面传来阵阵读书声。围墙边种着一排排翠竹,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两个儿子充满好奇和渴望的眼神,望着书院,柳灵儿蹲下身说:“娘会努力赚钱,再过一个月,就给你们报名。”

了解完书院,柳灵儿带着一行人买了五个大小不同的铁盆,两包龙须糖,给郑老太太和郑老头买了匹布,还给孩子们买了几个陀螺和九连环。

一行人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了回家的路,在车上,柳灵儿将一包龙须糖,布还有200文交给了郑老太太。今天赚的钱所剩无几了。手宽的柳灵儿只觉得赚钱速度不够快——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