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柳村近日里热闹非凡,村东头柳童生家的小女儿柳甜儿即将出嫁,这日正是出嫁姐妹回家送出嫁礼的催妆日。村口老槐树下,几个妇人正嚼着舌根子,眼巴巴地瞅着柳家那扇朱漆斑驳的大门。
“听说柳童生家的二丫头做的那个面包生意非常好呢!”王婶子嗑着瓜子,眼珠子滴溜溜地转。
“听柳童生家的老二媳妇儿说前几天去县城看她二姑子买的新宅子啊,听说啊,花了几千两呢!”李婆子往手心啐了口唾沫,搓着麻绳说道。
“我的天爷啊!真的假的!”一阵呼声,众人都被这个消息震惊了。
“这也太有本事了吧!”徐婆子双眼瞪的溜圆。
“你们是不知道她做的那个面包,听我儿子说在镇上一品茶楼,贵的一个卖七八百文呢!更何况还有县城的!”王婶子继续嗑着瓜子。
正说着,路上扬起一片尘土。但见柳灵儿穿着月白襦裙坐在车辕上,骡车辘辘而来,车辕上悬着的红绸在风里飘得猎猎作响。
“劳烦诸位乡亲让让。”柳灵儿的骡车停在了门口,抬眼望见家门口探头探脑的村民,嘴角勾起一抹得体的微笑:“今日是舍妹催妆的大日子,特备了些薄礼。”
柳灵儿特意问过郑老头和郑老太太做的准备,虽然和柳甜儿关系不好,但不影响她为儿女造名声,花点钱就花点钱吧。
院门"吱呀"打开,柳灵儿跳下骡车,大哥二哥帮着把骡车牵进了院子。
大嫂孙若冰踮脚数着车上的物什:“三盆六桶、油灯碗盏俱全,二姑子这是照着城里小姐的排场备礼了。”
“哟,瞧瞧这阵仗!”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只见一件件物品被搬了下来:棉布的红布嫁衣鲜艳夺目,绣花鞋上的针脚细密精致,一双枕顶绣着寓意吉祥的花纹;米面粮油堆作一团,活鸡活鸭在笼子里扑腾着翅膀;三盆六桶摆放得整整齐齐,油灯碗盏在阳光下闪着光;纺锤针线、五谷袋、木梳、荷包、喜饼,每一样东西都透着用心。
围观的人们看着目瞪口呆,要知道,村子里的姐妹送嫁,极少能送得如此齐全,除了族长家和里长家。"这柳童生的二丫头可真是大方啊!"有人小声嘀咕道。
柳父柳母站在柳甜儿屋子的门口,看着大儿子和二儿子搬到房间里来的送嫁礼,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虽然两个女儿闹不愉快,二丫头还是给足了三丫头脸面。大哥跟乡亲们招呼一声,关上了院门。
柳甜儿翻看着送嫁礼,嘟着嘴,满脸的不高兴。她翻看着嫁衣,嫌弃地说:“二姐,你就送我棉布嫁衣?你赚了那么多钱,买得起那么大的宅院,也不给我买一套绸缎做的嫁衣,而且还没有压箱的银子。”
柳灵儿脸色一沉:“你不要的话,我可以马上装车走人。有本事就穿你自己做的嫁衣,买棉布的给你己经是给爹娘面子了,如果不需要看爹娘面子,我今天都不会来这一趟。我给你添妆,不代表我跟你和好了,所以以后对我也不要有幻想。”
“你......你......”柳甜儿全身发抖,她确实以为二姐送自己这么多东西就是原谅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了。
柳父叹了口气,这小女儿这性子,去了雷家怕是要吃不少苦头了,这二丫头也还是一步不让啊。
柳母也以为二丫头是原谅了三丫头,刚刚心中还在高兴着,没想到......
“爹、娘,这是给你们的新衣裳,迎亲那们再穿。”柳灵儿平静地拿出给柳父柳母买的新衣服。
就在这时,柳巧儿一家也来到了柳家,王志远和孩子们在院子里和柳振林说着话。柳巧儿提着一个包裹走到柳甜儿的房间。
柳巧儿看到了柳甜儿屋里满满当当的东西,知道是柳灵儿送来的,顿时红了脸,将自己的添妆礼给了柳甜儿。包裹里装着一匹红葛布、五谷袋、一些白面、一个荷包和一块木梳。柳甜儿看到后,眼眶又红了。
柳巧儿无奈地叹口气:“小妹,大姐家困难,只能送这么多了,村子里的送嫁基本上也都是这样的,大姐自是跟你二姐没法子比的。”
柳巧儿又看到柳母手中两套崭新的衣服。"这二妹的日子是过得越发好了,爹娘也跟着享福了,不像女儿是个没本事的。"柳巧儿忍不住说道。
“这算什么,二姐最大的本事你还不知道呢,她在县城南街女学附近置了处二进的宅院呢!前几日我们跟着爹娘都去看了,二姐可不只是过上好日子了,人家是飞黄腾达了!”柳甜儿阴阳怪气地说。
“什......么......二妹在县城置办了二进的新宅院!”柳巧儿震惊地望着柳灵儿,柳巧儿的惊呼声同样震惊了院中的王志远父子。
“嗯,过几日乔迁,大姐要是有空可以带上家人来桃花村,喝上一杯薄酒。”柳灵儿淡淡地笑着说。
“二妹,你现在日子好过了也不帮帮大姐!”柳巧儿愤恨地说。
“大姐想要我怎么帮呢?”柳灵儿觉得无趣极了。
“你把那个面包的做法教给我,我保证不跟你抢生意。”柳巧儿迫切地看着柳灵儿。
“我之前就说过方子我己经卖了,违约的话要赔付违约金。而且爹不是同意让你做神仙豆腐了。”柳灵儿看着柳巧儿说道。
“可是你那面包才能赚到大钱,神仙豆腐只能做几个月。”柳巧儿急切地说。
“面包教不了,我方子己经卖了,这跟你们说过很多次了。我也是从做神仙豆腐开始积累本钱的,我当时做的时候,家里可没有谁来帮衬我一下的。你己经有了爹的扶持,就好好先做着。”柳灵儿看着几人,不悦地说道。
“你怎么这样,我们才是一家人,我们是姐妹!”柳巧儿怒吼道。
“姐不姐妹的,真的不好说,从小你是长女,爹娘疼你,她是,爹娘疼她,我呢,未出嫁之前,家里的事情都是我做,穿的是你的旧衣,病了自己去山上找药吃,我是被家里忽略的那一个。甚至家里明知我夫君去世,高烧不退昏迷三日,也没有人上门看望一下。郑家出嫁的小姑子还会上门照顾我一二呢,那时的家人,你们在哪儿呢?"说到这儿,柳灵儿红了眼睛,柳振林夫妻羞愧地低下了头,其他几人也默不作声。
"你从未照顾过我,我对你连记忆都没有,只有每年初二你回娘家警告我不要欺负柳甜儿,可是,柳甜儿,究竟是谁欺负谁呢?我懂事的时候你己经出嫁了,你、我,能有多少姐妹之情呢?你,又给过我什么依靠呢?所以对我没有付出过的,凭什么对我提要求呢?爹娘孩子多,总有自己疼和不疼的,父母恩情呢,不能不报,哪怕父母有所偏心,我也终究平安的长大嫁人了,该有的孝敬不会短了。其他人,端看处不处的来,处不来的也真的没有必要硬往上凑,爹娘说是不是?”柳灵儿话一说完,也不等柳父柳母说什么,就出门驾着骡车回家了。
柳家,一片寂静。
到了柳甜儿成亲这天,柳灵儿带着后山捕的鱼和面包给柳家添了两道菜。
吉时己到,新郎官雷景琛乘坐着牛车,带着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了柳家。牛车停下后,雷景琛身着崭新的长袍,头戴方巾,在媒人的陪同下,来到柳家大门前。此时,柳家大门禁闭,雷景琛在门外高声唱诺:“某家前来迎亲,望岳父岳母开门赐见!”
门内,柳父柳母端坐在正堂,听到喊声后,柳父清了清嗓子,说道:“贤婿前来,本应开门相迎,但礼不可废。且将你家诚意道来!”雷景琛连忙让媒人递上礼单,又命人抬上几坛好酒、几匹上好的布料作为进门礼。
柳父查看过礼单和礼品后,满意地点点头,这才命人打开大门,雷景琛带着迎亲队伍走进柳家,先向柳父柳母行大礼,三拜九叩之后,才起身回到牛车旁等候。迎亲队伍则拿着柳甜儿的嫁妆礼单,将院中的嫁妆一些放到牛车上,一些挑着走,他们看到柳甜儿的嫁妆都感叹这柳家果真是个疼女儿的,备了这么多嫁妆,在他们村除了族长是头一个了。
柳甜儿身穿嫁衣,盖着红盖头,在柳巧儿的搀扶下来到柳父柳母跟前。柳母拉着柳甜儿的手,叮嘱道:“到了夫家,要好好侍奉公婆,与景琛好好的过日子。”柳父这几个月时间对柳甜儿比较严格,家务活也都让她去干,就是怕她到了婆家什么都不会干。到了小女儿出嫁的日子,也不禁红了眼眶:"记住爹跟你说的话,到了婆家不要任性,好好过日子!"柳甜儿含泪点头。
接着,柳甜儿由大哥背出家门,送上牛车。迎亲队伍一路敲锣打鼓,热闹非凡。
新娘子走后,酒席正式开始,酒桌上,柳大伯和柳伯母吃了面包,柳大伯说道:“二丫头,你这手艺果真是不错,难怪卖得那般火爆。”
“谢谢大伯,不过赚点营生的钱。”柳灵儿笑着说。
柳伯母转了转眼珠子,说道:“二丫头跟我们也生份了,你小时候跟你媚儿姐最是要好了,现在回来都不来伯母家了。”
柳灵儿从记忆里找了找柳媚儿这个人物,啧,比柳甜儿还讨厌的存在啊,白莲花一枚。"嗯,自从媚儿姐冤枉我吃了她的桃酥,便不敢往来了。"柳灵儿吃了口青菜。
“你这孩子瞎说什么,那不过是没有出嫁前的玩笑罢了,你还记心上了。听你爹娘说你在县城买了房子?”柳伯母嘴里嚼着肉,含糊不清地说。
“嗯,几个孩子在县城读书,县城买了房子,他们有个地方落脚。”柳灵儿一点食欲都没有了。
“诶,你媚儿姐嫁到县城了,她相公在县城东街开了个杂货店,我让她有空去找你啊,姐妹俩,有个照应才好。”柳伯母嗦着嘴里的骨头。
“二丫头啊,大柳村才是你的根,现在你相公也没了,不如回大柳村生活,你爹娘兄弟都在大柳村。回来做面包生意,也有更多人帮衬着你。”柳大伯喝了碗鱼汤,觉得很是鲜美。
二嫂王琴听到了眼睛一亮,她怎么没想到呢,在一旁附和着:"大伯说的没错,二姑子回来的话,我们也都可以帮工的。"
柳母也一脸期盼,柳父则一脸沉思。
“大伯,二嫂,我并不打算换地方,我在桃花村生活的挺好,公婆也和善,那边的乡里乡亲的对我也很好。而且县城买了房子,我以后也会常住。”柳灵儿笑着说。听到柳灵儿的话,众人失望地低头吃菜。
“那你去县城住了,面包怎么办啊!”王琴急切地看着柳灵儿。
“淑贞和我小姑子一家都在,我公婆和其他兄弟也会帮忙。”柳灵儿淡淡地说。
“二丫头啊,你当家的也走了大半年了,有没有想再找一个啊,我跟你说,伯母家有个堂兄弟在镇上开食馆,没了婆娘,你们要是......”柳伯母激昂地说着。
柳灵儿打断她的未尽之语:“大伯,伯母,你们竟不知我去年就己立了女户?”
大柳村的众多亲戚听闻柳灵儿立了女户,十分惊讶。柳灵儿看着众人震惊的表情,笑了笑说:“看来家里人忘记跟你们说了,去年我夫君的头七刚过不久,我便立了女户,我此生为郑家守节,不二嫁了。”
大伯听闻,怒道:“你一个女子,立什么女户,成何体统!可有和你爹娘商量!”看到柳父柳母沉默不语,吼道:“你们这两个没用的,女子哪有不依靠男人过日子的,你们也任由她任性!”
“二姑子立了女户爹娘才知道的,大伯怪我公婆,实是没理!”王琴反驳道。家里知道的时候一样很惊讶,好不好。而且她还想把二姑子介绍给自己家的呢!
“大伯,我这个寡妇在夫君去后,靠着自己的手艺养家糊口,我并不觉得自己有任何丢人的地方。至于面包,面包的方子我己经卖给镇南侯的小孙子了,我如今不过是帮着他生产他名下的两家店的面包而己。我有儿有女,以后自有依靠。”柳灵儿的一番话歇了族人们的心思,谁敢去挑战镇南侯的势力呢?
柳族长沉了沉心思,没想到这丫头还有这本事,竟找到镇南侯做靠山。他原想让柳灵儿的大伯先劝说柳灵儿回大柳村做面包的,到时候他们学会了就是族里的产业了。柳族长心里又怨怼柳父的不作为,这么好的机会就跟他们柳氏族人失之交臂了。
自从柳大伯找柳父谈话的时候柳父就知道他们的心思了,他大哥还是一样自私,以前用爹娘捆着不让他继续科考,现在又盯上她女儿的产业,心里也在庆幸二丫头的先见之明,找了个好靠山。
“我还在孝期,不能吃肉,也不宜多留,爹,三日后的回门宴我也就不参加了。各位,先告辞了。”柳灵儿起身,向众人行礼后,便离开了酒席。酒桌上,只剩下柳灵儿找了镇南侯做靠山和立了女户的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