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 > 杭府新警 > 第127章新港风云(二)

第127章新港风云(二)

新港警务处行动科的晨会比汤宁预想的更为正式。二十名高级警官围着椭圆形会议桌就座,每人面前都摆着一份用莫氏集团特制纸张打印的案情简报——纸张边缘有不易察觉的六边形水印。

"上月金融区盗窃案下降40%,但海滨娱乐区扒窃案上升15%。"周志雄处长敲着投影幕布,画面却再次闪烁起来,闪过几帧模糊的实验室影像。技术处黄文斌快步上前调整设备,他后颈那块金属斑块在警徽反光下格外明显。

汤宁翻开笔记本,用父亲教他的方式记录:黄文斌左手无名指有戒痕,但未戴婚戒;维修设备时使用的手法与新加坡警方培训手册一致;腰间配枪的保险栓位置经过改装。

"汤处长有什么建议?"周志雄突然点名。会议室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这位空降的副处长。

汤宁合上笔记本:"扒窃案集中在哪些时段?"

"基本都是莫氏集团员工下班后。"刑侦队长随口答道,随即意识到什么,"等等,您是说..."

"查查娱乐场所最近的招聘记录。"汤宁指向地图上的红点,"特别是那些只收现金的店铺。"

散会后,赵明德助理处长凑过来:"汤处好眼力,上月确实有六家新开业的酒吧老板是莫氏前保安。"他递来一张磁卡,"这是内部系统权限,比普通警官高两级——周处长特别交代的。"

磁卡边缘的芯片形状让汤宁想起新加坡的纳米探测器。他道谢接过,指腹感受到卡片异常的温热,就像有微弱电流通过。

翡翠湾公寓的儿童房里,汤晓玥正把彩色磁力片贴在墙上组成各种形状。汤宁下班回家时,发现女儿拼出的图案竟与新港码头平面图有七分相似。

"谁教你的?"汤宁蹲下身问。三岁半的小女孩眨着大眼睛:"哥哥说这是船船的家。"

汤晓峰从阁楼爬下来,小脸沾满灰尘:"爸爸,阁楼里有个铁盒子!"男孩兴奋地拉着父亲的手,"但是姑姑说那里不能去..."

汤宁心头一紧。他清楚记得购房图纸上根本没有设计阁楼。跟着儿子爬进天花板夹层,手电筒照亮了一个两平米不到的隐蔽空间。地面中央确实有个生锈的金属盒,上面刻着"南洋生物研究所1959"的字样。

盒子里是一沓发黄的照片和几支密封的玻璃管。照片上是年轻时的莫世勋与刘文昌在实验室的合影,而玻璃管中的银色粉末在灯光下微微蠕动——就像新加坡见过的活性纳米单元。

"宁宁?"刘芸的声音从楼下传来,"莫小姐来访。"

汤宁匆忙将盒子藏进公文包。下楼时,莫安妮正优雅地品着红茶,她今天穿着高领旗袍,恰好遮住了手腕的胎记。但当她俯身逗弄汤晓玥时,领口滑出的项链坠子让汤宁瞳孔收缩——那是个微型蜂巢结构的金属制品,与刘文昌戒指上的图案一模一样。

"家父明晚的宴会,汤处长一定要赏光。"莫安妮留下烫金请柬起身告辞,香水味在玄关久久不散。汤宁注意到,当她的身影消失在电梯里时,汤晓峰突然捂住耳朵,就像听到了某种高频声音。

新港警局的证物室里,汤宁用赵明德给的磁卡刷开了重型证物柜。柜中存放着三个月前码头爆炸案的残留物,标签显示是"电子设备短路引发",但汤宁一眼认出那些焦黑碎片中有机械蜂的关节零件。

"找什么呢?"黄文斌的声音突然在背后响起。技术警官手里拿着检测仪,脸上带着职业性的微笑:"这类证物需要技术处陪同查看。"

汤宁面不改色:"熟悉下重要案件物证。"他随手拿起一块碎片,"这种合金成分很特别。"

"普通无人机配件而己。"黄文斌的瞳孔在提到"无人机"时微微扩大——这是典型的撒谎反应。他后颈的金属斑块此刻泛着不自然的红光,就像皮下埋着微型指示灯。

回到办公室,汤宁调出黄文斌的人事档案。这位技术警官三年前曾赴德国参加"先进警务装备研讨会",同期名单里有个熟悉的名字:马克西姆——新加坡案件中那位银发董事的真实身份。

电脑突然弹出一条加密消息:「今晚8点,码头17号仓库。带盒子来。——老枪」这是父亲替身的行动代号。汤宁删除消息时,注意到窗外莫氏大厦的灯光再次变幻,这次组成了数字"7"的形状。

汤丽华准备的晚餐丰盛得过分。席间她不断提起明天的莫氏晚宴:"莫世勋收藏的翡翠屏风去年拍出两亿,听说他书房还有更珍贵的..."姑姑的钻石项链在灯光下闪烁,吊坠的切割面恰好是六边形。

"我不喜欢那个阿姨。"汤晓峰突然说,手里的叉子在空中划出奇怪的轨迹,"她身上有蜜蜂的味道。"

刘芸的汤勺"当啷"掉在盘子里。老人盯着孙子:"晓峰,莫小姐对你说了什么?"

"她说我眼睛漂亮,像她小时候养的猫。"男孩眨着淡金色的眼睛,"但她的手指好冷,像冰箱里的金属盒。"

汤宁与母亲交换了个眼神。饭后,刘芸将儿子叫到书房,从怀里掏出一把老钥匙:"这是南洋研究所旧址的钥匙,现在属于莫氏化工。"她的手在发抖,"如果明晚出事...地下三层有个红色保险柜。"

晚上十点,确认全家熟睡后,汤宁悄悄前往码头。17号仓库是栋不起眼的铁皮屋,推门却看到装修豪华的临时指挥中心。轮椅上的"汤建国"——实则是特勤李明——正在监控屏前分析数据。

"盒子带来了?"李明接过金属盒,熟练地输入密码,"你母亲没告诉你,她曾是ST基因的首批志愿者吧?"盒内夹层展开,露出张少女时期的刘芸躺在实验舱里的照片,日期是1963年。

屏幕突然切换,显示莫氏晚宴的座位表。汤宁的座位被安排在莫安妮旁边,而主桌正中央的装饰品是个蜂巢形状的水晶雕塑——内部隐约可见液态金属流动。

"明晚莫世勋要宣布重要合作项目。"李明调出份加密文件,"新港警方将全员配备莫氏研发的'智能警徽'。"设计图上,那分明是纳米单元的携带装置。

返程途中,汤宁的警车被拦下检查。交警例行公事地查看证件,但当他递回警官证时,汤宁注意到对方手套下露出的皮肤上有细密的金属纹路——就像新加坡那些被纳米改造的警察一样。

翡翠湾公寓的深夜静谧得出奇。汤宁轻轻推开儿童房门,发现汤晓峰床头的玩具警车正在自动移动,在地板上画出精确的新港地图。男孩熟睡的小脸上,睫毛在月光下投出蜂巢状的阴影。

主卧里,徐春正在分析莫氏集团的财报:"他们去年研发支出暴涨300%,但专利局查不到任何新注册。"她指向某个子公司,"这家'新科生物'的实验室主任,是当年沈墨实验室的助手。"

汤宁从公文包取出金属盒里的照片。在1963年那张实验照片角落,有个戴眼镜的年轻助手——放大后依稀能辨认为年轻时的莫世勋。

"明天晚宴是个陷阱。"徐春握住丈夫的手,"但也是接近真相的机会。"

窗外,莫氏大厦的灯光再次变幻。这次组成的既不是字母也不是数字,而是一个清晰的DNA双螺旋结构,其中一条链被特意标成金色——与ST基因的色谱完全一致。

汤晓峰突然光着脚跑进来,手里举着儿童手表:"爸爸,发光阿姨说别忘了红色..."男孩迷迷糊糊地嘟囔着,手表屏幕闪烁着3.1415926的数字。窗外,一轮满月正好悬在DNA图案中央,像极了显微镜下的细胞核。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