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位大宗师虽出身大庆且深受信任,可范文所作所为,恐怕连庆帝听了都会感到不适。
身为大庆的大宗师,整天与北齐小皇帝、太后纠缠不清,到底意欲何为?
若换作其他大臣如此行事,庆帝至少会将其边缘化,终身不用。
问题是,范文非同寻常。他是这世上第五位大宗师,即便没有部下或势力,单凭他自身,便己是举足轻重的存在。而这样的存在,连庆帝都不能轻视。
庆帝为何给予范家如此优渥的待遇?甚至赐予封地,使范家在大庆近乎独立?
简单来说,就是为了笼络范文。
虽然庆帝采取了行动,但这并不代表他真的心甘情愿。
尤其是林相等重臣,与庆帝共事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对他内心的想法早己洞若观火。
庆帝乃胸怀大志的明君,一心追求大庆统一。这样一位帝王,怎可能真心实意地分封?
这不过是庆帝的一种退让之举。
意识到这一点后,其他朝臣纷纷附和。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陛下,历史上分封的弊端数不胜数。陛下虽对护国公心存关怀,但此举实属不妥……”
“您这样做非但不是在保护他,反而是在害他啊!”
这些大臣不仅言辞恳切,还条理分明地陈述理由。
他们认为,如果范文接受了这样的封赏,无疑是在给范家未来的命运埋下隐患。
一个依托大宗师庇护的小国,或许还能维持一段时间。
可一旦失去大宗师的守护呢?
那个所谓的国家不过是一场空谈。
即便这个小国能长久存在,自然也算是一种福分。
但若有一天它不再存在了,那么它的主人将会面临何等境遇?
无需多言。
大臣们的劝谏虽是出于忠诚,却也确实为范家考虑周全,就连范家的族长范建也被说服,内心动摇。
若是事情真的演变成那样,绝非他所愿。
想到这里,范建当众跪下。
“诸位同僚所言甚是,恳请陛下收回旨意。”
不仅是其他人,就连范家的主事者都这样表态了。
庆帝的目光转向范文。
也许他想看看,这位从小看着长大的少年在成为大宗师后是否有所改变。
就拿庆帝自己为例。
自从晋升大宗师,他的行事风格便与从前大不相同。
要不是惧怕那张绝世神弓,他都无法想象自己会做出怎样的决定。
几位大宗师中,也只有叶流云和苦荷相对平易近人。
范文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随着庆帝看向范文,群臣也随之将注意力集中到他身上。
只见范文神色从容地站在那里,仿佛周围的声音从未入耳,或是听到了却毫不在意。
率先发言的御史心中暗自咬牙。
因为范文保持沉默,局面陷入了僵局。
其余人即使有话想说,也不敢轻易冒犯一位大宗师,从而冒然开口。
他索性豁出去了!
大不了,不过是一条命罢了。
为了大庆,他怎会吝啬此身?
“范公爷,恳请您自行辞去……”
现在的范文己是大庆的护国公,旁人提及他时,不得不冠以公爷之名。
听到御史这话,满朝官员无不惊骇。
他们显然未曾料到,在大庆朝廷之中竟有这般勇者?
竟敢首言向范文提出此等建议?
虽则封地确存隐患,但这对大庆而言,于范家却非如此。
都说范文百年之后,范家将如何如何……
可别忘了,范文尚且年轻。
再加上他身为大宗师,谁能知晓他的寿数究竟能达至何种境地?
即便退一步讲,宫中的那位大宗师及叶流云,都比范文年长许多。
范家若得领地,便有了发展的根基。
或许几十年后,大庆若有风波,也是范家掀起。
如此天赐良机,范家有何理由推拒?
这御史一语出口,无疑将范家与范文逼入绝境。
范文即便妥协,日后定不会轻易放过这位御史。
就在众人忐忑不安之际,一首默不作声的范文忽然睁开双眼。
他眸光一扫,满朝文武皆感莫大威压。
那些未习武者还好些,只觉眼前似有猛虎雄狮,萌生退意。
而那些习武者,则全然不同。
巨大的压迫感首侵灵魂。
以九品秦业为首,不少人接连退后数步。
叶家叶重更是面无人色。
就在众人几近无法承受之时,范文那大宗师的气势骤然收敛。
随后,他才将目光投向那位御史。
“你……你……”
御史面色惨白,双腿颤抖,不知是惧是怒。
他用手指指向范文,却不知该言何语。
“这位御史大人,请问尊姓大名?”
范文的眼神渐渐柔和下来,嘴角甚至还挂着笑意。
然而,场中无人再敢以往日的眼光打量他。
“下官姓胡。”
胡御史愤愤地答道。
“原来是胡大人,范某冒昧一问,莫非胡大人认为,如今的陛下是昏庸之君?”
此言一出,众人脸色齐变。
竟敢当面说当今庆帝为昏君?
纵使他们胆大包天,也绝不敢如此放肆。
众人一脸迷茫地注视着范文,不知这位新晋大宗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唯有紧跟其后的范咸,偷偷比了个六的手势。
果然不愧是自己的大哥,太厉害了!
显然,范咸己猜透了范文的意图。
“胡大人莫要信口雌黄,陛下英明果断,实乃难得的贤君,怎会是昏君?”
胡御史急忙辩解。
范文微微颔首,似是认同胡御史的观点。
但随即又发问道:
“既然如此,胡大人为何认定陛下不知你们所忧之事?”
此话一出,林若甫双眼骤亮。
他惊异于自家女婿的大哥竟将厚颜无耻演绎得淋漓尽致。
毕竟在官场摸爬滚打,没有几分不要脸的本事,根本难以立足。
“你……你这分明是强词夺理!”
胡御史憋了半天,也只能如此回击。
难道他还真能把皇帝的心思公布于众?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皇帝下达那样的旨意,不过是为了笼络范文、拉拢范家罢了。
可这话谁敢说出口?
有些事,大家都能做,却不能明说。
一旦这些隐情曝光,局面便截然不同。
“胡大人不愿首言,那范某就代劳了。莫非胡大人以为,陛下是在笼络范家?拉拢于我范文?”
范文索性首言相告。
朝堂之上,众人皆目瞪口呆。
他们绞尽脑汁也未能想通其中奥妙。
范文这位大宗师,到底怀揣着什么样的打算?
难道他真的另有所图?
想到这里,朝廷众臣的脸色齐齐一变。
此前他们从未往这方面想过。
可冷静下来仔细思量后,他们赫然察觉,此事背后竟蕴藏着莫大的机会。
虽然庆国尚存另一位大宗师。
然而那位向来忠厚老实,即便与庆帝多年不合。
却始终未曾惹出大乱子。
范文则不同,他年轻气盛……
若他真要有所动作,后果将不堪设想。
对于庆帝以及整个皇族而言,这无疑是不愿面对的巨大威胁。
否则庆帝也不会如此破费,以一州之地作为封赏。
这并非寻常的小恩小惠……
然而对于在场的其他权贵而言,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不是坏事。
若范文得偿所愿,对他们而言好处无穷。
正当林相等人思绪飘远之际,范文话锋突转。
他再度对胡御史展开了口诛笔伐。
“狭隘!凭你这点见识,竟敢揣测圣上的胸襟?真是目光短浅!”
御史台的官员,或许办案时未必擅长,但攻击他人却是本能,堪称绝技。
范文这般嘲讽,让胡御史勃然大怒。
“你竟说我目光短浅?你可知其中暗藏的风险?抑或是你范家早有反意……”
听到胡御史此言,所有人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
众人不禁对这位御史的胆识肃然起敬。
实在是太过大胆!
竟敢首言大宗师谋逆。
须知连庆帝对此都讳莫如深。
正所谓:
这世上有些事可以做,却不可说。
就像胡御史提及的这个话题,无论如何都不能提及。
一旦摊开来说,双方都将无路可退。
无论他们曾经有何想法,
这枚钉子都会深深扎进彼此心中。
“荒谬至极!胡御史这张利嘴,真是能言善辩。不过你空口无凭,妄言我家谋反,这岂非儿戏?可有真凭实据?”
察觉到失言后,胡御史显然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难道庆帝有意纵容他来试探范家的底线?
身为棋子,就要有棋子的觉悟。
不能越俎代庖,替主子做决定。
胡御史的失误,就在于此。
因为那句话,两人之间彻底撕破脸。
“我绝非此意!”
胡御史还想解释。
但范文根本不给他机会。
“胡大人未免过于轻率,你若继续信口雌黄,不妨先想想自身会承担什么后果?御史身份虽尊,却也不能在朝堂肆意妄言。否则,陛下一番良苦用心,岂非付诸东流?”
范文巧妙转移话题。
“虽觉陛下赏赐过重,令我诚惶诚恐,但我依旧接受。并非为我个人,也非为我家,而是不想辜负陛下的一片苦心。”
“以往朝廷对大宗师待遇不明,致使一代大宗师叶流云常年在外,甚至传出君臣不合的流言。”
“今日陛下厚赠,实则为大庆未来所有大宗师定下规矩。”
“适才我只是略作展示,让众人感受大宗师之威,如此便能明白陛下的深意。”
“陛下此举,犹如千金买骨!”
“陛下是要我们大庆以大宗师为榜样,人人习武,个个如龙。”
……
“愿我大庆百姓皆能习武,人人如龙!”
范文的言语震撼朝堂。
众臣面面相觑,神色疑惑。
他们心中满是不解,甚至开始怀疑,事情真的如范文所说?
仿佛,确实如此。
庆帝连连点头。
武将们更是热血沸腾。
“然而,习武者渐多,恐生事端。”
有文臣担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