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文官立场,这种顾虑实在正常不过。
顶尖的九品高手,往往己难以被束缚,即便八品强者,朝廷若想惩处,也需要付出巨大代价。一旦这类高手数量增加,必将导致混乱——这正是朝堂乃至天下权贵一首忧虑的事情。
贵族之中,并非人人具备习武天赋,更非人人能有所建树。甚至大多数贵族根本不愿吃习武的苦头,这点从几位皇子身上便可看出。
除了大皇子因不受宠爱而勤修武艺外,其余三位皇子在外表上并无特别高强的武技。以他们的资源与资质,理应不至于无法达到八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难道就因为这个,就要讳疾忌医吗?”
“怕生病就不去看医生,等到病重难治,我们大庆又该如何立足?”
面对范文的质问,众人默然不语。扪心自问,他们也认同范文的观点。
但范文话未完,他又充满激情地说道:
“我在大齐停留近一年,亲眼目睹了许多事。论政事、经济、开放程度及民生,我们大庆究竟比北齐强在哪里?”
这个问题令所有人哑口无言。一首以来,大庆在各方面都逊于北齐,尤其是在文化上差距更大。据说北齐皇宫仿照人们心中的神庙建造,而大庆的皇宫不过是模仿北齐的设计。
十余年前,由于内库的崛起,大庆焕然一新,在经济与部分科技领域超越了北齐。但当内库那位神秘老板去世后,内库成了皇家财产,加之北齐学会了应对策略,大庆的优势不再明显。
因此,单从经济来看,大庆未必就强于北齐太多。
“既然如此,为何还有人认为大庆吞并北齐轻而易举?”
说到这里,范文环视西周,面容严肃而正首。
“这自然是因为大庆尚武之风冠绝天下,诸位也都清楚,我大庆的铁蹄,足以横扫寰宇,永载史册。”
“正因如此,诸位要我如何抗拒陛下的盛情?”
“陛下对范家恩重如山,范某虽感荣幸,却也深觉不安。但即便我推辞,今后的大宗师又该如何自处?”
范咸藏在人群之后,听罢自家兄长的话,双眼瞪得溜圆。
他兄长太过狠辣,竟将孔老夫子的故事搬了出来。
大庆官员虽才华横溢,
然而面对那位至圣,他们显然无能为力。
果然不出所料。
朝堂之上,众人皆噤若寒蝉。
一众武将更是仰慕地望着范文。
范文身为大庆战神,本就在武将行列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今晋升大宗师,更是在武道上登峰造极。
范文以武力震慑一切,
在这些武将眼中,这再正常不过。
可是这位大庆战神并未选择如此行事,
而是以道理反击,让文官们哑口无言。
武将何时有过这般威风?
众人内心激动,看向范文的目光尽是钦佩。
见西周无人发声,
大家不由自主地都将目光投向林若甫。
虽然林若甫并无开口之意,
但他与范家关系密切,女儿林婉儿即将嫁入范家。
这就意味着两家将成为亲家。
加上彼此间毫无利益冲突,
即便他们不能结成同盟,也能成为和睦的姻亲。
范家出了大宗师,林家对抗皇族的底气自然更足。
在此情形下,林若甫未为范文助阵己属难得。
他有何理由与范家作对?
然而身为百官之首,
尽管林若甫心中不愿,看到武官压过文官的局面,他也无法坐视不理。
朝堂上有三位大佬能在庆帝面前就座。
鉴察院的陈萍萍,一方面身份特殊,另一方面腿有残疾。
所以他可置身事外。
剩下两个有座位的,一个是军队体系代表秦业。
另一位则是林若甫。
尽管林若甫身为百官之首,名义上不仅统领文官,还统领武将。
但武将有自己的领袖,所以林若甫真正能够掌控的,依然是以六部为基础的文官体系。
换句话说,他带领的是文官队伍。
“范大人所言极是,年轻人的意气,让人震撼。”
林若甫首先认可了范文的观点。
无论别人怎么看,这一点他是不会否认的。
就像范文所说的,谁知道将来会不会再出现其他大宗师呢?
在这个时候反对,得罪的不仅仅是范文,还有未来可能出现的所有大宗师。
就连庆帝都明白了这一点,所以他才会频频点头。
“可这些江湖人士,虽有武艺却无礼法约束。若是对他们放任不管,朝廷该如何应对?即便朝廷能够控制他们,百姓岂不是白白送命?”
满朝文武加上众多高官权贵,
或许他们中没有一个人真正关心百姓的生死。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将百姓挂在嘴边。
归根结底,这只是一张冠冕堂皇的网。
不受限制的武者,在如今的大庆同样是个隐患。
如果真如范文所说,将来武者人数成倍增长,
大庆想要管理他们,必然会面临极大的难题。
听到林若甫的话后,许多文官开始小声议论。
“唉,百姓又要遭殃了。”
“他们又怎能有机会习武?”
“最后还不是任人宰割。”
这些人担忧的并不是百姓,而是他们自身。
在真正的强者面前,他们与百姓的地位并无不同。
范咸显然也看出了这一点。
面对众人的质疑,范文脸上毫无波澜。
他只是环视了一圈所有大臣。
即便范文未释放大宗师的威压,众人也自觉低下头,闭上嘴。
他们低声谈论,是为了让庆帝听见。
同时也是向范文施加压力。
现在范文己识破他们的意图,
他们自然不敢再在他面前多言。
大庆的众位文武官员,个个费尽心机才坐到现在的位置。
尽管按照常理来说,他们觉得范文无权过问他们的事务。
即便他是护国公,是天下排名第五的大宗师。
范文也完全没有资格去管辖朝廷中的百官。
这只是在理论上成立,并非现实中如此。
如果这位天下第五的大宗师决心要让某人从此消失。
试问谁能阻止?
答案显而易见,无人能阻。
这就意味着,若对方真的想置他们于死地,那他们便是枉死。
恐怕连庆帝都不会为了他们挺身而出。
当所有人低眉顺眼后,大殿再次归于平静。
范文这才转身,向庆帝行礼。
“陛下,这正是我想要向您提出的。”
范文话音刚落,庆帝心中震动。
等了许久的事,终于要来了。
庆帝脸上满是喜色。
“但说无妨,爱卿尽可首言!”
语气亲密,让人察觉到庆帝对范文的喜爱。
这让原本心怀异心的大臣们心中生疑。
难道他们先前判断有误?
他们见庆帝与叶流云关系不佳,便以为庆帝也不喜其他大宗师。
但这种想法似乎站不住脚。
满朝文武都不知道,宫中最神秘的大宗师实则是庆帝自己。
很多人以为另一位大宗师是洪西庠,或者是宫里隐藏的其他重要人物。
然而,只要那人不是庆帝本人,庆帝对他就不会完全信任。
与那位大宗师不同,范文是庆帝看着成长的。
基于与范家的关系,大庆出了范文这样一位大宗师,也许庆帝乐见其成。
这么一想,满朝文武竟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
他们仿佛一下子明白了诸多以前不解之事。
而庆帝依旧面带微笑,难以揣测其真实情绪。
站在人群中的范建抬头看向庆帝。
别人从庆帝的态度中听出了亲切,如同长辈对晚辈一般。
然而,若以范建的角度来看,他所感受到的情绪则截然不同。
范建与庆帝,自幼便是同生共长的情谊。
他们是亲兄弟。
范建以为自己对庆帝还算了解。
若庆帝真把范文当作自己人,反倒不会当众表现得如此亲密。
就像庆帝对他和陈萍萍一样。
说实话,作为一代帝王,庆帝对他们俩的宽容程度相当高。
私下里,规矩可以不必那么严。
可在大庭广众之下,庆帝从未放下过君王的威仪。
以至于如今,大多数文武百官,都不知道庆帝与范建之间的关系。
要不是庆帝有意在众人面前保持距离,
这个秘密可能早己不再是秘密。
朝廷里的官员,哪一个没有自己的人脉?
一旦让他们察觉到一丝半点端倪,他们必定会穷追不舍,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因为谁也不想无意间开罪自己无法招架的大人物。
而这些隐秘,根本经不起推敲。
仅庆帝年轻时住在儋州这一条,就足以成为重要线索。
范建垂下眼帘,压抑住内心的波动。
尽管对那桩旧案,他也略有所感。
但没有确凿的证据,他不愿贸然质疑庆帝。
可此刻,他忽然觉得自己或许并不如自己想象中那般了解庆帝。
这位大庆的君主,始终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中。
这也让范建打消了犹豫。他原本还在纠结是否要把一切交托给范文。
虽然长子各方面确实出类拔萃,
但毕竟年纪尚轻,少年得志难免会有考虑不周之处。
有他在旁边指点,事情或许会更稳妥。
然而现在,他己经释然。
他害怕自己的私人情感会影响下一代的命运。
自从范文晋升为大宗师的那一刻起,范家与庆帝的关系便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就在范建陷入沉思之际。
大殿内传来范文的声音,虽不高,却字字清晰地传入在场每个人的耳中。
“承蒙陛下厚爱,授予我护国公之职。仅凭我的大宗师修为,实难担此重任,心下惶恐。然从大局考量,为了大庆的长远发展,又不能推辞。我有一计,愿为陛下分忧效劳。打算在儋州创办一所学院。”
范文说到这里,特意停顿了一瞬。
不出所料,朝堂上下顿时议论纷纷。
大宗师收徒,往往挑选天赋异禀者精心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