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展望

几天后,当周靖宇副科长再次风尘仆仆地踏入杨村独立团团部时,他带来的不仅仅是旅部的嘉奖令和一纸批文,还有几辆骡马大车上实实在在的物资——硝石、硫磺、废旧钢铁,以及一捆捆崭新的锉刀、卡尺等小型工具

。这些东西在别处或许不起眼,但在物资极度匮乏的独立团,不啻于雪中送炭。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整个独立团驻地。

战士们奔走相告,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悦和自豪。他们知道,这是团里的“知识分子”林向北和他的“星火班”捣鼓出来的“铁瓜”显了神威,给独立团挣来了天大的面子,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独立团团部那间兼作会议室的瓦房里,气氛更是热烈到了顶点。

李云龙手里捏着那份盖着旅部大红印章的嘉奖令,激动得满脸红光,像是喝了二斤老白干。他把嘉奖令“啪”的一声拍在桌上,对着闻讯赶来的各营连主要干部,唾沫横飞地嚷嚷开了:

“都瞧见了没有?啊?旅部的嘉奖令!全旅通报表扬!说咱们独立团啥?说咱们独立团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发扬自力更生、敢于创新的革命精神,成功改良手榴弹,并在实战中取得显著效果!这是啥?这就是本事!这就是能耐!”

嘉奖令内容是请赵刚读给他的,不过并不妨碍他装比。

他得意洋洋地扫视着众人,仿佛打了场大胜仗一般,继续吹嘘道:“想当初,老子把林向北那小子从难民堆里刨出来的时候,你们还有人说老子是瞎猫碰着死耗子,说一个毛头小子能顶个屁用!现在怎么样?啊?事实证明,老子李云龙的眼光,毒着呢!没有我李云龙慧眼识珠,哪有今天的‘林氏铁瓜’?哪有旅部的这份表彰?这说明啥?说明领导有方是多么重要!”

当然,李云龙在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同时,也没忘了给林向北这个真正的功臣留几分薄面。他话锋一转,指着站在一旁略显腼腆的林向北说道:“当然了,林向北这个知识分子,也是立了大功的!这小子,脑瓜子确实比咱们这些大老粗灵光,捣鼓出来的玩意儿,是真他娘的管用!旅部还专门给他记了大功,奖励了一套新军装,一支好钢笔,还有五十斤好纸!看见没有?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能耐!以后你们谁要是敢小瞧咱们团里的知识分子,别怪老子不客气!”

他这番话,说得周围的干部们都忍不住想笑,但谁也不敢真笑出声来,只能憋着。他们太了解自家团长的脾性了,典型的“打一巴掌给个甜枣”。

兴奋劲儿过后,李云龙的脑子立刻活泛起来。他拿起旅部下拨物资的清单,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作响。

“政委,林小子,”李云龙把赵刚和林向北拉到一边,压低了声音,但语气中的兴奋却一点不减,“旅部这次是真下了本钱了!硝石一千斤,硫磺五百斤,还有半吨废钢铁!乖乖,这些可都是硬通货啊!还有这些工具,虽然零碎,但对咱们来说,可都是宝贝!”

他搓着手,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依我看,光靠龙王庙那个小破庙,怕是施展不开了!咱们得把摊子铺大点!用旅部拨下来的这些料,再加上咱们自己搜罗的,干脆,就在后山寻个更宽敞、更隐蔽的地方,正儿八经地建一个咱们独立团自己的小兵工厂!专门造这‘林氏铁瓜’!不仅要让咱们独立团的弟兄们人手几颗,将来要是富裕了,还能拿去跟孔二愣子、丁伟那帮家伙换点枪炮弹药啥的,让他们也开开眼!”

李云龙越说越兴奋,仿佛己经看到无数的“林氏铁瓜”从他规划中的“独立团兵工厂”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炸得小鬼子哭爹喊娘。他甚至开始琢磨着,是不是该给这个未来的兵工厂起个更响亮的名字,比如“独立团第一军械制造厂”之类的。

赵刚则比李云龙要冷静和深思熟虑得多。他看着李云龙那副恨不得一口吃成个胖子的猴急样,微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老李,你的心情我理解。上级的支持确实给我们打了一剂强心针。但是,建立兵工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不能急于求成。”

他转向林向北,温和地说道:“向北同志,旅部的嘉奖和支持,是对你和‘星火班’工作的最大肯定。接下来,我们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如何把这些来之不易的资源用好,如何把‘星火班’办得更有成效,如何让我们的技术成果能够更广泛地服务于部队,服务于根据地的抗战事业,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规划。”

赵刚的思路非常清晰:“首先,‘星火班’的规模可以适当扩大一些,教学内容也要更加系统化。除了手榴弹的制造和改良,我们还可以逐步将枪械的维修保养、简易通讯器材的修复,甚至是一些基础的测绘和工兵技术,都纳入到教学范围之内。我们要培养的,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其次,关于‘林氏铁瓜’,”赵刚继续说道,“虽然在小张庄取得了成功,但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正如你之前所说,它的威力是否还有提升空间?生产工艺能不能进一步优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预制破片的设计是否能更科学,以达到最大的杀伤效果?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继续攻关的课题。”

“最后,”赵刚的目光变得深远,“我们还要考虑,如何将这些技术成果,逐步应用到根据地的民生建设中去。比如,改良农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利用我们掌握的一些化学知识,尝试制作一些根据地急需的民用产品。技术,最终是要服务于人民的。”

林向北静静地听着李云龙的豪情壮志和赵刚的深远规划,心中既感到振奋,也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上级的肯定和资源的到来,无疑为他的“土法强国科技树”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但他深知,前方的道路依旧漫长而艰辛。

他郑重地点了点头,说道:“团长,政委,你们的指示我都明白了。请放心,我一定和‘星火班’的同志们一起,把上级拨付的每一份资源都用在刀刃上,努力把‘林氏铁瓜’做得更好,把‘星火班’办得更出色。我们不仅要能造出打鬼子的利器,更要培养出一批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技术的骨干力量。”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