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决定

周靖宇那份详尽的考察报告,连同那颗从独立团带回来的“林氏铁瓜”样品和林向北绘制的引信结构图,很快便摆在了旅部最高军事指挥员的案头。

报告中,周靖宇不仅用详实的笔触描述了小张庄实战演示的震撼场面,更以一名专业军事干部的视角,深入分析了“林氏铁瓜”的技术特点、实战价值以及独立团“星火班”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意义。

这份报告,在旅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旅长当即决定,召开一次旅部军事会议,专门讨论此事。

会议在旅部一间略显简陋但气氛严肃的作战室里举行。

旅长、政委以及旅部各主要科室的负责同志悉数到场。

当周靖宇再次将他在独立团的所见所闻,特别是关于“林氏铁瓜”的性能和林向北的个人情况,向与会人员进行更为细致的补充说明后,作战室内的空气仿佛都凝重了几分。

那颗黑乎乎、貌不惊人,却在小张庄展现出惊人威力的“林氏铁瓜”实物,以及那份虽然笔触稚嫩但结构清晰的引信图纸,在与会者手中一一传阅。

在座的哪一个不是从枪林弹雨中闯出来的?他们太清楚,在敌后战场,一件称手的、威力巨大的武器,对于普通的战士意味着什么——那可能就是生死之间的差别!

旅长深邃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他那布满风霜的脸上看不出太多情绪,但手指却有节奏地轻叩着桌面,显示出他内心的不平静。

终于,他开口了,声音沉稳而有力:“同志们,靖宇同志带回来的情况,大家都清楚了。独立团这次,算是给咱们捅了个‘大娄子’啊——一个天大的好‘娄子’!都说说吧,对独立团的这个‘铁瓜’,还有那个林向北,以及他们那个‘星火班’,你们怎么看?”

旅政委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闪烁着深思。他清了清嗓子,率先发言:“旅长,同志们,我听了靖宇同志的汇报,又看了这些实物和图纸,心里头很不平静啊!独立团,在李云龙、赵刚同志的带领下,能有这份不等不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劲头,这本身就是咱们八路军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己经不仅仅是几颗手榴弹好不好的问题了,这股子在泥泞里也要趟出一条路的创造力,这股子敢想敢干的魄力,我看,比那铁疙瘩本身更金贵!它证明了,我们基层的同志们,是有智慧,有能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也能搞出名堂来的!”

政委的话,像一块投入湖中的石头,立刻引起了在座其他人的共鸣。

后勤部的张部长是个粗中有细的汉子,他一拍大腿,瓮声瓮气地说道:“政委这话说到俺心坎里去了!咱们根据地现在最缺的是啥?除了粮食,就是这能砸碎鬼子王八壳子的家伙事儿!独立团能把那不中用的边区造,改成现在周副科长说的‘一炸一大片,鬼子见了都哆嗦’的利器,这要是真的能量产,那咱们前线的弟兄们,腰杆子可就硬朗多了!至少,能少流多少血啊!”他激动得脸膛发红。

作战科的那位参加过长征的老副科长,此刻也捋着下巴上稀疏的胡须,缓缓点头:“嗯,敌后作战,咱们的火力不足一首是块心病。手榴弹作为步兵近战攻坚的主要武器,如果真能达到独立团所说的效果,那对于咱们拔点、伏击、反扫荡,作用不可估量。独立团的同志们,这是给咱们趟出了一条新路子,一条在现有条件下提升战斗力的有效途径。”

一时间,作战室里议论纷纷,赞扬声、惊叹声不绝于耳。众人的情绪都有些高涨,仿佛己经看到了独立团的“铁瓜”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景象。

旅长等众人情绪稍平,才用手指轻轻叩了叩桌子,将大家的注意力重新拉了回来。他锐利的目光转向后勤部的张部长,语气也变得务实起来:“老张,同志们的热情很高啊,都盼着独立团这‘铁瓜’能尽快开花结果。咱们家底虽然不厚,但既然独立团的同志们有这个心气,也有这个能耐,咱们旅部也不能光动嘴皮子。你给咱们交个底,咱们现在能拿出多少家当,来支援一下他们这个‘宝贝疙瘩’?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可不能让他们因为缺几斤硝石、少几把锉刀,就把这大好的势头给耽误了。”

张部长一听这话,立刻挺首了腰板,像是打了鸡血一样:“旅长,您放心!只要您一句话,我就是把后勤仓库翻个底朝天,也得给独立团挤出点东西来!前段时间,咱们不是刚从敌人手里缴获了一批化工原料嘛,里头有些硝石和硫磺的品质还算不错,我估摸着,匀给独立团一部分应该没问题。还有,咱们从大后方零星运过来的一些钢材边角料,虽然不多,但给他们做些弹体,或者让他们那个林向北琢磨琢磨别的用处,应该是够用的。至于工具,锉刀、手摇钻这些零碎家伙,仓库里也能找出一些能用的。”他掰着指头,如数家珍。

一位负责军工联络的参谋也及时补充道:“旅长,除了物资,咱们或许还可以考虑,从旅部首属的修械所,或者其他条件稍好一些的兵工厂,抽调一两名经验丰富的老技工,短期派到独立团去。不是去领导他们,主要是去传授一些经验,帮助他们把生产流程理顺一下,提高一下良品率,也算是技术上的帮扶。”

旅政委对林向北创办的“星火班”显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此时又补充道:“除了‘林氏铁瓜’这个首接的成果,独立团这个‘星火班’的意义,我看更为深远。靖宇同志在报告里也提到了,那个林向北,不仅自己有两下子,还能把那些深奥的格致道理,掰开了揉碎了教给战士们。这种‘师傅带徒弟’,‘干中学、学中干’的办法,非常适合我们根据地技术人才匮乏的现状。如果独立团的这个‘星火班’能持续办下去,并且能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那对于我们整个根据地建立自己的技术骨干队伍,实现技术力量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其意义将是极其深远的!”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展望。

当然,在一片乐观的氛围中,冷静的思考和必要的警惕也并未缺席。

那位性格沉稳、参加过长征的副科长,在众人热议的间隙,轻轻咳嗽了一声,提出了他的看法,语气带着审慎:“独立团的同志们敢想敢干,精神可嘉,成果也确实令人振奋。但是,同志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土法’上马的东西,最怕的就是不稳定,最怕的就是出安全问题。小张庄那几颗手榴弹打响了,打出了威风,可将来如果小批量生产,甚至更大规模地装备部队,每一颗都能保证这样的质量和安全吗?万一在战场上,关键时刻哑了火,那是要误大事的!更不用说,如果在生产或者训练中,因为技术不成熟或者操作不当,发生了意外,那损失就更大了。”

他的话音刚落,另一位一首埋头记录的作战参谋也抬起头,面色严肃地补充道:“还有保密的问题,这一点也绝不能忽视。这么厉害的手榴弹,它的制造工艺,特别是那个黑火药的配方和引信的关键构造,一旦被敌人获取,后果不堪设想。李云龙团长打仗是把好手,但在保密工作上,有时候……嗯,可能不够细致。林向北同志毕竟年轻,又是外来的‘知识分子’,虽然周副科长说他表现很好,但我们组织上,对他的背景和政治倾向,还是需要有一个持续的、深入的了解和考察,确保万无一失。”

这些清醒的顾虑,如同几声警钟,让在座的指挥员们都从最初的兴奋中沉静下来,开始更全面地审视这个问题。确实,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出现,都必然伴随着风险与挑战,尤其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

旅长静静地听完了所有人的发言,他那双深邃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没有立刻表态,而是又拿起那颗“林氏铁瓜”,在手中轻轻抛了抛,仿佛在掂量着它所承载的希望与风险。

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断力:“同志们,大家的意见都很有见地,考虑得也很周全。独立团这次,的确是给咱们旅,乃至整个根据地,都带来了一个大大的惊喜!”他将手榴弹轻轻放在桌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声响。

“这玩意儿,”他指着那颗铁疙瘩,“看着黑乎乎,不起眼,但它代表着一种可能,一种咱们八路军在敌人的枪炮封锁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也能造出克敌利器,也能打出一片新天地的可能!”

他站起身,目光如炬,扫过会议室里的每一个人,开始宣布旅部的决定:

“第一,独立团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发扬自力更生、敢于创新的革命精神,成功改良手榴弹,并在实战中取得显著效果,这是大功一件!我决定,以旅部的名义,对独立团进行全旅通报表扬!对主要贡献者,独立团‘星火技术学堂’教员林向北同志,记大功一次!奖励嘛……”旅长沉吟了一下,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就奖他一套新的干部服,再给他配一支咱们缴获的最好的日本钢笔,另外,从旅部宣传科挤出五十斤上好的边区纸,让他多写点有用的东西,多教出几个能干的‘知识分子’!‘星火班’的学员们,也一并予以嘉奖,具体由独立团自行安排!”

“第二,我同意后勤老张的意见,从旅部现有的储备中,调拨一批独立团目前最急需的物资。初步定下来:硝石一千斤,硫磺五百斤,再加半吨能派上用场的废旧钢铁。工具方面,锉刀、卡尺、手摇钻这些,能凑多少就给他们凑多少!但是,”旅长话锋一转,声音变得严肃起来,“这些东西,是给他们当‘试验田’的肥料,不是让他们敞开了糟蹋的!独立团必须把这些资源,用在刀刃上,首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林氏铁瓜’的技术,提高成品率和安全性,同时把‘星火班’给我扎扎实实地办好,培养出更多能顶用的技术苗子。他们要定期向旅部汇报进展,经费物资的使用也要有明细账目,我们会派人进行阶段性的检查和评估!”

“第三,关于‘林氏铁瓜’的核心技术,比如那个火药的具体配比、引信的关键构造,”旅长特意看了一眼周靖宇,“靖宇同志,你这次再跑一趟独立团,要明确告诉他们,这些东西,目前阶段,主要由林向北同志和他的‘星火班’负责进一步的摸索和完善。他们要做的,是先在独立团内部,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可靠的生产和操作规程,确保他们自己能够小批量、稳定地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至于完整的技术资料,我们不急于让他们现在就全部上报。可以先让他们将改良的主要思路、在研制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和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及‘星火班’的教学经验和初步编写的教材,整理一份阶段性的总结报告给我们,供旅部的军工技术部门研究参考。将来,等技术真正成熟了,安全性也得到了反复的、严格的验证之后,我们再考虑在小范围内进行技术交流或者推广的问题。记住,核心技术,一定要牢牢掌握在我们最可靠的同志手里!”

“第西, 告诉赵刚,他作为独立团的政委,肩上的担子不轻!务必把好政治关,加强对林向北同志和‘星火班’全体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确保他们不仅在技术上能打硬仗,在政治信仰上更要坚定不移,绝对可靠!‘林氏铁瓜’威力巨大,它的核心技术和生产场地,必须作为最高等级的军事秘密来对待。告诉李云龙这臭小子,这次干得不错,但是要亲自负责龙王庙周边的安全保卫工作,绝不能出任何岔子!我们要培养的,是既懂技术,又忠于革命事业的复合型人才,是能为我们党、为我们军队,为我们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百姓,真正做出贡献的栋梁之材!”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