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冽的寒风呼啸着掠过金碧辉煌的皇宫,卷着枯叶拍打在汉白玉阶上,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也在为这朝堂之上的风云变幻而叹息。早朝时分,太和殿内烛火摇曳,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整齐排列,寂静中透着一丝压抑。
太子端立在群臣前方,身姿挺拔,眼神中透着自信与得意。在太傅的精心指点下,他近日对朝堂局势的把握愈发精准,每一次发言都能切中要害,赢得满堂喝彩。今日,他更是有备而来,手中拿着一份详细的治国方略,声音洪亮地在大殿中回荡:“陛下,臣儿近日深入研究了各地政务,发现诸多可改进之处。如今边疆虽有小患,但只要合理调配资源,加强民生建设,国家定能更加繁荣昌盛。”
他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的方略呈递给皇帝,接着滔滔不绝地阐述起来:“首先,在农业方面,臣儿建议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如今有些地区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导致农田灌溉不足,粮食产量下降。若能拨出专项资金,修缮水渠,建造新的水利工程,不仅能提高粮食产量,还能解决部分百姓的就业问题。”
太子的话语条理清晰,有理有据,不少大臣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见状,心中暗自得意,继续说道:“其次,在商业上,应放宽对商户的限制,鼓励贸易往来。京城作为国家的中心,本应是商贾云集之地,但如今因诸多繁琐的规定,使得商业发展受限。臣儿认为,可设立专门的贸易区域,简化商户的经营手续,如此一来,不仅能增加国库收入,还能让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
皇帝坐在龙椅上,微微颔首,眼中露出赞赏之色:“太子所言极是,这些建议确实可行。”得到皇帝的认可,太子更加兴奋,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然而,在这一片赞誉声中,宣王萧景珩却显得格外落寞。他站在群臣之中,眉头紧锁,脸色阴沉。西北粮草问题如同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前些日子,运粮车队遭遇突袭,大量粮草被劫,导致前线将士面临断粮的危机。他多次上书朝廷,请求支援,但每次都石沉大海。
今日,他再次鼓起勇气,向前一步,朗声道:“陛下,西北粮草短缺,将士们饥寒交迫,若不及时解决,恐会影响战局。臣恳请陛下调拨粮草,支援西北。”
话音刚落,太子便冷笑一声,开口道:“王叔,不是孤说你,这粮草被劫,分明是你治军不力。如今国家财政紧张,哪还有多余的粮草支援西北?况且,你也没有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让朝廷如何相信你能妥善处理此事?”
太子的话一出,不少大臣纷纷附和。“是啊,宣王,这粮草被劫,你难辞其咎。”“就是,没有能力就不要揽下这差事,现在连累得西北将士受苦。”各种指责声如潮水般向萧景珩涌来。
萧景珩握紧双拳,心中怒火中烧,但他还是强压下心中的不满,耐心解释道:“此次粮草被劫,实乃敌人太过狡猾,设下埋伏。臣己派人调查,相信不久就能找出幕后黑手。至于解决方案,臣认为可从周边地区紧急调拨粮草,同时加大对粮草运输的保护力度,确保粮草能够安全送达西北。”
“周边地区的粮草也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你说加大保护力度,可之前为何还会被劫?”太子毫不留情地反驳道,“依孤看,宣王还是先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问题吧。”
朝堂之上,支持太子的声音越来越高,萧景珩孤立无援,显得格外渺小。他望向皇帝,眼中满是期盼,希望皇帝能支持自己。然而,皇帝却面露难色,沉吟片刻后说道:“萧景珩,太子所言也有道理。此事事关重大,容朕再仔细斟酌斟酌。你且先回去,继续想办法解决粮草问题。”
得到这样的答复,萧景珩心中无比失望,但他也只能无奈地退下。走出皇宫,寒风扑面而来,他却感觉不到丝毫的寒冷,心中的寒意早己将他笼罩。他深知,在这场权力博弈中,自己正处于劣势,若不能尽快解决粮草问题,不仅西北将士的性命堪忧,自己在朝堂上的地位也将岌岌可危。
回到王府,萧景珩坐在书房中,望着墙上的西北地图,陷入了沉思。他不断地思索着解决粮草问题的办法,却始终没有头绪。就在他愁眉不展之际,一位谋士匆匆赶来:“殿下,姜雨薇姑娘求见,她说或许有办法解决粮草问题。”
萧景珩心中一震,立刻起身相迎。姜雨薇踏入书房,看到萧景珩憔悴的模样,心中不禁一阵心疼。她行礼后,便开门见山地说道:“殿下,我有一计,或许能缓解西北粮草短缺的问题。”
“快说!”萧景珩急切地说道。
姜雨薇走到地图前,指着上面的几个地点说道:“我们可以在这些交通便利的地方设立粮草中转站。从各地筹集的粮草先运到中转站,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然后再分批运往西北。这样既能提高运输效率,又能减少粮草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而且,我们可以雇佣一些当地的百姓参与运输和守卫工作,既解决了他们的生计问题,又能增强粮草运输的安全性。”
萧景珩听后,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他激动地握住姜雨薇的手:“此计甚妙!有了这个办法,西北粮草问题或许就能迎刃而解。”
然而,他们都清楚,这只是第一步,前方还有更多的困难和挑战等着他们。太子绝不会轻易让他们顺利解决粮草问题,一场更加激烈的权力斗争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