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六月,热浪裹挟着尘土在街巷间翻涌。醉仙楼二楼雅间内,戴着翡翠耳坠的柳夫人嗑着瓜子,眼尾的细纹随着嘴角的弧度加深:"要说这姜家也真是好戏连台,嫡女把庶妹扔去慈恩寺,这心肠......"话音未落,围坐的贵妇人纷纷交头接耳,绸缎衣裳摩擦出细碎声响,仿佛无数只春蚕在啃食桑叶。
这些流言像蒲公英的种子,借着姜府八婆们的舌根西处飘散。不过三日,街头巷尾的茶馆说书人都添油加醋地编排起"姜家二女争宠记",连城西的豆腐西施都能绘声绘色讲出姜雨薇"毒计害妹"的桥段。而此时的食仙居二楼,姜雨薇倚着雕花窗棂,指尖着青瓷茶盏的冰裂纹路,听着楼下此起彼伏的议论声,突然轻笑出声。
"小姐在笑什么?"青桃抱着账本匆匆上楼,鬓角的碎发被汗水粘在脸颊,"城西米商刚派人传话,说宁可赔违约金也不肯供货,还说......还说咱们名声太臭......"少女眼眶泛红,账本边缘被捏出深深的褶皱。
姜雨薇起身推开雕花窗,热浪裹挟着槐花的甜香扑面而来。她望着街对面挂着"赵氏绸缎庄"匾额的铺子,忽然想起现代夏日里,街边小店飘出的凉皮香气。记忆中透明如蝉翼的凉皮在红油汤汁里打个转,配上脆生生的黄瓜丝,光是想象就让人口舌生津。
"去库房取魔芋粉,再让后厨备齐辣椒油、香醋。"姜雨薇转身时眼中燃起光亮,"告诉账房,明日起暂停堂食三日,就说......"她顿了顿,指尖划过窗棂上的缠枝莲纹,"就说食仙居要闭门谢客,专心研制消暑圣品。"
三日后,食仙居朱红大门重新敞开时,门前的杏黄旗猎猎作响。"魔芋凉皮,清凉一夏"八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过往行人纷纷驻足。姜雨薇身着月白色纱衣,手持竹筷夹起晶莹剔透的凉皮,在众人面前轻轻抖动:"各位请看,这魔芋凉皮不仅入口爽滑,更有消脂解腻之效。"她舀起一勺秘制红油浇在凉皮上,浓郁的香气瞬间飘散开来。
"这红亮的油看着倒,可魔芋是何物?"人群中有人高声发问。姜雨薇不慌不忙举起瓷碗:"魔芋生长于南方深山,自古便有'去肠砂'之称。今日请各位免费试吃,若是觉得不好......"她笑意盈盈地扫视众人,"食仙居十倍奉还!"
试吃台前很快排起长龙。柳夫人捏着帕子凑到最前排,浅尝一口后眼睛顿时亮了:"这酸辣劲儿恰到好处,吃完浑身通透!"她转头对身后的丫鬟道:"去,订三十份送到府上,就说是给各房姨太太消暑的。"
消息比盛夏的暴雨来得更快。不出两日,魔芋凉皮成了贵妇圈最时髦的谈资。平日里与赵氏合作的绸缎庄、香料铺门前冷冷清清,食仙居却从早到晚挤满了人。后厨的蒸笼昼夜不息,连隔壁包子铺的伙计都跑来帮忙切黄瓜丝。
赵氏坐在绸缎庄账房内,听着管家汇报亏损数字,手中的翡翠扳指"啪"地砸在算盘上。算珠噼里啪啦滚落,如同她破碎的如意算盘。"找城西的王麻子,让他带些泼皮去闹事。"她咬牙切齿道,"就说吃了那凉皮上吐下泻!"
七月初七清晨,十几个地痞突然围住食仙居大门。领头的壮汉捂着肚子瘫在地上,口沫横飞:"这什么魔芋凉皮,吃了准拉肚子!我昨儿刚吃完,半夜就......"话音未落,人群中突然传来清亮的男声:"胡说八道!"
只见身着青衫的书生分开人群,手中举着食盒:"在下连吃三日魔芋凉皮,非但没有不适,多年的顽疾竟也好了!"他说着从袖中掏出大夫开的药方,"这是上个月抓的药,诸位请看日期!"围观百姓顿时炸开了锅,有人认出书生是城郊书院的学子,纷纷起哄让地痞道歉。
姜雨薇适时现身,身后跟着京城最有名的王太医。老人捋着白须朗声道:"魔芋性寒味辛,确有开胃通便之效。今日当着各位的面,老朽愿试吃三碗!"说罢端起食盒,三下五除二吃得干干净净。
暗处的月柔攥紧帕子,指甲几乎掐进掌心。她想起半月前在牢狱见到赵氏的场景:女人隔着铁栅栏抓住她的手腕,声音沙哑如夜枭:"只要扳倒姜雨薇,姜家的掌家权、姜老爷的宠爱,还有......"月柔望着姐姐在人群中从容应对的模样,突然意识到,这场较量远比她想象的艰难。
商战持续到七月末,食仙居不仅推出凉皮套餐,还新增酸梅汤、卤味鸭掌等搭配。当姜雨薇站在二楼看着灯火通明的街道,忽然听见楼下传来孩童的童谣:"魔芋凉皮酸又辣,赵氏绸缎无人夸。"她轻笑出声,终于明白,与其在宅院里争一时长短,不如在这烟火人间闯出一片天地。
而赵氏望着空荡荡的绸缎庄,将账本狠狠摔在地上。窗外暴雨倾盆,雨水冲刷着"赵氏绸缎庄"的匾额,仿佛要将这场失败的商战彻底洗净。但她眼中的阴鸷并未消散——这场博弈,不过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