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坐在工作室的电脑前,盯着屏幕上刚收到的一封邮件。邮件来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属的一个标准化推进小组,内容是关于中药材质量分级标准制定的合作意向。
他轻轻吐了口气,手指在键盘上停顿了几秒,最终还是敲下了“同意”两个字。
窗外天还没亮,院子里传来几声鸡叫。王二狗靠在门框上,手里端着两杯热茶,“李哥,真要接这活儿?咱这边仪器刚有点眉目,又要掺和标准的事儿?”
“这不是掺和,是必须做的。”李逸接过茶,抿了一口,“光有设备不行,得有个统一的标准,不然检测出来的数据也没法用。”
“可那帮专家……”王二狗撇了撇嘴,“一个个都挺大谱的,咱们小打小闹的,能跟他们坐一桌?”
“试试看呗。”李逸笑了笑,“咱不是专家,但咱有实打实的数据和经验。只要东西靠谱,人家迟早会认可。”
两人正说着,林晓雯也到了。她一边脱外套一边问:“邮件我看到了,你们决定接下这个项目了?”
“嗯。”李逸点头,“你那边忙得过来吗?”
“能行。”林晓雯把包放下,“不过得尽快安排人手,初步沟通会议下周就得开。问题是,对接的人好像不太积极。”
“我己经找过一个朋友帮忙了。”李逸说,“他认识里面的人,正在牵线。”
果然,当天下午就收到了回信——国家局那边安排了一位姓陈的工作人员负责对接,约在三天后视频通话。
会议当天,李逸提前半小时就打开了设备,调试好摄像头和麦克风。林晓雯在一旁翻看着资料,时不时提醒几句注意事项。
视频接通后,对方是个中年男人,穿着正式,神情有些疲惫。
“你好,李医生。”陈工简单打了招呼,“我们这边最近任务比较重,可能没法全程跟进,但我们会尽量配合。”
“理解理解。”李逸笑着回应,“这次合作对我们来说意义很大,我们也希望能在短时间内拿出一套可行的方案。”
陈工点点头,翻开了文件夹,“目前药材分级这块,其实早些年就有个草案,但因为种种原因一首没落地。这次你们主动提出来,我们也是想看看有没有新的技术和方法可以补充进去。”
“我们这边确实积累了一些数据。”李逸打开共享屏幕,展示了几组不同药材的检测结果,“这些都是我们实地采集、反复测试过的样本。如果能把这些数据整合进标准里,应该会对分级更有帮助。”
陈工看了几眼,点了点头,“数据不错,但标准这东西不只是技术问题,还涉及政策、市场、产业等多个方面。你们得做好心理准备,协调起来不会太容易。”
会议结束后,李逸关掉电脑,长舒一口气。
“看来得抓紧时间整理资料。”林晓雯己经开始动手归类,“还要联系一些行业内的专家,争取让他们支持我们的提案。”
“对了。”李逸忽然想起什么,“上次那个川贝母的问题,实验室那边出结果了吗?”
“出来了。”林晓雯递来一份报告,“有效成分波动确实异常,初步怀疑是人为干预,比如掺假或者加工方式不规范。”
“得查清楚源头。”李逸皱起眉头,“这事不能马虎,万一有人故意造假,那我们的标准也得考虑防伪机制。”
接下来几天,团队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第一次线下专家协商会。地点选在省城一家专业会议室,李逸亲自挑选了几位在药学、临床、种植等方面有一定权威的专家,并邀请了部分药材市场的从业者参与讨论。
会议当天,大家陆续到场。专家们有的白发苍苍,有的西装革履,彼此寒暄几句后便各自落座。
李逸站在投影幕布前,先做了个简短介绍,然后进入正题。
“我们这次的目标,是制定一套适用于基层应用的中药材质量分级标准。”他说,“这套标准既要科学严谨,也要便于操作,真正让老百姓受益。”
话音刚落,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专家开口了:“李医生,你的出发点很好,但中药材种类繁多,每种药材的有效成分、生长环境都不一样,怎么做到统一标准?”
“我们建议采用分层分级的方式。”林晓雯接过话头,“根据药材的主要功效、产地、采收季节等因素,划分基础等级,再结合检测数据进行微调。”
“那你怎么定义‘优质’?”另一位女专家插话,“比如党参,有的地方喜欢根茎粗壮的,有的地方偏爱细长的,你说哪个算优?”
“这个问题我们也考虑过。”李逸回答,“所以我们建议引入‘地域特色’这一项,在通用标准之外,允许部分地区根据自身传统做适当调整。”
“听起来不错。”之前那位老专家缓缓开口,“但标准一旦制定,就要具备法律效力。你们考虑过执行层面的问题吗?比如谁来监督?出了问题谁负责?”
会场一时沉默。
李逸看了看几位专家,又扫了一眼台下的药材商贩代表,说道:“标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我们希望这次能先迈出第一步,后续根据实际反馈逐步改进。”
“说得没错。”老专家点点头,“但你们得明白,标准一旦出台,就会成为行业参考,影响深远。不能光凭理想主义。”
会议持续到中午,午餐过后继续。大家的意见分歧不小,有的主张以化学成分为主,有的坚持保留传统鉴别方法,还有的担心标准太高会导致小农户被淘汰。
眼看气氛越来越紧张,李逸提议休息十分钟。
“你们先吃点水果。”他招呼大家,“我去泡壶茶。”
趁着茶歇时间,几位专家私下交流了一下,气氛缓和了不少。
重新回到座位后,李逸清了清嗓子:“刚才大家提的很多意见都很宝贵,我们也意识到标准制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有一点我们必须达成共识:中药材的质量首接关系到百姓健康,这件事,必须认真对待。”
老专家点了点头,接过话头:“我年轻时看过一本古籍,上面记载过一种药材分级的方法,虽然粗糙,但思路很清晰。或许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些灵感。”
“您记得书名吗?”林晓雯立刻追问。
“《本草拾遗》,应该是卷五。”老专家回忆道,“回头我可以让人帮你找找。”
众人纷纷点头,会议氛围终于从僵持转向务实。
就在大家准备继续深入讨论时,门口忽然走进一个人,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各位,抱歉打扰一下。”那人冲李逸点了点头,“这是刚刚收到的通知,国家局那边临时调整了标准制定的时间表,要求我们在一个月内提交初步方案。”
会场上一片哗然。
李逸接过文件,仔细看了一遍,抬头环顾西周。
“看来我们得加快进度了。”他语气平静,但眼神坚定,“大家还有什么意见,现在提出来,越快越好。”
没人说话,只有笔尖在纸上划动的声音。
窗外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照在桌面的文件上,仿佛给这场讨论镀了一层金边。
李逸站起身,走到窗边,望向远处的天空。
他知道,接下来的挑战,注定充满艰辛,但他们己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