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都市中医回乡打造医疗传奇 > 第94章 农村升级,同步发展

第94章 农村升级,同步发展

李逸站在办公室窗边,望着远处车水马龙的街道。城市里的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团队己经进入高强度运转状态。他刚送走一批医院代表,正准备坐下喝口水,手机震动起来。

是张大爷发来的消息:“小李,咱们村卫生所的设备最近老卡,你能不能抽空回来看看?”

他盯着屏幕看了几秒,轻轻叹了口气。

“怎么了?”林晓雯凑过来问。

“农村那边设备出问题了。”李逸说,“得安排人去看看。”

“现在城里这边这么忙,还要顾农村?”她有些犹豫。

“当然要。”李逸语气坚定,“农村才是我们起步的地方,不能因为城市市场打开了就把那边忘了。”

林晓雯点点头,没再说话。

当天下午,李逸在会议室里提出了农村升级计划。

“城市这边确实节奏很快,但我们不能只顾一头。”他说,“农村医疗条件差,我们的设备原本就是为他们设计的。现在技术成熟了,应该把农村也带上来。”

王二狗叼着根棒棒糖,皱眉道:“可咱们人手都快拉扯不过来了。”

“我们可以分阶段推进。”李逸说,“先派技术组去现场排查问题,同时启动农村设备的升级方案。生产部可以抽调部分人员配合测试,培训方面由张大爷牵头。”

“那具体怎么操作?”陈姐问。

“第一步,收集农村医生使用设备的问题反馈。”李逸打开电脑,调出数据系统,“第二步,根据反馈调整软件逻辑和硬件配置。第三步,组织培训,确保他们能用好新设备。”

会议结束之后,李逸亲自带队下乡。

村里还是老样子,空气里带着柴火味,狗吠声此起彼伏。张大爷早早等在卫生所门口,一见李逸就笑呵呵地迎上来:“你总算回来了!”

“我这不是来了嘛。”李逸笑着打招呼。

两人进了屋,张大爷指着角落里的设备叹气:“这玩意儿前两天还挺好使,最近不知怎么,识别舌象总是慢半拍。”

李逸蹲下来检查设备接口,又翻看后台日志。“可能是系统版本太旧,处理能力跟不上。”他说,“我们这次回来,不只是修设备,还想给你们做一次全面升级。”

“升级?”张大爷眼睛一亮,“还能变得更聪明?”

“比现在更快、更准,功能也会多一些。”李逸点头,“而且我们会安排培训,让你们这些老中医也能轻松上手。”

张大爷听得连连点头,但随即又皱起眉头:“问题是,有几个年轻医生倒是愿意学,几个年纪大的,怕麻烦,不太想碰这些机器。”

“这个我也想到了。”李逸笑了笑,“所以我想请你帮忙,一起参与培训。您讲的东西,大家更容易接受。”

“行!”张大爷拍着胸脯,“这事交给我,没问题!”

接下来几天,李逸和技术组开始对村里的设备进行升级改造。

他们重新优化了图像识别模块,加入了语音输入功能,方便不擅长打字的老医生。同时,系统增加了离线模式,即使网络不好也能正常使用。

“这样就算遇到停电,至少能撑个两小时。”小赵一边调试一边解释。

“不错。”李逸满意地点点头。

培训第一天,村里的医生们都来了。有几位年纪大的坐在后排,一脸不情愿。

李逸没有首接开讲,而是请张大爷先上台。

“各位乡亲,我是看着这村子从赤脚大夫走到今天的。”张大爷拄着拐杖,声音洪亮,“以前看病靠经验,现在有了这机器,能把老祖宗的经验变成数据,让更多人受益。我不懂什么高科技,但我相信小李,也希望大家能试试。”

几句朴实的话,说得几个老医生频频点头。

接着,李逸开始讲解设备的新功能,并现场演示。当看到系统能自动分析舌苔颜色、脉象特征,并给出初步诊断建议时,所有人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这不比我自己摸脉还准?”一位姓刘的老医生忍不住说道。

“不是代替您,而是辅助您。”李逸笑着说,“您的经验才是根本,系统只是工具。”

培训持续了三天,医生们从最初的抗拒,到后来主动提问、练习操作。有几个年轻人甚至己经开始尝试自己写病例模板上传系统。

临走前,李逸特意留下几台样机给卫生所试用。

“有什么问题随时联系我。”他对张大爷说,“下个月我们会正式上线新版系统,到时候再给你们统一更新。”

“放心吧,我一定盯紧点。”张大爷拍拍他的肩膀。

回城路上,王二狗坐在副驾驶,一边啃苹果一边嘟囔:“你说咱们这么折腾,值不值啊?”

“当然值。”李逸望着窗外掠过的田野,“城市市场固然重要,但真正的价值,在那些最需要帮助的地方。”

王二狗没再说什么,默默把苹果核扔进垃圾袋。

回到公司后,李逸立刻召开内部会议,正式启动农村升级项目。

“我们要做到城乡同步发展。”他在会上说,“城市市场打开后,农村也不能落下。我们要让每个地方的医生都能用上这套系统,真正实现中医智能化普及。”

“那培训这块怎么办?”林晓雯问。

“继续请张大爷他们协助。”李逸回答,“同时我们也要开发线上培训平台,方便更多基层医生学习。”

“生产这边压力也不小。”陈姐插话,“如果同时供应城市和农村,产能可能吃紧。”

“那就提前规划。”李逸说,“我们可以在农村优先部署基础版设备,功能虽然少一些,但能满足基本需求。后续再逐步升级。”

会议结束后,整个团队再次进入高速运转状态。

几天后,第一批升级后的农村设备完成测试,准备发货。

装箱那天,李逸亲自到场监督。他弯腰检查每台设备的接口是否完好,标签是否贴牢。

“这些设备送到村里,可能会面对各种复杂环境。”他对物流负责人老周说,“运输途中一定要注意防潮、防震。”

“明白。”老周点头,“我亲自押车过去。”

货车缓缓驶出厂区,载着希望,奔向远方的乡村。

而就在同一天,一封来自卫健委的邮件静静躺在李逸的收件箱里——

“关于省级医疗信息化试点项目的申请资料己收到,初审通过,请尽快提交详细实施方案。”

李逸看完邮件,轻轻合上笔记本电脑。

他知道,这只是另一个开始。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