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刚发完消息,手机又震动起来。这次是林晓雯发来的语音:“逸哥,咱们后台订单系统炸了,你快来看看!”
他皱了下眉,快步走到办公桌前,打开电脑一看,果然,原本安静的订单列表像开了闸的水坝,哗啦啦地涨了起来。
“这……”王二狗也凑了过来,嘴里还叼着根没吃完的棒棒糖,“不是吧?这才发布会结束第二天?”
“第一批医院用得顺手,口碑传开了。”李逸语气平静,但心里己经开始盘算接下来的工作安排。
林晓雯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打印出来的数据表:“目前己经有十二家医院提交了采购意向,其中五家己经签了正式合同。”
“生产能跟上吗?”李逸问。
“按现在的产能,最多只能满足三家。”林晓雯推了推眼镜,“我们得尽快扩产。”
“那就扩。”李逸点头,“通知所有人开会,马上。”
会议室里,气氛紧张又兴奋。技术、生产、物流、售后几个部门的负责人全都到了。
“订单来了,比我们预想得早。”李逸站在白板前,写下几个关键数字,“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交付设备。”
有人提出增加外包厂商,但也有人担心质量控制问题。
“我们可以分阶段推进。”负责生产的陈姐说,“先集中力量完成己签约的几家医院的订单,再逐步引入新供应商。”
“另外,中医智脑系统的数据分析模块可以用来优化生产流程。”小赵补充道,“比如预测每个环节的耗时,提前预警瓶颈环节。”
“很好。”李逸点头,“从今天起,全员进入冲刺状态。生产部加班到晚上十点,技术部随时待命,售后团队也要提前培训,准备上门安装调试。”
会议结束后,整个办公室立刻进入了高速运转的状态。
王二狗一边敲键盘嘟囔着这像打仗,一边还成了跑腿专业户,一会儿去催原材料,一会儿去盯生产进度。
“逸哥,你说这订单还能不能再来点?”王二狗某天中午吃饭的时候突然冒出一句。
“你想累死自己啊?”李逸笑着回了一句,但心里其实也有点激动。毕竟,这意味着他们的产品真的被市场认可了。
生产压力确实不小。有一回,核心零件供应商临时断货,差点让整条生产线停摆。李逸第一时间联系对方,动用了之前积累的关系和信誉,才勉强抢到了一批紧急调配的库存。
“以后不能再这么被动。”他在内部会议上说,“我们要建立备用供应链,还要优化仓储管理,把风险降到最低。”
“明白。”陈姐点头,“我己经在联系第二家供应商了。”
就在这样的节奏中,第一批设备终于按时完成了组装和质检。
装箱那天,李逸亲自检查了每一台设备。他知道,这不仅是产品的交付,更是信任的交付。
“别怕麻烦,每台设备都要贴好标签,写清楚对应医院的名字和编号。”他对物流组的人说,“出了问题,必须第一时间处理。”
物流负责人是个叫老周的中年汉子,以前干过十年运输,经验丰富:“放心吧李总,咱这不是第一次送货了。”
“那就好。”李逸点点头,目送一辆辆货车驶出厂区。
接下来几天,陆续有医院传来反馈。
“设备安装顺利,运行稳定。” “医生们试用了之后觉得效率提升明显。” “患者对舌象识别功能特别感兴趣。”
看到这些消息,李逸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了。
不过他也知道,这只是开始。随着城市市场的打开,会有更多医院关注他们的系统,也会有更多挑战等着他们。
“逸哥,你看这个。”林晓雯递过来一份邮件截图,“卫健委那边问我们有没有兴趣参与一个省级医疗信息化试点项目。”
“挺好的。”李逸接过来看了一眼,“这个项目规模不小,我们可以试着申请。”
“那要不要调整一下我们的推广计划?”林晓雯问。
“先稳住现有订单,再谈扩展。”李逸语气坚定,“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确保交付质量,不能因为扩张太快影响口碑。”
林晓雯点头记下,正要走开,又被李逸叫住:“对了,村里的事也不能落下。”
“你是说张大爷那边?”她反应很快。
“没错。”李逸笑了笑,“咱们的第一批设备,得给他们留几台。”
“行,我这就安排。”林晓雯转身离开。
办公室外,阳光明媚,车流如织。而在这一间不算大的办公楼里,所有人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忙碌着。
李逸坐在电脑前,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心里有种踏实的感觉。
忽然,手机又响了。
是一条新消息。
“李医生,我们院里领导看了你们的演示视频,决定采购三套系统,请问最快什么时候能发货?”
他嘴角一扬,手指快速敲击键盘回复过去:“最快下周就可以安排。”
然后,他站起身,环视了一下办公室。
“大家加油,这才刚开始呢。”
窗外的城市依旧喧嚣,而这里,一群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一点点改变着什么。
王二狗从门外探头进来:“逸哥,第二批订单又来了。”
李逸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那就继续干吧。”
他打开系统界面,输入新的参数,按下回车键。
屏幕上的进度条缓缓加载,像是在积蓄一股看不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