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都市中医回乡打造医疗传奇 > 第92章 功能拓展,引领潮流

第92章 功能拓展,引领潮流

李逸站在会议室窗边,看着窗外阳光洒在城市的高楼玻璃上,反射出一片片耀眼的光斑。他刚开完团队会议,回到会议室稍作思考,整理好了会议纪要和策略调整建议书,心里己经开始盘算着下一步的动作。

“城市市场的需求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复杂。”他低声自语,“但正因为这样,才有机会。”

回到公司后,李逸立刻召集团队开会,把研讨会的收获和政策动向一一讲清楚。林晓雯听得格外认真,不时点头记录;王二狗则是一脸兴奋,己经在琢磨怎么跟医院那边谈合作了。

“我们现在最要紧的是,根据这些信息调整产品方向。”李逸说,“中医智脑系统己经打下了基础,但想要真正融入城市医疗体系,必须做出更贴近实际需求的功能升级。”

“你是说……”林晓雯抬头看向他,“要做功能拓展?”

“没错。”李逸点头,“我们要让设备更智能、更便捷,满足不同层级医院的需求。”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逸带着团队开始对城市医院的需求进行全面调研。他们调取了大量用户反馈数据,又走访了几家合作医院,了解一线医生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期待。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效率。”一位三甲医院的老年科医生说,“中医诊断讲究望闻问切,但在城市大医院,时间太紧张,很多医生只能草草问诊,根本没时间深入分析。”

“那你们希望系统能帮你们做什么?”李逸问。

“如果能有一个辅助诊断模块,能在短时间内给出病症倾向分析,那就太好了。”那位医生想了想,“最好是人工智能那种,能自动学习、不断优化的。”

这个建议让李逸眼前一亮。他回去之后就调出了中医智脑系统的后台数据,结合之前收集到的临床资料,开始设计新的AI辅助诊断模型。

“中医注重辨证施治,结合AI快速处理海量数据的优势。”李逸一边操作电脑,一边跟林晓雯解释,“如果我们能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开发出一个既能识别症状模式,又能提供个性化治疗建议的模块。”

“听起来很理想。”林晓雯点点头,“但技术难度也不小吧?”

“确实有挑战。”李逸笑了笑,“不过只要方向正确,问题总能解决。”

于是,一场紧锣密鼓的技术攻关开始了。李逸亲自带队,日夜钻研算法与中医知识库的融合方式。他翻阅了大量的古籍医案,从中提取出核心的辨证逻辑,再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训练AI模型逐步掌握这些规律。

与此同时,移动端应用的开发也在同步推进。王二狗负责协调开发团队,确保新版本的应用既保留原有功能,又新增远程访问、病例管理等实用功能。

“医生们现在手机都离不了手。”王二狗笑着说,“要是我们的系统也能装进他们的手机里,那不是随时随地都能用了?”

“就是这个思路。”李逸点头,“我们要做的,是让这套系统成为医生的‘随身助手’。”

经过几周的努力,新版本的中医智脑系统终于完成了初步测试。它不仅加入了AI辅助诊断模块,还能通过移动端应用实现远程诊疗支持,大大提升了使用效率。

为了验证效果,李逸决定在一家合作医院做一次公开演示。

当天,医院的大会议室里坐满了医护人员和相关专家。李逸走上讲台,打开系统界面,现场输入了一位患者的病历资料。

屏幕上迅速跳出一份详细的辨证分析报告,包括可能的病因、病机推演、推荐方剂,甚至还列出了不同药物组合的疗效预测。

“这……这也太快了吧?”一位年轻医生惊讶地睁大眼睛。

“而且准确率也很高。”主持会议的老院长翻看着报告,频频点头,“看来你们这次确实是下了功夫。”

演示结束后,不少医生围上来询问细节,还有几家医院当场表达了试用意向。

“逸哥,咱们这回可真是打出名堂来了。”王二狗一脸得意地说。

“这只是个开始。”李逸笑着摇头,“接下来,我们得继续打磨,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

就在产品发布不久后,李逸接到了省卫健委的一通电话,对方表示有意将中医智脑系统纳入地方医保试点项目,进一步推动中医智能化发展。

“这是个好消息。”李逸挂掉电话后,转头对林晓雯说,“说明我们的方向是对的。”

“不过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林晓雯提醒道,“以后每一步都得走得更稳。”

李逸点点头,目光坚定。他知道,这条路才刚刚起步,未来还会遇到更多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才能让中医真正走向现代化,让更多人受益。

第二天清晨,李逸早早来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准备着手下一阶段的产品迭代计划。他刚点开系统界面,忽然收到一条消息。

“逸哥,有个事得跟你汇报一下。”王二狗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刚才有个自称赵老板手下的人,联系了我们几个合作医院,说咱们的新系统有问题。”

李逸眉头微皱,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