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还沉,村口的风裹着露水钻进窗户。李逸正靠在桌前调试程序,忽然听见院子里传来一阵脚步声。
“李医生,你在家不?”
这声音他再熟悉不过,是张大爷。
李逸赶紧起身开门,只见老中医背着个小帆布包,精神抖擞地站在门口,眼里带着笑意。
“大爷,您怎么来了?快进来坐。”
张大爷摆摆手:“我听二狗子说你在搞个啥程序,能帮人调理身体,还能看病?”
李逸点点头,把老人请进屋里。
王二狗也从床上爬起来,揉着眼睛凑过来:“张大爷,您听说了这事?”
“村里哪还有我不知道的事?”张大爷笑着坐下,从包里掏出一沓泛黄的笔记本,“这是我在村里几十年来的病例和经验,我觉得对你这个程序应该有帮助。”
李逸愣了一下,随即激动起来:“真的?那太好了!我一首想让系统更贴近村民的实际体质和生活习惯,可光靠我们自己采集数据,进度太慢了。”
张大爷摆摆手:“你们年轻人脑子活,但有些东西,不是靠算法就能算出来的。比如,同样是湿热体质,在咱们这地方,有人适合喝绿豆汤,有人喝了反而拉肚子,这就得看具体的表现和饮食习惯。”
王二狗听得有点懵:“哎哟,这么复杂啊?”
张大爷笑了笑:“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不能一刀切。你要真想把这个程序做好,就得把这些细节都考虑进去。”
李逸接过那本笔记,翻开一看,密密麻麻全是手写的记录,每一页都有病症描述、用药情况,甚至还有患者反馈。
他感动地看着张大爷:“大爷,这些资料太宝贵了,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
“别跟我客套。”张大爷摆摆手,“我一个老头子,干不动了。但看着你还愿意做这些事,我就想尽点力。中医不能断在这儿。”
王二狗在一旁挠头:“张大爷,那照您这么说,咱们这套程序是不是还得加几层判断逻辑?”
“对喽!”张大爷点头,“比如说,一个人说自己胃不好,那你得先搞清楚是脾胃虚弱,还是肝气犯胃,又或者是湿热中阻。症状相似,调理方法却大不一样。”
李逸一边听着,一边快速在电脑上记录关键词。
“您说得太对了。”他说,“我们现在用的是基础分类模型,确实缺乏这种细节分析。如果能把您这些经验整合进去,系统诊断的准确性会大大提高。”
张大爷点点头:“行,那你先把这几种常见类型的数据补全,看看效果如何。”
接下来几天,张大爷几乎每天都会来一趟,有时候带来新的案例资料,有时候首接坐在电脑旁,看着李逸调整参数,提出建议。
王二狗原本对这些专业术语一头雾水,但被张大爷讲得多了,竟然也开始能听懂些皮毛。
“原来每个病背后还有这么多门道。”他感叹,“以前我还以为中医就是开个方子,吃点药就完了。”
“你以为呢?”张大爷笑呵呵地说,“中医讲究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没点耐心,还真学不会。”
有了张大爷的帮助,程序的运行变得更加精准。李逸将新收集的数据导入系统后,又进行了几次模拟测试,发现诊断准确率明显提升了。
他们决定先找几个老熟人试用一下。
第一个尝试的是张大爷的老伴刘奶奶。她常年腰酸腿疼,平时靠贴膏药缓解。
李逸拿出采集仪器,让她按步骤操作了一番,然后翻出程序生成的报告,解释道:“刘奶奶,您的情况属于肾阳虚,加上湿气重。我们的建议是多吃温补食物,比如羊肉、山药、黑豆,同时搭配艾灸改善血液循环。”
刘奶奶听完,点点头:“听上去倒是挺有道理。”
张大爷在一旁笑着说:“你试试看,要是有效果,回去就跟邻居们宣传宣传。”
几天之后,刘奶奶乐呵呵地跑来说,腰腿确实轻松了不少,晚上睡觉也不像以前那样翻来覆去了。
消息传开后,陆续有村民来找李逸体验新版本的程序。
有一次,一位姓赵的大叔因为长期熬夜打麻将,最近总觉得头晕眼花,浑身没劲。系统分析后指出他是肝火旺盛,建议调整作息,并推荐了几种清肝明目的食疗方案。
大叔半信半疑地试了几天,果然感觉舒服多了,第二天特意来感谢李逸。
“你们这玩意儿真灵!比医院查血常规还准!”
这话被王二狗听到了,笑得合不拢嘴:“哈哈,看来咱这程序开始有点名气了!”
李逸只是笑了笑,继续低头整理反馈信息。
张大爷则在一旁摸着下巴,若有所思地说:“我看这程序以后说不定能走更远。不过,光靠现在的功能,还不够。”
“您是指?”李逸抬头问。
“你们现在只能处理一些常见的问题,要是遇到复杂病情,或者突发疾病,这套系统能不能顶得住?”张大爷反问道。
这个问题让李逸陷入了思考。
他知道,目前的程序主要集中在食疗和日常调理方面,对于突发病症或慢性病管理,功能还很薄弱。
“大爷您说得对。”他说,“我们确实需要进一步扩展系统功能,比如加入更多病症识别模块,甚至模拟脉诊流程。”
张大爷点头:“那就不妨慢慢来,一步一步升级。反正你现在有了基础,只要方向对,总会越来越完善的。”
王二狗在一旁插嘴:“那要不要我也学点中医知识?省得每次听你们说话都像听天书。”
张大爷哈哈一笑:“你想学,我倒是可以教你点皮毛。”
王二狗一听,立马来了精神:“那我明天就带本子来,您可得认真教!”
当天晚上,三个人围坐在屋子里,一边喝茶,一边讨论起后续的开发计划。
李逸调出系统界面,指着几个功能模块说:“我们接下来可以尝试加入脉象识别功能,这样系统就能初步判断患者的体质类型,再结合问卷数据,给出更全面的建议。”
张大爷点点头:“这个想法不错。不过脉诊讲究手感,你怎么把它变成数据?”
李逸笑了笑:“我己经有了一些思路,等我再完善一下,就可以开始实验了。”
王二狗在一旁听得入神,忽然想起一件事:“哎,李医生,你说赵老板那边的小程序上线了,会不会影响咱们的推广?”
李逸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图。
“无论他做什么,我们都要坚持自己的节奏。”他说,“中医离不开经验,也离不开科技。我们要做的,不是复制别人的功能,而是真正让中医走进老百姓的生活。”
张大爷听了,满意地点点头:“对,这才是正道。”
屋子外面,风吹过树梢,树叶沙沙作响。
王二狗忽然咧嘴一笑:“李医生,我突然觉得,咱们这事,好像真的能成。”
李逸抬起头,目光坚定:“那就一起加油吧。”
张大爷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行了,今天聊得够多了,我也该回去了。你们年轻人,好好干。”
送走张大爷后,王二狗伸了个懒腰:“哎,我现在倒是有点期待明天了。”
李逸笑了笑:“那就早点睡,明天还得继续改代码呢。”
王二狗刚要点头,忽然眼睛一亮:“哎,等等,你刚才说的是‘改代码’,那是不是意味着,咱们下一步就要开始做那个脉诊模块了?”
李逸转过头,嘴角微微扬起:“没错,是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