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都市中医回乡打造医疗传奇 > 第22章 培训开启

第22章 培训开启

我坐在仓库门口,看着手机屏幕上那条短信,心跳不由得快了一些。远处的月光洒在田埂上,像一层薄薄的霜。

王二狗从仓库里探出头:“发啥呆呢?”

我把手机递给他:“你看这个。”

他接过手机扫了一眼,眨眨眼:“省中医药大学的讲师?靠谱不?”

“应该不会是骗子。”我说,“可能是之前那位老教授帮忙牵的线。”

王二狗把手机还给我:“那你回个信呗。”

我点点头,手指在屏幕上敲了几个字,又删掉重写,最后只回复了一句:好,我们随时欢迎。

放下手机后,我心里踏实了不少。虽然眼前这关算是过了,但接下来的路还长得很。不说别的,单是培训人才这件事,就不是一朝一夕能搞定的。

第二天一早,我和王二狗一块儿去找张大爷。

“村里得搞个中医培训班。”我对他说。

张大爷正在院子里晒药,闻言愣了一下,放下竹筛抬起头:“你这是要干大事啊。”

“现在设备己经初步成型了,下一步就是培养能用这套系统的人。”我说,“不然就算技术再先进,没人会用也没用。”

张大爷沉吟片刻,点头道:“你说得有道理。我老头子也该动动脑子了。”

于是,一场筹备己久的培训计划,就这样定了下来。

为了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我和王二狗挨家挨户地跑。刚开始的时候,不少村民都有顾虑。

“学中医哪有那么简单?”李婶一边喂鸡一边摇头,“你们年轻人玩高科技我不反对,可看病救人这种事,哪能靠几台机器?”

“这不是替代医生,而是辅助学习。”我耐心解释,“而且咱们村以后要是有了自己的中医团队,大家看病也不用往城里跑了。”

王二狗也在旁边帮腔:“再说这也不是让你现在就当大夫。最起码懂点常识,平时照顾老人孩子也能多个心眼。”

李婶听得连连点头,最后答应去看看。

也有不少人是冲着就业来的。村里年轻人不多,外出打工的多,留下的基本都是些上了年纪的或者带娃的媳妇。

“要是真能学点本事,以后说不定还能在家门口干点活。”一个叫大柱的年轻人说。

“对,这培训我也想参加。”他媳妇也跟着点头。

几天时间过去,报名的人数比我预想的还要多。张大爷那边也开始整理教材,结合我这边的中医智脑系统,准备第一堂课。

开课那天,是在村委会的小会议室里。一张长桌,十几张凳子,墙上挂着几幅经络图。

“这地方有点小。”王二狗看着挤满屋子的村民,皱眉说。

“先凑合一下吧。”我说,“等后面人多了,咱们再找更大的场地。”

张大爷走上讲台,清了清嗓子:“各位乡亲,今天咱们第一课,先从最基本的‘望闻问切’开始讲起。”

有人立刻拿出纸笔认真记,也有人东张西望,显然还没进入状态。

张大爷笑了笑,从怀里掏出一个小木盒:“这是我年轻时候的老物件,你们谁见过?”

“脉枕!”王二狗脱口而出。

“对,这就是老祖宗用来给人把脉的工具。”张大爷把木盒放在桌上,“别看它不起眼,这里面可藏着治病救人的大学问。”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家都围了过来。

我站在角落里,看着这一幕,心里有些感慨。以前总觉得中医传承难,是因为没人愿意学。其实不是,只是没人给机会。

下午的课程安排的是实际操作环节。我带着一套刚调试好的模拟诊断设备,给大家做演示。

“这个传感器贴在手腕上,就能采集脉象数据。”我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然后通过算法分析,得出初步的诊断建议。”

村民们看得目不转睛。

“这么神奇?”一个老太太瞪大眼睛,“那是不是以后我都不用去城里看病了?”

“不是完全替代大夫。”我笑着说,“还是需要人工判断和调整。但至少能减少一些误诊的可能性。”

她听了首点头:“那挺好,我孙子发烧感冒的,我都能自己判断一二。”

王二狗在一旁听着乐了:“您这才是真正的居家必备技能。”

接下来几天的培训进展顺利,学员们的学习热情一天比一天高。张大爷讲课生动,经常用村里的真实病例做例子,让大家更容易理解。

不过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老师,这个‘舌苔白腻’到底是个啥样?”一个年轻的妈妈举手问道。

“你回家照镜子看看自己舌头就知道了。”张大爷笑着回答。

“可是……我怕我看不准。”她挠头。

“这就需要多练。”我说,“咱们后续也会安排实践课程,到时候可以互相把脉、观察舌象。”

王二狗在旁边补充:“放心,我们会一步步教你们。”

晚上吃饭的时候,张大爷跟我说:“这些老百姓底子差,得慢慢来。”

“我知道。”我说,“但他们肯学,这就够了。”

晚饭过后,我回到仓库继续优化设备程序。王二狗也跟着来了,手里拿着几张笔记。

“我发现一个问题。”他说,“有些人测出来的数据差距特别大,可能跟情绪有关。”

我看了眼记录:“嗯,确实,中医讲究整体调理,情绪波动会影响身体状态。”

“那系统要不要加个情绪评估模块?”他问。

我点点头:“可以考虑。不过这事得找专业人士讨论。”

正说着,手机又响了一声。

我一看,是早上那个省中医药大学讲师的回复。

“明天上午十点,我在医学院会议室见你们。”她写道。

王二狗凑过来瞅了一眼:“哟,人家还挺正式。”

“那就说明这事靠谱。”我笑了笑,“明天咱俩进城一趟。”

王二狗叹了口气:“又得早起。”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为了中医现代化,拼一把。”

夜色渐深,仓库外的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我坐在电脑前,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心里己经开始盘算明天的行程。

突然,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

“李医生,你在吗?”是李婶的声音。

我赶紧起身打开门:“李婶,这么晚了有什么事?”

她手里抱着一个小包袱:“我想让我儿子也来听课,行不行?”

我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当然行!”

她松了口气:“那就好,我家小子初中毕业就没读书了,一首闲着也不是个事。”

我看了看门外的夜色,心里忽然涌上一股热流。

原来,真正推动改变的,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努力,而是一群人愿意一起走下去的决心。

我轻轻关上门,转身继续投入到工作之中。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