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诊疗点的灯又亮了。李逸坐在电脑前,眼睛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手里拿着笔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昨晚那几个病人恢复得不错。”林晓雯端着水杯走过来,“尤其是那个高烧的小孩,今天早上体温己经完全正常了。”
“嗯。”李逸点点头,“不过还是得再观察两天,不能太早下结论。”
张大爷也过来了,一边搓着手一边说:“我刚才去查房,好几个老人都说晚上睡得比以前踏实多了,咳嗽也轻了不少。”
王二狗从外面冲进来,满头是汗:“哎哟,你们猜怎么着?村口那几个本来不肯来治的,今儿个都主动找上门来了!”
李逸抬起头看了他一眼,笑了笑:“看来大家开始信咱们了。”
“可不是嘛!”王二狗兴奋地说,“还有人提着鸡蛋和玉米糊过来,说是给咱们补身子的。”
林晓雯听了笑出声:“这倒是头一回有人给我们送‘营养餐’。”
“人心都是肉长的。”张大爷感慨道,“他们一开始不信,是因为没看到效果。现在亲眼见到了,自然就愿意配合了。”
话音刚落,门口就传来一阵脚步声,几个村民抱着几筐新鲜的蔬菜和几瓶自家酿的米酒走了进来。
“医生,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领头的大婶笑着说,“我家老头子吃了你们开的药,咳了一个多月,这两天几乎不咳了。”
李逸赶紧站起来:“谢谢你们的好意,但我们治病救人是应该的,不用这么客气。”
大婶摆摆手:“你们辛苦为我们看病,我们心里有数。这点东西不算啥,就是想表达一下谢意。”
大家推辞了几句,最后还是收下了几把青菜和两个鸡蛋。
“今晚加个菜。”王二狗笑嘻嘻地拎起篮子,“这可是老百姓的真情实意!”
忙完早上的事情,李逸坐下来继续整理数据。系统屏幕上跳动着各种指标变化曲线,他一条条比对,记录下关键节点。
“这个数值下降得很快。”他说,“但有个别病例出现了轻微反弹,得注意观察。”
林晓雯凑过来一看:“确实,这几个病人的脉象好像有点不稳定。”
“可能是体质差异。”李逸皱了皱眉,“系统分析的时候没有特别标注这部分人群的风险系数。”
张大爷闻言也凑了过来:“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光靠一套模型肯定不够用。”
“所以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建立更详细的体质分类数据库。”李逸说着,在笔记本上记下几条要点,“这样以后遇到类似情况,系统能提前预警。”
正说着,王二狗急匆匆地跑进来:“不好了!药材运输那边出问题了!”
李逸一愣:“什么问题?”
“村口那条路昨天夜里下大雨,泥泞得很,拖拉机打滑陷进去了,半车药还卡在路上。”
“有多少箱?”李逸立刻站起身。
“大概二十多箱,主要是清热解毒类的常用药。”
“这可不行。”李逸眉头紧锁,“今天下午就要给第二批病人用药,耽误不得。”
“我己经让村里几个小伙子去帮忙推车了,但估计还得一个小时才能脱困。”
“一个小时太久了。”李逸想了想,“你马上联系老赵家的拖拉机队,让他们绕山边那条小路试试看,看看能不能从另一头进去。”
王二狗点头:“好,我这就去办。”
“我去跟村民们说一声,请他们帮忙临时分拣一部分药材,先送一部分过去应急。”
“行。”王二狗转身就往外跑。
张大爷叹了口气:“这天气真是不让人省心啊。”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稳住。”李逸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说,“咱们得让村民看到希望,他们才会一首支持我们。”
中午时分,第一批药材终于送到了诊疗点。虽然路上有些耽搁,但总算没耽误治疗。
“今天安排的病人,一个都不能落下。”李逸叮嘱道,“按计划进行。”
诊室里又是一片忙碌。针灸、煎药、号脉、问诊,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这老太太的舌苔明显变薄了。”林晓雯翻着记录本,“而且精神状态也好很多。”
“说明我们的方子是对的。”李逸一边调针一边点头,“接下来可以适当减少一些苦寒的药物,避免伤胃。”
张大爷在一旁给一位中年汉子拔针:“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舒服多了。”那人活动了下手脚,“原来走路都有点喘,现在能一口气走到村口。”
“这就是好转的表现。”张大爷笑着点头。
下午快结束的时候,王二狗跑了回来:“好消息!所有药材都安全送达了,拖拉机队顺利完成了任务。”
“辛苦大家了。”李逸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一关咱们算是过了。”
“不过我还发现一个问题。”王二狗压低声音,“有一箱药材包装看着没问题,但里面被雨水浸湿了。”
“怎么回事?”李逸皱起眉头。
“外包装一点痕迹都没有,像是被人故意做了手脚。”
李逸沉思了一下:“这事回头再说,先把眼前的治疗完成。”
傍晚,会议室里挤满了人。团队成员和几位村民代表围坐在桌旁,气氛热烈。
“这是咱们这几天的数据汇总。”李逸打开投影仪,屏幕上显示出一张张图表,“可以看到,大部分患者的症状都在明显减轻。”
“特别是发热和咳嗽这两个主要症状,下降幅度非常大。”林晓雯补充道。
“这说明我们的方案是有效的。”张大爷语气坚定。
“而且最重要的是,大家都看到了疗效。”李逸环视一圈,“村民们开始信任我们了,愿意配合治疗,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我们准备明天开始扩大治疗范围。”他说,“让更多的人受益。”
话音刚落,屋子里响起一片掌声。
“医生,你们要是早点来就好了。”一位村民感慨地说,“我们这儿多少年都没见过这样的医生了。”
“只要大家愿意配合,我们就一定能把这件事做好。”李逸微笑着说。
会议结束后,李逸一个人坐在角落里,翻看今天的记录。忽然,他注意到一个细节——有一个年轻患者的舌苔颜色,在夜间发生了异常变化,而系统并没有发出任何预警。
他皱起眉头,重新调出数据比对了一遍,确认不是自己看错了。
“难道……系统也有盲区?”他低声自语。
这时,那位外地来的支援医生悄悄走到他身边,低声问道:“李医生,你们这个系统的数据来源……是不是有些‘非传统’?”
李逸抬头看了他一眼,笑了笑:“你说呢?”
对方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转身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