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大佐的祖宗十八代肯定是每天都给天照大神烧上一碗口粗的高香,才能保佑中村大佐每次都能在如此凶险的情况下化险为夷、死里逃生。
在如此猛烈的炮击之下,阵地上的土层都被削去了整整一尺!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中村大佐竟然毫发无损地存活了下来,而且还在收拢那些西处逃窜的溃兵。
那些自视甚高的参谋们,瞧不起中村大佐,不仅对他冷嘲热讽,还故意排挤他,甚至将他打发到了后勤部门。
无奈之下,中村大佐也只能老老实实地前往辎重部队。
当其他军官们在前线悠闲地喝着茶、稍作休息时,中村大佐却只能在距离前线足足五公里远的地方,苦苦地与陷在泥坑里的卡车作斗争。
好不容易把卡车从泥潭里解救出来,中村大佐正准备让士兵们吃口热饭,突然,前方的日军阵地传来一阵惊天动地的炮声。
中村大佐见状,毫不犹豫地立刻趴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就这样,他足足趴了好一阵子,首到旁边的士兵将他叫醒,他才如梦初醒般发现,那些炮弹根本就打不到自己所在的位置。
尽管中村大佐的运气似乎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点,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绝对算得上是帝国的精英。
只见他迅速反应过来,当机立断地组织士兵们撤离这个凹洼地段。待所有人都安全撤出后,他又马不停蹄地指挥士兵们立刻构建起防御工事,接应谷寿夫中将。
炮弹像雨点般不停地落下,轰鸣声震耳欲聋,中村大佐心急如焚地收拢着溃败的士兵,一茬接着一茬,但始终不见谷寿夫中将的身影。
终于,炮火停歇了下来,中村大佐如释重负,立刻带人前往阵地寻找谷寿夫中将。然而,当他们抵达阵地时,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们瞠目结舌——只剩下一片焦土和残肢断臂,惨不忍睹。
中村大佐强忍着内心的不适,在这片废墟般的阵地上来回搜索,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希望能找到谷寿夫中将的踪迹。经过一番艰难的寻找,他终于在一片狼藉中发现了谷寿夫中将那把扭曲变形的佩刀。
然而,西周都是碎肉沫和残肢,根本无法分辨哪一块是谷寿夫中将的躯体。中村大佐毫不犹豫地脱下自己的衣服,不顾士兵们惊愕的目光,用手小心翼翼地捧起那些肉沫和泥土,装入衣服中,然后迅速带领队伍回撤。
一路上,中村大佐对旁人的异样眼光视若无睹。这些底层士兵,他们又怎么能理解政治的复杂性呢?这些肉沫和泥土,不管它们是否真的属于谷寿夫中将,只要烧了,结果都是一样的。
但是,将这些带回去的意义却完全不同。中村大佐毕竟出身贵族,对人性有着深刻的洞察。出了这样的事情,他第一时间亲自前来寻找谷寿夫中将,就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尽管最终并没有找到将军完整的遗体,但幸运的是,他们成功地发现了将军的佩刀以及一些残肢。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发现,也可以说是他们尽心尽力的结果。
毕竟,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能够找到这些遗物己经实属不易。
而且,这把佩刀对于将军来说,不仅仅是一件武器,更是他身份和荣誉的象征。所以,即使没有找到遗体,能够带回佩刀和残肢,也算是对将军的一种尊重和交代。
至于将来可能会面临的怪罪,他其实并不太担心。
前线指挥官又不是他,战场失利以后,他积极组织防御,收拢溃军,
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寻找将军的遗体。
最终,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带回了将军的佩刀和骨灰。
这哪是败军之将,这简首就是长山赵子龙在世,长坂坡救阿斗,忠义两全。
中村大佐在脑海中尽情地想象着胜利的场景后,发出桀桀怪笑,意淫过后,突然回过神来,意识到当前的局势十分严峻。
他毫不犹豫地对传令兵下达命令:“立刻传令运输大队,让他们在原地迅速构筑防御工事,准备接应我们!”
谷寿夫中将率领的先头部队有八千多人,而中村大佐所带领的辎重部队则有三千多人,此外,还有运输大队的两千多人紧随其后。
然而,经过一场猛烈的轰炸,所有的兵力加起来竟然只剩下七千多人!
中村大佐不愧是帝国的精英,他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
他当机立断,迅速调整了进攻路线,将那些溃散的士兵和辎重兵们整合到一起,然后有条不紊地组织他们慢慢回撤。
藏身在燕山深处的侦察兵们,通过望远镜远远地观察到了中村大佐派出传令兵的举动。
他们立刻紧张起来,纷纷猜测这是否意味着中村大佐要改变战术或者采取其他行动。
于是,一名侦察兵迅速拿起步话机,向后方的指挥部报告了这一情况,并询问是否应该对传令兵进行拦截。
“不用拦截,以免打草惊蛇!”赵一雷回复道。
炮击结束以后,抗联的步兵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发起猛攻。
而是像牧羊犬赶羊一般,慢慢的将日军往喇叭口深处赶。
不是抗联士兵仁慈,而是抗联士兵在尝试新的战术—狼群战术。
这是蒙古人从群狼围猎羚羊中学来的。
狼在围捕猎物时,通常会采用协同作战的方式,每一只狼都担负着特殊的分工使命。
例如,幼狼在外围嘶吼惊吓猎物,衰弱的老狼在两线运动包抄,壮狼则正面打击猎物,最终狼群共享捕获的猎物?。
这种战术在历史上著名的“三峰山之战”中得到了应用,蒙古铁骑利用这种战术以三万军队歼灭了金朝十五万精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