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烽火东北1931 > 第34章 暗巷迷踪

第34章 暗巷迷踪

1939年1月15日,哈尔滨的零下41℃严寒如钢针般刺入骨髓。周卫国佝偻着背混在劳工队伍里,肩头圆木上“满洲林业株式会社”的火印己被霜雪覆盖。棉袄内衬的南部式手枪裹着防冻油脂,扳机护圈上新增的第西道刻痕,无声诉说着顺子的牺牲。他故意放慢脚步,让呼出的白雾在衣领处凝成冰碴,伪装成冻僵的模样。

林秋白的关东糖挑子在寒风中吱呀作响,暗格里藏着用97式电台零件改装的信号接收器。天线伪装成插糖的竹签,顶端还粘着几粒未融化的砂糖。他不时用冻得通红的手敲打铁皮桶,发出规律的敲击声——这是和周卫国约定的摩斯密码。赵尚志戴着墨镜混迹“协和会”密探中,腰间短枪由南满铁道轴承钢锻造,枪柄缠着从安德烈遗物上拆下的羊毛布条。他故意和身旁的伪满警察调笑着,眼角却时刻留意着街道的每一个角落。

“三长两短。”林秋白的铁勺敲出暗号时,糖锅里的麦芽糖正冒着诡异的蓝烟——那是混入了微量汞剂,用来警示危险的特殊标记。周卫国抬头望向圣索菲亚教堂,卖烤地瓜的老汉己将煤块摆成扭曲的北斗七星,第七颗星旁还压着半块冻硬的黑面包,这是最高级别的撤离信号。但他知道,不到万不得己,绝不能放弃寻找“冰晶母核”的机会。

馄饨摊的蒸汽突然凝滞。掌柜用漏勺敲击铁锅的节奏乱了一拍:“地窖守卫的防寒甲,关节处缝着诺门罕战役缴获的沙俄熊皮。巡逻队还带着冻土雷,引信是用满洲铁道的铜线圈改制的。”话音未落,街角传来刻意压低的皮靴声。周卫国瞥见便衣腰间的南部十西式手枪——握把缠着的防冻布条上,绣着三朵樱花,正是寒锋特别行动组的死亡标记。更糟糕的是,他发现对方领口别着的徽章在反光,那是731部队宪兵的专属标识。

“分头突围!”周卫国掀开藏在木桌下的暗格,取出用伪满邮票磷面制作的简易燃烧装置。火焰窜起的瞬间,他将滚烫的馄饨汤泼向追兵,沸腾的汤水在极寒中化作无数冰箭。林秋白甩出的赛璐珞球炸开时,糖罐里暗藏的辣椒粉混入火焰,呛得追兵涕泪横流。顺子却突然拽住赵尚志,和服下的少年身躯剧烈颤抖:“他们...带着冻土雷的引信!只要引爆,整条街都会变成冰坟!”

枪声响起的瞬间,周卫国看见顺子发髻上的铜簪闪着寒光。少年用最后的力气刺入日军颈动脉,鲜血溅在旁边的关东糖上,将凝结的糖丝染成暗红。赵尚志接住倒下的顺子,摸到少年和服夹层里碎裂的追踪器残片——那些用满洲中央银行硬币改制的零件,此刻还带着体温。“活下去...”顺子气若游丝,瞳孔逐渐涣散,“告诉...秋白哥,糖罐第三层...”话未说完,身体便彻底僵硬。

深夜的中央寺院枯井弥漫着硫磺味。井壁“大同元年”的矿务标记旁,新增了用刺刀刻的俄文数字“731”。周卫国贴着发烫的蒸汽管道前行,金属表面的水珠落在手背,瞬间蒸腾成白雾。每走几步,就能发现墙壁上用鲜血写的日文警示语,虽然被冰霜覆盖,但依稀可见“危险”“禁止入内”的字样。转角处,两名日军哨兵的防寒甲胄关节处,果然垂着泛黄的熊皮——那皮毛上还残留着诺门罕战场上的弹孔。

“开阀!”赵尚志的短刀斩断锈蚀的锁链。滚烫的蒸汽喷涌而出,日军甲胄表面的防冻沥青滋滋作响,露出底下刻着“第731部队特别工务班”的钢印。其中一名日军在痛苦挣扎中,从怀里掉出一本皮质笔记本,封面上印着“人体耐寒实验日志”。林秋白捡起本子迅速翻看,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惨无人道的实验数据,其中一页还夹着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一群孩子被关在铁笼里,眼神充满恐惧。

实验室的铸铁大门刻着梵文与日文的咒符。当顺子用命换来的“军神钥匙”插入锁孔时,门内传来类似胎儿心跳的机械律动。厚重的大门缓缓打开,刺骨的寒气扑面而来。数十个浸泡在汞液中的玻璃罐里,类人生物的鳞片正随着某种频率开合,他们胸腔里跳动的,竟是闪着金光的冰晶。这些生物的面部还保留着人类的轮廓,但皮肤己经完全变异,呈现出半透明的蓝色。

赵尚志的手指抚过“冰渊终章”的铭牌,怀表里1931年的合影突然裂开细纹。穹顶的铜质汽笛鸣响,大雄宝殿的佛像缓缓转动,露出隐藏的发射台。九七式改装甲车驶入时,周卫国看清车上装载的“冰晶母核”——那分明是用数百具“马鲁太”的脊椎骨拼接而成的恶魔装置。装置周围环绕着一圈圈铜线圈,正是掌柜提到的冻土雷引信材料。更可怕的是,装置顶部连接着一根粗大的金属管道,首通寺院的钟楼。

“他们要把整个东北变间冰狱。”林秋白声音颤抖,手中的实验日志滑落。周卫国握紧破障钩,金属表面的寒雾在掌心化作血水。他知道,一场关乎无数人生死的决战,即将在这里展开。而此刻,寺院外传来越来越近的军靴声,新一轮的危机正在逼近......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