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舰队穿越明末,华夏重塑世界 > 第24章 农产品加工业

第24章 农产品加工业

三个小小的玻璃罐子,里面装满了白色的晶体。

“这是?”朴烨有点疑惑的眼神中写满了大大的问号。

王刚做了个稍安勿躁的手势,让下边端来几碗温热的蛋花汤,

轻轻的往汤里加了几粒白色晶体,递给三人,示意他们用汤勺喝一口。

朴烨舀了一小口送进嘴里,顿时满脸的不可思议,连连点头。

另外两位见状也各试了一口,随即脸上满是赞叹。

“这叫味精,是我们刚试验成功的一种调味品,烧菜的时候加一点点提鲜,就能让菜肴瞬间无比美味。”

王刚点了点玻璃罐,为三位解惑:

“目前产量不大,先送给三位一人一罐,回去后用的好与否,多提宝贵意见,

稍后也会作为一种商品进行销售,包括这几天早餐的各种酱菜。”

今天去的几个地方,和工业关系不大,但可以归类于工业化的农业种植。

第一站是生物实验室下面的菌类培育中心。

一间间宽敞的红砖房内,被木架横向分成一排排的空间,每层空间里都铺满类似泥土的东西,上面密密麻麻长满了蘑菇。

“蘑菇?”

三位用不确定的眼神,看向王刚。

王刚点点头,随手采下几个,交到他们手里。

还真是蘑菇,好家伙,这一屋子满满全是,原来蘑菇除了野外采摘,还能这么种出来。

“我们有位伟人曾经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王刚脸上也写满了骄傲。

生物实验室可以说是他看着一步步成长起来,从无到有。

两位姑娘带着一帮实验员,整天在野外采集野生菌种,甚至连各种粪便都不放过。

几十台货轮上的冰箱被他们征用,战略物资中的战略物资,台式电脑,陈小云特批给他们好几台。

资源倾斜,姑娘们的努力,终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发酵法被大规模普及,首先便是调味品的丰收,

酱油,醋,各种酱料,味精,先后产业化,

接着蘑菇香菇等等真菌类人工养殖全面工业化,

盐汽水成了第一个进入老百姓家庭的普通饮料,

据说现在青霉素的培育也即将完成。

出了菌类培育中心,不远处就是新建的食品厂,现在产品还比较单一,原材料也只有红薯一种。

这次王刚并没有带他们进车间观摩整个过程,倒不是为了保密,实在是味道有点大,食品厂都差不多,产品越香,加工过程越臭。

产品陈列室内,王刚打开一个小纸盒,拿出里面加工好的红薯干,先自己来了一片,再递给三位客人。

大家也不客气,学着王刚的模样,拿起一片品尝起来。

古代糖是一种奢侈品,带甜味的小吃往往和财富联系在一起,都是一般人吃不起的。

“这好像是红薯?”

朴烨对农产品确实比较熟悉,随口便说出了名字。

王刚赞许的点点头:“是啊,只是稍微改变了一点模样,好吃吧?”

朴承宗毕竟年纪大了,牙口不太好:“有点硬,嚼不动了。”

王刚哈哈一笑:

“这小吃确实不适合年龄比较大的,或者牙齿不太好的,不过,昨天晚饭时的粉条味道如何?”

“好啊,又软又糯,昨天和咸菜一起炒着吃,我看,凉拌应该也可以。”

朴承宗昨晚上就对粉条赞不绝口,今天终于知道了出处:

“这也是红薯做的吗?”

从外表上看,确实让人没法把红薯和粉条联系在一起,但听到王刚肯定的回答,朴承宗信了,

这几天不可思议的事情太多,红薯变粉条只能说是有一点神奇,并不是不能接受。

“你们红薯很多吗?”

李廷龟问出了心里的疑问,朴烨也觉得奇怪,红薯不挑地形,好种,但产量也不高啊。

“你们那边红薯亩产有多少?”

王刚问道,他确实不知道,只知道自己这边亩产几千公斤,产量可不低。

朴烨知道实情,回答:

“我农庄里不少种红薯的,很多地种不了其他东西,但种红薯没问题,亩产的话,三石上下(一石两百斤不到,三石就是500多斤)。”

王刚有点惊讶,产量这么低的吗?看来脱毒这门手艺很厉害啊。

当王刚说出亩产怎么也有个几千斤的时候,三人彻底无法淡定了。

十倍的粮食产量,对于一个缺粮少地的王朝,意味着什么?

看到三人眼神中的那股炙热,王刚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门技术是绝密,

我可以告诉你们的是,我们在种薯上做了一些工作,才能达到这样的产量,

普通红薯亩产也就是几百斤,很正常。”

这就是他们说的科技吗?朴承宗心里的无力感被无限放大。

王刚有意无意的说道:

“我们很多绝密技术是禁止输出的,但只要在本国内,大家都可以自由享用。

义州和釜山在未来的99年内,被默认是国内领土,所以也可以用到这门技术。

蒙古那边正跟我们接触,讨论用某种方式加入我们,

加入后,他们自然也可以得到我们很多的绝密技术。”

信息量有点大,李廷龟神色不定,忍不住问道:“漠北蒙古还是漠南蒙古?”

王刚一副你猜的脸神,笑着不予作答。

“是作为藩属国吗?”

朴承宗也忍不住了,心想,藩属国的话我们也可以啊,又不是没做过。

历史上高丽绝大部分时间是以藩属国的身份存在的。

“不是藩属国。”

王刚摇摇头,知道他心里怎么想,做梦啊:

“一种全新的方式,等有了结果,你们自然就知道了。”

蒙古方面在接触的是漠北蒙古,漠南蒙古和大明朝亲近,暂时不会有动作。

朴承宗想得更远,他能隐隐约约的感觉到朴烨似乎和秦人有着某种不可告人的默契,而秦人也不会就简简单单的从他们这里拿了两块租借地后便毫无动作。

庆幸的是秦人更热衷于经济手段,军事手段一般只用于反击。

回去后该和朴烨好好谈一谈了,朴承宗暗自下了决心,至于光海君那里,他相信只要工作到位,安全保障,一切都可以谈。

“明天我们去看兵工厂,有些武器不卖,但可以展示展示。”王刚临走前的一句话,让三人再次心痒痒起来。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