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言情 > 致我坚韧的星辰 > 第16章 心弦初鸣

第16章 心弦初鸣

那支刻着「To My Resilient Star」的钢笔,成了温舒宁最珍视的物件。它安静地躺在书桌上,象牙白的笔身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每当学习疲惫或者心绪不宁时,她就会拿起它,指尖着那行细小的刻字,仿佛能从中汲取到源源不断的力量。冷洵那句“你值得”,像一颗种子,在她心底悄然生根发芽。

两人之间的氛围也发生了微妙而确定的变化。图书馆里,冷洵不再只是将书放在她旁边的空位,而是自然地坐在她身边。两人共用一副耳机,听着舒缓的轻音乐,各自看书,偶尔低声交流几句专业问题,空气里流淌着心照不宣的默契和暖意。冷洵会记住她喜欢的奶茶口味,会在降温的早晨给她带一杯热乎乎的豆浆。温舒宁也会在冷洵忙于课题时,默默帮他整理好需要的文献资料,或者在他疲惫时,递上一颗剥好的橘子。

他们的相处像初春的溪流,平和舒缓,却处处透着心意相通的暖。没有轰轰烈烈的告白,没有刻意营造的浪漫,一切都在日常的陪伴和关心中水到渠成。

寒假来临,校园渐渐空寂下来。温舒宁没有立刻回家,她申请了留校,在一家社区心理咨询中心做志愿者助理。这是陈医生的建议,也是她自己渴望的实践机会。

中心位于一个老旧的居民区,环境朴素但温馨。温舒宁的主要工作是协助咨询师整理档案、接听预约电话、安抚等待区的来访者情绪。工作琐碎,却让她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心理问题”。

她看到因孩子叛逆而焦头烂额的憔悴母亲,看到被职场压力压垮的失眠白领,看到因丧偶而沉浸在巨大悲痛中的孤独老人……他们不再是书本上的案例,而是活生生的、带着各自伤痛和挣扎的人。温舒宁起初有些手足无措,但陈医生教给她的倾听技巧和共情能力,让她很快找到了状态。

她学着用温和的语气接听电话,安抚来电者的焦虑;她会在等待区给坐立不安的孩子递上一杯温水和一个善意的微笑;她会安静地陪着那位丧偶的奶奶,听她絮絮叨叨地回忆老伴生前的点滴,在她落泪时默默递上纸巾。

一天下午,中心来了一位特别的“来访者”——一个看起来只有七八岁的小男孩,叫乐乐。他紧紧拽着奶奶的衣角,低着头,不说话,身体微微发抖。奶奶焦急地对前台说:“这孩子,不知怎么了,这学期突然就不肯去学校了!问他也不说,在家也不理人,急死人了!”

负责儿童心理的王老师接待了他们。温舒宁被安排在一旁协助记录。咨询室里,乐乐缩在椅子上,像只受惊的鹌鹑,无论王老师如何温和地引导,他都死死咬着嘴唇,一声不吭。

王老师尝试了几次,便示意温舒宁带乐乐先去旁边的沙盘游戏室玩一会儿,放松一下。

沙盘游戏室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微缩模型:人物、动物、房屋、树木、交通工具……还有一个盛着细沙的大木盘。乐乐起初依旧很戒备,站在门口不肯进去。

温舒宁没有催促他。她自己走到沙盘边,蹲下身,抓起一把细沙,让沙子从指缝间缓缓流下,发出沙沙的轻响。她拿起一个小房子的模型,轻轻放在沙盘一角,又拿起一棵小树,种在房子旁边。

“你看,这是个小房子。”温舒宁的声音很轻,像是在自言自语,“旁边有棵树。好像……还缺点什么?”她拿起一只小小的、毛茸茸的小狗模型,放在房子门口,“嗯,这样就好多了。小狗在看家。”

乐乐的目光被吸引了过来,他怯生生地挪动脚步,靠近沙盘。

温舒宁没有看他,继续专注地“建造”着她的沙盘世界。她放上小汽车,放上拿着书包的小男孩模型,又放上一个代表学校的房子。她在学校和家之间,放上了一个张牙舞爪的、面目狰狞的怪兽模型。

乐乐的眼睛紧紧盯着那个怪兽,小小的身体又抖了一下。

温舒宁拿起那个怪兽模型,放在手心看了看,轻声说:“这个怪兽……看起来很凶。不过,它好像……有点害怕?”她将怪兽模型转了个方向,让它背对着学校和家,面对着沙盘外空旷的“荒野”。

“好了,”温舒宁拍拍手上的沙子,站起身,对乐乐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我的世界建好了。你要不要也来试试?想放什么都可以,这里没有对错。”

乐乐迟疑地看着温舒宁,又看看沙盘里那个背对着的怪兽,眼中闪过一丝奇异的光芒。他慢慢地、试探性地伸出手,拿起了一个穿着裙子的小女孩模型,小心翼翼地放在了温舒宁建造的小房子门口。

温舒宁的心轻轻一动。她没有说话,只是安静地退到一旁,看着乐乐笨拙却专注地在沙盘里摆放着各种模型:更多的小动物围在房子周围,一条蜿蜒的石头小路通向学校,而在小路的尽头,他犹豫了很久,最终没有放怪兽,而是放了一个拿着魔法棒、闪闪发光的小仙女模型。

当乐乐终于停下动作,王老师也适时地走了进来。她看着沙盘里呈现的世界,尤其是那个背对着的怪兽和拿着魔法棒的小仙女,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后续的咨询,王老师有了方向。乐乐终于开始断断续续地开口,原来他在学校被一个高年级的“小霸王”长期欺负、恐吓,才产生了极度的恐惧和逃避行为。

当王老师送走如释重负的奶奶和情绪明显放松了一些的乐乐后,她特意走到正在整理档案的温舒宁身边,赞许地拍了拍她的肩膀:“小温,做得好!沙盘那招引导得很自然,很有天赋!尤其是处理那个‘怪兽’的方式,给他提供了一个非常安全的投射和转化的空间。”

温舒宁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我只是……觉得他好像很害怕那个方向……就试着转了一下。”

“这就是共情和首觉!”王老师肯定道,“敏锐地捕捉到来访者(尤其是儿童)无法言说的情绪,并提供一个象征性的容器(沙盘)让其表达,这是心理咨询师非常重要的能力。你很有潜力!”

王老师的话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了温舒宁的心。她看着沙盘室里那些承载了无数心事的微缩模型,看着乐乐留下的那个充满隐喻的小世界,一种前所未有的、强烈的悸动和使命感在胸腔里汹涌澎湃。

原来,她所经历的痛苦和漫长的疗愈,并非毫无意义。那些黑暗中的挣扎,那些被泪水浸透的领悟,那些在陈医生和冷洵帮助下重新找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照亮他人黑暗的微光!她可以用自己的经历,用所学的知识,去理解、去帮助那些同样在心灵迷宫中挣扎的人!

这份认知带来的巨大震撼和喜悦,几乎让她热泪盈眶。

傍晚,温舒宁走出咨询中心,寒风扑面,她却感觉心口滚烫。她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机,拨通了冷洵的电话。

电话几乎是立刻就被接起了。

“舒宁?下班了?”冷洵温和的声音传来。

“学长!”温舒宁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和颤抖,甚至忽略了称呼,“我今天……我今天好像……找到我想做的事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秒,随即响起冷洵带着笑意的声音:“慢慢说,我在听。”

温舒宁站在寒风凛冽的街头,迫不及待地、语无伦次地将下午的经历和感受一股脑儿地倾诉出来。从乐乐无声的恐惧,到沙盘里的怪兽和小仙女,再到王老师那句“你很有潜力”带来的巨大冲击和觉醒……她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光亮和力量。

“学长,你知道吗?”她最后说道,声音带着一种近乎神圣的坚定,“当我看到乐乐离开时,眼神里那一点点重新亮起的光……我突然觉得,我经历过的所有黑暗……好像都有了意义!我想……我想成为像陈医生、像王老师那样的人!我想用我走过的路,去帮助更多迷路的人!”

电话那头,是长久的沉默。

温舒宁的心跳得飞快,握着手机的手心有些汗湿。她是不是太激动了?说得太多了?

就在她有些忐忑时,冷洵的声音终于传来,低沉、温柔,带着一种深深的欣慰和毫不掩饰的骄傲:

“舒宁,这真是……我听过的最好的消息。”

“欢迎来到这条路上。它或许艰难,但一定充满光明。”

“而我,会一首在你身边。”

寒风依旧凛冽,温舒宁却感觉整个世界都温暖明亮了起来。她握着手机,仿佛握住了通往未来的钥匙,脸上绽放出比冬日暖阳更加灿烂夺目的笑容。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