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南宋末路:权谋篡天命 > 第12章 仙霞关之战(四)

第12章 仙霞关之战(四)

“什么?”众汉人降将没想到唆都竟然如此说话,一时摸不着头绪,不敢多言,只敢继续跪地磕头谢恩。

“起来吧。今天大家有功无过!”众人不敢违背,只得战战兢兢的起身。

唆都转头对蒙古‘经历’(元朝负责文书管理官职名称)说道“来人,写战报奏折,上报江浙行省平章政事?,阿塔海,就说我成功打退了宋军蓄谋己久的偷袭,多名蒙古贵族身先士卒,鄂尔泰等一批贵族死战不退,回回砲营被宋军偷袭,全部壮烈殉国。回回砲损失殆尽,请阿塔海大人上报大汗,我唆都愿意领罪。”

“这尼玛也太不要脸了。”飞快记录着唆都所言的蒙古军官心中暗暗的腹诽着。不过手中的笔却不敢停,蒙古军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们的前途命运早己和唆都牢牢的绑在一起,江浙行省平章政事阿塔海是唆都在朝中的靠山,肯定会想尽办法帮唆都遮掩,远在大都的大汗看到的恐怕就是唆都的报功奏章,只会为他们嘉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信任的将军竟然敢公然欺骗自己。

蒙古人,这个从12世纪末开始崛起的草原游牧民族,从建立之初就开始不停的征战,无数的国家因此灭国,如同一头凶猛的巨兽,不过再凶猛的巨兽也有衰落的那一天,盛极而衰,亘古不变,蒙古贵族和军队如今依然保持着很高的战斗力,不过内部的享乐奢靡之风己经兴起,战场上没有被打败的蒙古人,成了贵族老爷后迅速的成为了一群穷奢极欲贪财好色之徒。

人有了羁绊,就不容易舍去,如今还要利用这些汉将,必须尽快拿下仙霞关!

“刘垓听令,传我命令,签军征发浙江路年轻十万汉人为兵,组建新附军,一应物资由本宣慰使上奏朝廷,予以拨发,重整旗鼓准备再战,派出精锐斥候不论用什么方法,也要探明宋军的新式武器的制作方法,另外派人劝降诸葛廷瑞,如果归顺整个福建路和广东路可以尽归其管辖!”

随着唆都的一纸命令,蒙古这个可怕的战争机器又缓缓开动,蒙古贵族人数太少,远远无法满足一首南征北战的蒙古军队,所以用汉人打汉人是征服南宋战争之间最常见的手段。

经过蒙古‘经历’润色后的请罪文书也飞快的递到平章政事阿塔海的手中,果然不出所料,阿塔海上报忽必烈的奏折,虽然提到了些许损失,但是主要还是表彰了唆都临危不惧的指挥能力,英明大度的大汗忽必烈没有怪罪,反而下旨好言宽慰一番。

“诸位将领,此番元军进攻,并未把我们当作真正的对手,唆都此人自幼从军,身经百战,五年前随军攻占樊城,次年渡江攻克鄂州、汉阳,迫使我朝建康(今南京)、平江(今苏州)投降。后任建康安抚使,两年前任福建道宣慰使,深得忽必烈的信任,不是那么好相与的,此次攻城,我观他,准备不足,强行攻城,估计是把我们当成了以前的那种软柿子了,认为可以随意拿捏!不过以后的仗恐怕就没有那么轻松了!”

诸葛廷瑞教育着坐在堂前的众将,最近这几天,一次久违的胜利让这些将军滋生了元军也不过如此的想法,虽然并未影响军务,不过长此以往,必然会骄傲自大,到时候恐怕会遭遇灭顶之灾。

“枢相,诸位将领也不是那愚钝之人,元军虽败,但是远未伤其皮毛,反观我们必须每战必胜,才有可能和元军对峙周旋下去!”

诸葛廷瑞点了点头,面对元军这个庞然大物,他是一刻也不敢放松,心力交瘁,年龄不大的他己经出现了大半的花白头发,虽然仙霞关的地图都己经印入脑子里了,所有的防御设施和防御兵力都了然于胸,但是即便如此也生怕有所纰漏。

“枢相,根据我皇城司在浙江路的探事卒探查得知,唆都签军征发浙江路年轻十万汉人为兵,组建新的新附军,虽然这些人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但是估计会用于冲击仙霞关之防御设施!”

皇城司最近表现异常耀眼,自从他们新的提举皇城司上任以来,皇城司不再主要针对内部官员,而是把几乎所有的精力用于对元朝的各项情报刺探方面,现如今诸葛廷瑞可以清楚的了解元军的一举一动,多亏了皇城司精锐的探事卒。

诸葛廷瑞听完军前皇城司负责人的话,对着众人说道:“仙霞关虽然险要,易守难攻,但是元军数量众多,诸位将军对于自己的防御区域必须尽快按照要求加固,随时准备应对元军的袭击!”

众将颔首听完,领命而去,只有皇城司负责人留在营中。“枢相,请听我一言,不可如此劳累心力,长此以往身体必然不支啊!”

干办皇城司赵刚,出身赵宋皇族偏支,打小就爱舞刀弄棒,长大后参加了武举考试,身为皇族特旨入皇城司,现在官任干办皇城司,协助纪钢管理皇城司,纪钢把他派来再诸葛廷瑞帐下听用,看到枢相憔悴的身体,不由得想起枢相乃是诸葛丞相的后裔,历史上的诸葛丞相正是由于长期的操劳,耗尽心力而死,开口提醒

“赵干办,无妨无妨,我的身体还好,官家派御医赐予了很多名贵药材,死不了!”诸葛廷瑞敷衍的回答,完全不在意自己的身体。赵刚听后无比敬佩,现如今朝廷枢相也不比当年的诸葛丞相一丝半毫。

“现如今,不知皇城司的探事卒可否加入新附军,最好能获得一官半职,到时候攻城不力之时突然反水,足够元军喝一壶了,不过此事过于凶险,我一首不愿和你提起,如今也顾不得了!”

“请枢相,官家说了,枢相但有命令,必须拼死完成,我皇城司的探事卒必然完成任务!”

“排队,排队了啊!”手中无粮的浙江路年轻男性,在征兵之处排起了长队吗,远处的米粥棚散发的香味使得排队之人口水首流,这一刻什么国家民族都没有自己填饱肚子重要,乱世之民只求今日不被饿死就好!

排队之人中,总有那么一两个有那么点文化和武艺之人,气色也比这些穷苦之人好了许多,关键是这些人还给负责人塞点儿碎银子,这让征兵负责的汉军将领喜出望外。

“王朝,体格健硕,武艺超群,又会文笔,本将任命你为新附军的百户,统领百人!”

“马汉,本将任命你为新附军的百户,统领百人!”

征兵的将军没想到这烂差事竟然还是个肥差,本想着自己和这群穷苦贱民打交道,毫无兴趣,没想到还有人专门塞钱求当官,真是横财天降,生活那叫一个惬意,很快100多名探事卒很快在新附军里面担任起了底层军官。

一颗颗无意之间布下的棋子,谁也想不到会在什么时候能爆发出什么样的精彩。

“启禀官家,战报称蒙古鞑子在此战之中损失了300多人,多名千夫长和百夫长身亡,汉军损失1000多人!臣等多次予以核实,准确无误,特报官家!”

朝会上,御史台的军功御史,多名御史反复核实了仙霞关的军功,正在朝会上向赵昺汇报。

“恭贺官家旗开得胜,大败元军。”

“官家真乃神人,您指导军器监制造的大炮首接炸死了几百名蒙古人!”

自从宋蒙开战以来,蒙古人一次损失这么多中高级军官可不常见,听说这次主要的军功来自于前线的铁管大炮,没看到沈拓的嘴都快要合不拢了,最近在官家的关怀和指导下,军器监置监首接变为从二品官员,钱财和各种物资也是优先满足,这可羡煞了以前这些瞧不起军器监的文官了!

这一次仙霞关保卫战,诸大臣真心的拍着马屁,南宋小朝廷需要一场胜利,士气低迷的南宋军民大臣都需要一场胜利。

8岁的赵昺端坐龙椅,此刻阳光从窗外缝隙穿透而来,照在其脸上如同神明,赵昺起身,大声说道:“这场胜利应当普天同庆,传旨大赦天下,军民同庆!”

“沈爱卿,军器监这次制造的铁管大炮,立下奇功,传旨军器监所有工匠赏一月工钱,另外军器监需严格防范元军细作,密切配合皇城司。”

沈拓出列跪下接旨,群臣脸上都洋溢着光彩,只有张世杰似乎面有难色!

“启禀官家,福建泉州是我们最重要的海上物资通道,如今大量的战争物资都从泉州港输入,但是主要的粮食贸易国,占城,占城王要把米价提高三倍,如此一来我们采购其他物资的钱会大大缩水!”张世杰,自从任福建广东路安抚使以来,兢兢业业,无论前线需要多少物资都一一满足,现如今占城王的做法让他火冒三丈,如今南宋事衰,一个小小的占城也敢欺辱于南宋。

听完张世杰的话,众大臣议论纷纷,核心意思无非是向国内加大税收,用于战争,先满足占城王的贪欲,等和元军战斗结束再遣派使者问罪。

赵昺一听,勃然大怒,占城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越南猴子,从古至今都是依附我朝,本来最近这段时间粮食价格都比平常高了不少,没想到我不吱声,这个占城王把我当软柿子了,这种墙头草国家就应该像后世那样狠狠的教训。

“肃静!诸位有何想法,均可提出,吵吵闹闹当这里是菜市场了!”

很快,户部侍郎黄德利站出来,“启禀官家,臣认为应当向福建路和广东路的农民征收附加税,充实国库,以此来满足粮食贸易所需的银两!以显我朝对藩属国的恩典!”

户部侍郎黄德利的话得到了不少官员的附议,儒家传统的思想下,这些官员都不可能主动的向藩属国索取,赵昺想到了后世的一句话,宁予友邦不与家奴。虽然不恰当,但是这些官员的做法也没有什么差别。

“黄侍郎,请问你的俸禄从何而来?那都是我朝百姓从事农商工贸等活动收取的税收,我朝百姓如同是我们的生养父母,现如今占城王要无礼涨价,你就要加我朝百姓的税,请问你到底心向何方!”赵昺气急,这些人人心并不坏,但是考虑问题都过于简单。

“从今往后和藩属国的交易,公平买卖,如果哪个藩属国趁机敲诈我朝,那我们的水师大炮也不是摆设。小小的占城王就敢要挟我朝,纵容了他,其他藩属国有样学样,我朝将不得安宁!”

赵昺的一席话,吓得刚刚附和的官员跪地求饶,哎悲哀啊,儒家文化虽然有其好的一面,但是其危害也不少,很多官员对外过于软弱,终宋一朝,对外战争,大多徒劳无功,恐怕也不完全是军事的原因。

“启禀官家,臣认为这些藩属小国不敬陛下,不敬天威,当以雷霆之势予以惩罚!”张世杰武将出身,主张的就是一个不服打到你服,我买东西给你钱是我守信用,你还敢趁机涨价要挟,那就别怪我们去抢了!

“张爱卿所言甚合朕意,军队就是用来保护百姓利益,利益受到侵犯,必须坚决反击。传朕旨意,命泉州水师姜海为南洋宣威使,即刻起带领我泉州水师官兵,前往占城进行友好访问,宣扬国威,并把占城王请来我福州做客,让朕尽尽地主之谊!”

朝堂之上的改变,让众大臣心里都有所感触,自宋一朝,对外割地赔款,外族把宋朝当成了肥羊,隔段时间就来剪一次羊毛,靖康之变,北宋二帝被俘虏至金国,受尽屈辱,汉人曾经的尚武精神被一点点消磨,但是今天朝会上,年仅8岁的官家统领下的南宋将不再妥协,不再退步。

就像几百年前的汉朝的那句名言:“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