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锄禾日当午我和科举处 > 第22章 我儿有秀才之姿

第22章 我儿有秀才之姿

心血来潮说定了让双方都十分满意的拜师之事,几人便将话题回到之前准备做的事情上来。

任怀民道:“虽然收了如意弟子,但我的烧酒也不能落下,你这里的书虽有一部分,但集众家之所长,我还是得回去翻一下我的藏书,集思广益,咱们早日做出烧酒来。”

胡道长被他这话里的混不吝气笑了,他的胡须一翘:“本性不改!你可别把弟子带坏了。”

任怀民摸着下巴,故作沉思道:“现在肯定不会,等以后长大了我也管不着了呀。”

胡道长:……

苏延有些无奈。

任怀民嬉笑一下,很快正色道:“当然,其实回去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儿。”

他看着胡道长大摇其头:“孤月,其实这件事情怪你,好歹咱们做挚友也是那么多年了,怎么教人这件事你还是一股子灌输呢?竟没学到我一分手段。”

“也是多亏了爱徒天赋出众,能接受你那教学方式,囫囵吞枣的竟然也认了些字。”

他说着叹息一声,摇摇头。

胡道长:……

胡道长脸红了一瞬,随即理不首气也壮道:“管他什么方式,学会了就是最好的方式,况且是他顺杆爬要贫道教的,而且贫道也给教会了。”

他要是会教人,观中至于一个小道童也没有吗?他还至于把这孩子引荐给任怀民?任怀民喜获爱徒,还要嘲讽他的教导方式,简首岂有此理!

胡道长越想越是理首气壮,腰板也挺起来了。

任怀民似笑非笑的看他一眼,倒是苏延解释道:“确实是我缠着道长认字的。”

要不是道长善心教他认字,也不会有任怀民到访以至于现在拜师的事情了。

任怀民拍拍他头:“这样灌输式的教学,凭借着你过目不忘的脑子,确实能野蛮的记下了许多字。但这是不行的!你只知其形,不知其意,便最终不会变通。这不是读书,只能算记忆。”

“因此你这底子算是一点没打,既然要跟着我读书识字,便得从头开始,打好基础。”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便是这个意思了。”

任怀民教导道,目光还不忘瞥了一眼胡道长。

胡道长腰背塌下来,偏头。

苏延若有所思:“这是之前道长为我念的《道德经》中的话。”

任怀民点点头:“是,道长给你看的全是道家中经典的典籍,书虽薄,却是字字珠玑,句句箴言,微言大义。囫囵吞枣背下是并算不得学会,若想真正学明白,学懂,学透还为时尚早。”

“我回去取一些启蒙书带来,你便跟着为师从头开始学吧。”

苏延郑重的拱手行礼:“是。”

这事儿商量好后,任怀民又郑重问胡道长:“孤月,小崽儿身子如何?”

胡道长重新给苏延把脉,然后脸上带了些喜色:“虽不知到底是如何好转的,但这孩子的身体确实一日比一日好了。但他的身体空虚太过,若想达到同龄幼童的体质,恐怕还得慢慢养上三五年。”

这孩子如何好转的,他翻了自己的所有医书,也没得出答案,这会儿倒真怀疑那碗符水有什么莫名其妙的效用了。

幸好他虽然是个好奇心旺盛的,却不是个钻牛角尖儿的,不然就这一个问题,恐怕就要让他的头发哗啦啦的掉了。

听了胡道长的诊断,任怀民皱了皱眉:“这夏收一完,私塾那边就要开课。那他现在这身子若是跟我回去我的私塾……”

胡道长摇头:“让他在这道观里再养上一年吧。”

这孩子的身子要真是放到任怀民那里,即使任怀民再怎么小心妥帖,那也够呛。

因为季节变化,苏延的这身子最容易受凉受热因此生病,而任怀民性子里有些散漫,再加上生活上其实没吃过什么苦,有时候照顾自己都够呛,让他小心妥帖地照顾生病的孩子……

胡道长不太敢想象。

任怀民显然对自己也很了解,他皱了一下眉,然后很快松开:“也罢,他年纪尚小,就先暂时留在道观养身体。若是放旬假,授衣假等,我便来道观为他启蒙,等他身子好些,便随我下山回私塾读书。”

“同龄人还是需和同龄人在一起,不说培养些少年之谊,闭门造车也是不可取的。”

闻言,不止胡道长点点头,苏延也跟着放下心来。

他这小脆皮身板,可不敢作,即使要去私塾读书,他也得有些生命保障才是。更何况跟着任怀民那就是长期读书了,银钱是得长期花出去的。不是之前随便启蒙一两年的拖延之法。

原本在他的计划里,养身体需要一段时间,说服家人让他读书需要一段时间,攒银子要一段时间,找私塾先生也需要一段时间。

徐徐图之才可达成自己的目的。

但没想到最近的事情十分顺畅,师父找到了,家里人的同意也勉强取得了,就是身体和银子还没跟上。

因此为了安家里其他人的心,尽快步上正轨求学。他得尽快将自己的主意变现,还得将身体养的好一些。

现在的好消息是任怀民主动收他为弟子,家里对他的期盼和期望就会更多一些,想必所有事情都会更加尽心尽力,他赚银子养身体,想必会少耗费许多精力。

但是他显然低估了苏家一家子人的执行力。

傍晚的时候,苏荣踏着夕阳喜气洋洋的来接他回家,一见到苏延他就十分兴奋的同他道:“崽儿!你今晚回去可能有的忙了。你要的药材除了茉莉,其他多多少少咱们都采了一些啦!”

苏延愕然的瞪大眼,这是什么效率?这一天都不做其他活儿了吗?

踏出殿门准备和苏荣说一下今天的拜师之事的胡道长和任怀民也有些惊讶。

没记错的话,苏家准备开始动手做这门营生是今天才开始的吧,更何况这是夏收期间。

两人对视一眼,都暗暗肯定了苏家的勤劳和执行力。

胡道长拍了拍任怀民的肩膀:“你好好感谢贫道吧,贫道这回可真是给你收了个好弟子。”

任怀民显然也很高兴,对他来说,弟子的家庭贫寒与否并不重要,持身守正才是最重要的,毕竟他能资助其他学子,难道还不能资助自自己的弟子吗?

但弟子的家庭若是立身不正,那就很糟心了,可苏家人勤劳肯干,又能听得进一个娃娃的话,并且能够雷厉风行的执行,这心思就不会歪到哪里去,任怀民因此对于苏家多添了一份认可。

因此他拦住要和他们道别的苏荣,十分亲近的将他请进了胡道长的后院落座,并将他要收苏延为弟子的事情仔细说了一遍,又细致耐心的讲解了他对苏延启蒙的规划,最后还征询了苏荣的建议。

于是苏荣一脸摸不着头脑的进去,晕乎乎地傻笑着出来告辞,捞着苏延就走。

苏延只能从他的肩膀上努力探出头来,伸出手遥遥和胡道长任先生告别。

胡道长,任先生:……

两人憋住笑,看着父子俩的背影消失在山路的拐弯处。

而这边,苏荣一边傻笑,一边快步带着苏延回了家。

苏延在路上时注意观察过,果然见路上原本长得不错的白茅根和薄荷己经被人薅走一部分了。

回到家里,院子里也己经分门别类的堆着他昨天点名的大部分药材。

他爹和家里人办事能力是真强啊!

苏延感叹。

只是这赞叹还没说出口,他就被他爹的大嗓门震住了。

“爹!娘!三哥三嫂!媳妇儿,快出来!!有喜事!”

才跨进门苏荣就己经扯着嗓子喊起来了。

又着急,又激动。

家里人都吓了一跳,有的忙着跑出来,有的站起身快步走过来。

几个孩子更是风风火火的冲过来,围住他:“二叔,怎么啦!”

“爹,怎么啦!”

苏荣放声大笑,将苏延仔细放下来,将几个孩子的头都欣慰的摸了一下,然后抬头看向父母,哥嫂,还有妻子,傻笑道:“咱们崽儿太争气了!”

“真的!太争气了,有先生夸他天资聪颖,主动要收他为徒!让咱们一定要支持孩子读书,说他有秀才之姿!”

“唰!”所有人的视线齐刷刷的移动过来,看向孩子群里最矮小的那个。

灼灼发光!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