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有一天,抬头看见院前的柿子树上发出嫩绿的新芽,才恍然原来春天来了。昨天晚上下了一夜淅淅沥沥的小雨,都说春雨贵如油,庄稼人是最为看重的,只有春雨滋润后,地里的庄稼才能生机盎然的成长。
吃完早食,周奎领着夫郎和弟妹在菜园子里忙碌,把地疏松一遍,拾捡出太大块还没有腐败的根块,分好位置好种菜。
“安安,好了,你去把菜种拿来吧。”周奎直起腰身看着夫郎说,“你们两个,要来干活就好好干,不许玩闹,不然就出去。”
周小弟缩缩小脑袋不敢再放肆捣乱,乖乖捡杂物。周玉本就是个乖巧的小姑娘,没有周小弟招惹 也安安静静干起活。
“大奎!”顾安从竹篱笆门进来,“打井的工人来了,娘在招待喝水。”
“嗯,我估计井应该是要打好了。”周奎边拿起锄头掘地边说道:“打好后,把地种好,我们就上山了。”
“好。”
“过来吧,这里下种子。”周奎说道。
顾安过去把种子撒在挖出的小沟渠里,然后用短锄盖好,两人配合着把宜种的几种菜都种好。又拿来事先备好的葱头、辣椒、蒜头和姜块依次种在分划好的小片菜地里。
顾安直起酸涩的腰肢和伸展蹲麻的小腿,说道:“好了。”
“嗯,走吧,出去了。”周奎拿起锄头走在前面。
周小弟扑沈春苗怀里邀功:“娘,我帮着种了好多菜。”
沈春苗笑呵呵说:“那今天还算乖,等会娘给你吃个糕点。”
“好!”
周奎看着他娘说:“娘,我在去地里转转。”
沈春苗抬起头说道:“你去吧。”
“我和你一起去。”顾安在一旁说道。
“好,走吧。”二人一起走出门,家里一共八亩地,六亩旱地,两亩水田。水田还空着,育的秧苗快长成了,到时候在插秧。旱地就都种着东西,四亩是去年就种好的麦子,今年五月收获,另外两亩是去年腊月种的地豆,这段时间估计都该出苗了。
“先去看看麦地?”周奎牵着夫郎手说道。
“好。”
他们家这四亩地是挨在一起的,已经出麦苗了,顾安看着刚冒出头的嫩绿的芽儿欢喜的不行。
“冒头了。”顾安说,看见边上有新发的野草苗,蹲下身拔了出来,“我俩拔拔草苗,不然要抢养分了,麦苗会长得不好。”
“行。”周奎说着也蹲下去拔,现在刚发,数量不是很多,但四亩地不少了,拔起来也花费时辰。
渐渐烈日高照,入目皆是白茫茫一片,周奎已经把外衣脱下,捞起袖子,露出肌肉线条明显的小臂,看见夫郎被阳光映得冒出薄汗,说:“安安,你先去边上林荫下歇歇,不急一时,已经拔不少了,等会下午太阳没这样烈了我们再来。”
顾安身子虚,腰腿确实有点劳累,就听了周奎的话,先去边上歇歇。
拔草就是这样的,一直弯腰,腰受不住,蹲下歇歇腰,腿又受不住。种庄稼都苦,辛苦劳累一年,也就混个温饱。
要说周家地还算多的,但是为了保证家里的吃喝,种的粮食周奎都没卖过,反正他打猎能挣来钱。
顾安坐着歇会又上地里拔草,现在草苗小,不值得拿回家喂牲口,“对了,是不是该捉小猪崽回家了。”
“我留意着,隔壁村养猪大户钱家的猪崽要出月了,我同他说过给我留两只小公猪。”周奎解释道。
“那就好。”
“他家做生意挺实诚,买猪崽都会帮忙劁猪,最近几个村子基本都上他家买。”
“确实挺好的,省了一笔花用。”顾安落在后头说道。
周奎抬头,眯眼看看顶上的太阳说:“不早了,回家吧,估计等着吃饭呢。”
“好。”顾安站起身活动活动腰,拍拍手里的泥说:“走吧。”
周奎披上外衣,快步走过来和夫郎并排出了麦地,往家赶。
“回来了,快洗手,马上开饭了。”沈春苗给二人倒了洗手水,急忙又回灶房忙活。顾安洗了手也跟着进去。
“没事,安安,你去歇着。”沈春苗忙着舀菜。
“娘,我帮着端端饭菜,不是重活。”顾安接过菜碗,端去桌上。
顾安和周奎坐一起,夹菜吃饭已经没有最初的拘谨。
“奎兄弟,井应该再过两天就能落成了,王木匠也已经把摇杆井泵做好了,井一打好就会装上。”刘井匠说道。
“劳烦大家伙忙那么久,落尘一定请大家吃好喝好。”周奎闻言说。
“好说好说,这本就是我们的分内之事。”刘井匠客气道。
饭后沈春苗收拾了碗筷去洗,让顾安和周奎上屋里歇息,二人脱衣躺下小憩片刻。
下午太阳温和后,周奎和顾安又往地里赶,早上拔了不少,剩下的不多,俩人花费小半个时辰也就拔完了。
周奎看着这一片生机勃勃的麦苗,说:“走,转道去看看地豆。”
地豆是前些年从域外番邦引进的作物,又有司农司培育改良,确认为良种后发了种子给农民。多亏了这个作物,平头老百姓的温饱才有了保证,地豆产量高,可亩产千斤,可做主食可做配菜。
地豆地在另外一个方向,这两亩地是后面周奎挣了钱跟同村的人买的,所以不在一起。
顾安蹲下仔细观察后,发现一小点破土的芽孢,惊喜道:“看!出苗了。”
周奎也过来看了看 ,说:“嗯,出苗以后就长得快了。”看着这一片地也涌上担忧,“等我们上山后,都得娘来照看,地不少,娘年纪大了。”没成婚的时候,他上山打猎少,基本都在家看顾,今年却都要丢给娘来管。
顾安一想也是,说:“回家同娘商量商量办法?”
“也行,走吧,先回家。”
周奎边洗手边思索着,说:“娘,我想着今年我跟安安多在山上,地里活多,农忙时要忙不过来就请几个短工,我和安安也会赶着时机回来帮忙。”
沈春苗放下手里的针线,想了想说:“也好。”短工花不了几个钱,只要庄稼能有好收成就行。
顾安看事情商定,才放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