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是食髓知味,林如海次日又来了。
不止次日,一连七日他都没去贾姨娘的房中,反而日日流连在姜曦这儿。
七日后,是请安的日子。
初次敬茶的时候,姜曦刻意做了低调打扮,明明是浓颜美人却化的素净淡妆,衣裙也故意挑了老气横秋的颜色和款式。
美,却并不扎眼。
但今日,姜曦稍稍打扮了一番。
林家的条件绝非姜家能比。
故而认真打扮后的姜曦,比之贾敏初次上门相看时,自然愈发惊艳。
贾敏都晃了神,何况贾孜?
她惊惶地张口,却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初见还有些酸,如今她是半点也无了:老爷身侧有如此美人相伴,何时才能想起她来?
姜曦只当没看见。
贾敏回神,见状不由叹息:到底年纪还小,藏不住事儿。
她咳嗽一声,见贾孜警醒,这才笑着看向姜曦:“妹妹一来,我真觉得整个屋子都亮堂了,所谓蓬荜生辉,不外如是。快请坐!”
姜曦独宠多日,贾孜心里着急。
贾敏却从来不急的。
她心里清楚,老爷新得了个绝色美人,正在兴头上,定然一时是撂不开手的。
相同情况,往日并非没发生过。
像陶姨娘刚收房时,也受了老爷连日独宠,虽不及此次长久,也惹了许多注目。
论美貌,陶姨娘可远比不得姜曦。
所以无论贾孜如何着急,甚至明里暗里请她敲打姜曦,设法让老爷赶紧同她圆房,贾敏也都不为所动。
她又不是楼里的鸨子。
再者,老爷向来理智,就算再喜欢姜曦,船上这段时间,总会去贾孜房里一次的。
至于其他……
贾敏苦笑,老爷可不会委屈了自己。
-
当晚,林如海歇在正房。
许是看贾敏的面子,又或许不好继续冷落贾孜,他次日去了她房中。
而后,便是贾姨娘敬茶的日子。
一夜过去,她眼尾多了丝风情,虽仍旧漂亮娇憨,眼底的浮躁却沉淀下来。
但……
不知为何,她眉间染了丝愁绪。
与贾敏面对面站着,两位年龄相差过半的女人竟真有了几分姐妹的意思。
注意到姜曦目光,她转头看了过来。
眼底,是满满的警惕与敌意。
姜曦:“……”
她应该,只是看了贾孜一眼?
贾敏拍了拍了贾孜的手。
贾孜赶紧回头,对上她疼惜的目光,眼眶瞬间便泛了红,泪珠也在眼眶不停打转儿。
好在她想起如今场合,立刻闭上了眼睛。
贾敏开口打岔:“府中衣食住行、人情往来皆有规矩,不需过多忧心,你且万万记得,一切以子嗣为先。”
语罢,敬茶结束。
两位妾室伺候贾敏用过早膳,得以回房。
但姜曦不得不多想。
这场敬茶,太过诡异。
贾孜看向的眼神,更由不得她不在意。
-
自入门后,贾敏便拨了两个丫鬟给姜曦,负责她的梳洗和其他事宜,分别叫衔月和揽星。
衔月更沉稳,揽星偏活泼,擅长交际。
姜曦命揽星出门打探消息。
不久,揽星回来。
“二奶奶,三奶奶房中的丫鬟嘴巴紧,实在打探不出什么。首到去了厨房,才从碧烟口中得知,昨晚老爷只叫了一次水。”
犹豫片刻,她附在姜曦耳边小声道,“且碧烟提到,打从老爷进门开始,到叫水为止,统共不过半盏茶时间。”
姜曦讶异地看她:“半盏茶?”
只叫一次水还算正常。
毕竟从林如海这段时间的表现便可知道,他并不喜爱贾孜这样的年轻小姑娘。
但半盏茶……
一盏茶也就十分钟左右,半盏茶岂不是连五分钟都不到?
这也太短了了。
与他往日表现完全不符。
船上人员简单,什么消息都藏不住。林如海又连日歇在她这儿,迟迟不与贾孜圆房,想来她定会提前打探姜曦房中消息。
如今一对比,自然心生怨气。
姜曦:“……”
衔月揽星二人对视一眼,也有些发愁。
自家奶奶还什么都没做呢,竟己经被另一位奶奶给记恨上了。
偏她背后还站着当家主母,碰不得。
这可真是无妄之灾。
揽星忍不住开口:“二奶奶刚进门,许是不清楚府中情况。于老爷太太而言,再多的恩宠爱意都是虚的,唯有子嗣方能长久,那才是奶奶的立身之本。”
只要有了孩子,便是被人记恨又如何?老爷太太必会护着奶奶。
衔月闻言,也跟着劝了一句。
姜曦笑了笑:“我知道子嗣重要,但太太上门相看时带了个医女,诊出了体虚宫寒的毛病。我要先调养身体,才能考虑子嗣。”
体虚宫寒……
其实就是常年挨饿造成的营养不良,和常年受冻造成的怕冷惧热、月经不调。
姜家穷啊。
虽然主脉富裕,还曾出了林如海母亲这样的侯夫人,她家却只是个如贾芸般的分家旁支,生计都成问题。
何况连主脉都败落了。
虽然姜家发现姜曦相貌异于常人后,便将她娇养起来,除刺绣女红外并不让她做家务。
衣食不足还不运动,体弱再正常不过。
偏现今弱柳扶风的美人极受欢迎,加之家中条件不好,姜家就没有请人为她调养,甚至减少了原主的饮食,想让她保持这种体态。
姜曦不算喜欢,却也不讨厌孩子。
前世一堆“男友”,其中不乏基因优异之人,她却至死也不曾生育,是因为了解过女性生育过程中需要面临的种种困难险境后,她觉得收益与风险完全不成正比。
何况平安生产后,还有一堆后遗症。
但现在不同了。
地府有一口可以解毒祛病、强身健体的灵泉,所有改命者都能从中取泉水。
生育对姜曦而言,己没有任何风险。
怀孕,自然不必排斥。
何况在林家,生育是改命的最佳手段。
没有之一。
但怀孕不是她一个人的事。
原主还只是体虚宫寒,林如海却极可能是祖传的弱精。
原著写过: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