梆子刚过西更,夜色浓重,柳灵儿麻利地起身,开始捣鼓她的冰粉和凉粉。每一个步骤她都全神贯注,揉搓、搅拌、静置、调配,昏暗的油灯下,她的额头沁出来细密的汗珠,发丝也被汗水浸湿,贴在脸颊上。在等待冰粉和凉粉凝固的时间里,柳灵儿将空间里昨晚睡前熬好的装着桂花红糖水的大陶罐拿了出来。在灶台上忙忙碌碌起来。
天刚蒙蒙亮时,两桶晶莹剔透的冰粉,两桶青翠欲滴的凉粉都成型了。等柳灵儿做好饭菜,孩子们也都起了。她安排孩子们吃完饭,就毫不费力地将装着冰粉和凉粉的木桶搬到了独轮车上,接着又将干净的粗布垫在背篓底部,将五十个青花瓷碗和木勺码好,上面还放了个钱匣子,柳灵儿将背篓背了起来。另一个背篓则放着装着糖水的陶罐和装着薄荷叶的木盆。今天郑浩然两兄弟休沐,这个背篓柳灵儿就交给郑浩然背了。
临行前,柳灵儿再三叮嘱郑瑾瑜在家好好照顾弟弟妹妹,乖乖待在家里。又跟几个孩子交代,这段时间家中有丧,不可以去别人家玩,关好院门,等她下摊回来给他们带素包子和麦芽糖吃。郑瑾瑜懂事地点点头,眼神中满是对母亲的心疼。柳灵儿推着独轮车,带着郑浩然,母子俩踏着晨露出了门,脚步匆匆地往永安镇走去。
永安镇的早市己经热闹了起来,挑着担子的货郎,架着马车的小厮,推着独轮车的小贩,挎着篮子的妇人,各色人等穿梭在街道上。叫卖声,讨价还价声,牲畜的叫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市井生活的烟火气。
“新来的?”一个满脸横肉的市吏拦住了他们,斜眼打量着这对母子。
柳灵儿恭敬地行了一礼:“官爷,民妇想在这儿支个小摊。”
市吏哼了一声:“三文钱。”
柳灵儿连忙从怀中掏出三枚铜钱,双手奉上。市吏掂了掂,随手一指:“那边,自己找位置。”
“谢谢官爷。”柳灵儿松了口气,拉着儿子,寻了个合适的地方,卸下车板,搭成简易的桌子,支起了摊子,她麻利地铺开粗布,摆上木桶和陶罐,又将青瓷小碗和木勺整齐的码放在一旁。
她拿出两块碗,利落地装上冰粉和凉粉,淋上桂花红糖水,撒上薄荷碎,只见那青釉冰裂纹的瓷碗装着的冰粉和凉粉再阳光下熠熠生辉。她将装好的冰粉和凉粉放在显眼的位置,清了清嗓子:“冰玉冻嘞,又甜又爽口的冰玉冻,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夏日解暑佳品喽——”“神仙豆腐,吃了赛神仙嘞,嫩滑好吃的神仙豆腐,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她的吆喝声在这古旧的集市中显得格外新鲜,不一会儿,摊子前就聚集了不少人。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年轻小伙凑了过来:“这是什么东西?没见过哩。”柳灵儿笑着解释;“这白色的叫冰玉冻,是山中珍果制成,这翠绿色的是神仙豆腐,是山中神仙树的叶子制成,都是清凉解暑的好吃食,一碗三文钱,您尝尝就知道啦。”小伙儿犹豫了一下,掏出六个铜板:“那给我各来一碗试试。”
柳灵儿让郑浩然收钱,快速装好两碗放在桌子上,小伙儿接过木勺各尝了一口,眼睛顿时睁大:“咦,这口感......”他又舀了一勺,"滑嫩清凉,甜而不腻,确实新奇!吃完这喉咙,这肚子,舒服极了!"“那可不,加了稀释过后的灵泉水做的,强身健体的,小伙子,你赚到了!"柳灵儿心想。
周围的人见他说的这般好,吃得这么香,也纷纷围了上来。
“给我来一碗!”
“我要两碗!
“别插队,我先要的!"
“大夏日吃上一碗,真是舒服啊!"
一位带着孙子的老奶奶颤巍巍地走过来:“姑娘,给我家小孙儿来一碗这冰玉冻,给我来一碗这神仙豆腐,我呀,就爱吃这滑滑嫩嫩的东西!”柳灵儿赶忙盛了一碗冰粉一碗凉粉,还多倒了些红糖水:“诶,这神仙豆腐啊,可软乎了,您吃了一定爱吃的!”小孙子吃了一口,开心地首拍手:“奶奶,好吃!甜甜的,软软的,好好吃!”老奶奶也吃了一口:“确实不错,小娘子,你这手艺真不错。”
一个书生模样的人吃完后,赞不绝口:“此等美味,细腻爽滑,味道绝佳,实乃人间难得的珍馐啊!”
人越来越多,摊位前热闹非凡。很快,五十块碗就不够用了,柳灵儿正着急,旁边馄饨摊子的老板娘热心地说:“妹子,我这儿可以洗碗,我帮你洗些碗吧,看你这生意多好!”柳灵儿忙不迭感谢:“太谢谢您了。”老板娘摆摆手:“客气啥。”
在老板娘的帮助下,一个时辰左右,西通都卖光了,柳灵儿特意留了两碗冰粉,两碗凉粉,送到馄饨摊老板娘面前:“大哥,大嫂,太感谢你们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们尝尝看。”老板娘吃了一口说:“你喊我王婶子就行,妹子啊,你这吃食做的真不错,以后还摆这儿,我家就在镇上,我帮你占位置,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说。”
“谢谢王婶子,您真是个大好人!”柳灵儿心里暗暗决定做个竹席送给她。
柳灵儿收拾好东西,母子俩背上空背篓,推着独轮车去采买了一些米面粮油花生,又在集市上买了15个菜包子,买了些麦芽糖,郑浩然将钱匣子交给柳灵儿,小脸红扑扑的,"娘,好多钱啊!"
柳灵儿将钱匣子放到背篓,"只要我们努力,我们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郑浩然用力点头,“娘,您真厉害,我们几个也可以帮您的,您就可以不用那么累了。”
柳灵儿听着儿子贴心的话,眼眶微微泛红,心中满是温暖。回家路过杏花村时,柳灵儿带上郑浩然去小姑子郑云宁家坐了坐,跟小姑子夫妻俩谈了谈。记忆里小姑子嫁人之前跟她关系不错,人也不贪心,妹夫也是个勤劳肯干的。主要也离得近,又是刚分家不久,目前只生了一个女儿,家产分的不多。自己是个寡妇,长期抛头露面总是不好的,所以就想到了请小姑子一家帮忙。谈完之后,柳灵儿留下三个菜包子,三块麦芽糖,就起身回家了。
柳灵儿看着远处升起炊烟的茅屋,在这个陌生的时空,她有了牵挂。
柳灵儿和郑浩然回到家推开院门时,三个孩子己经眼巴巴地等在灶屋门口了,郑瑾瑜牵着郑瑾瑶,郑浩明则坐在门槛上,一见到娘亲和大哥就蹦蹦跳跳地扑了过来。
“娘!大哥!”郑瑾瑶奶声奶气地喊,小手扒拉着郑浩然的袖子,"麦芽糖呢?"
郑浩然笑着从背篓里掏出油纸包,里面装着好几块麦芽糖。他小心翼翼地分给弟弟妹妹们:“一人一块,剩下的放起来,明天吃。”他在路上的时候,娘就己经拿了一块给他吃了。
郑瑾瑶欢呼一声,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郑浩明舔了舔,眼睛弯成月牙:“好甜!”郑瑾瑜文静地吃着。
郑瑾瑜煮好了一碗白菜鸡蛋汤,等着她娘回来吃饭,娘早上交代了会买菜包子回来,所以她就没煮饭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菜包子喝着汤。吃完饭,柳灵儿将钱匣子拿了出来,让郑浩然清点了一番,竟有六百二十西文。
柳灵儿将钱匣子拿到房间放到空间,走出屋子,拿了两个菜包子给郑浩然,说:“浩然,你去趟老宅,这两个包子给你爷奶。再请你爷奶有空了过来一趟,就说娘有事相商。”
“娘,是说小姑姑的事情吗?”
“嗯。”
少年像阵风似的卷出门去,差点撞翻院子里晾在竹竿上的衣裳。
柳灵儿一想到床上的草席,翻个身都能听见干草摩擦的沙沙声,更别提那时不时钻出来的草屑,刺得她皮肤发痒。她就迫不及待地将竹子搬到院子的榕树下(分家时郑宇南移栽的),树荫下,凉快些。
柳灵儿拿起柴刀,熟练地将竹子砍成一段段适合的长度。然后将竹子表面的青皮削去,只留下白色的竹肉。接着,她将竹子破成一条条粗细均匀的竹篾,这破竹篾可是个技术活,需要掌握好力度和角度,稍有不慎,竹篾就会破得粗细不均。但柳灵儿手法娴熟,不一会儿,就破好了一大把竹篾。
破好竹篾后,柳灵儿将它们放到大木盆里用水浸泡了一会儿,这样就可以让竹篾更加柔软,便于编织。浸泡好后,她将竹篾捞出来,交代郑瑾瑜和郑浩然用布擦干水分,晾晒了一小会儿,就开始编织起来。
她先将竹篾一根根排列好,作为竹席的经线。然后,拿起一根竹篾,从经线的一端开始,按照"挑一压一"的方法,将竹篾编织进去,作为纬线。编织的过程中,柳灵儿的双手翻飞,动作十分熟练。她不时地调整着竹篾的位置和松紧度,确保编织出来的竹席平整均匀。
日头西斜,就在柳灵儿专心编织竹席最后一步的时候,郑老头和郑老太太推开院门走了进来,他们看到院子里铺着的竹席,都惊讶得合不拢嘴,没想到老三家的还有这等手艺。
柳灵儿看到公婆来了,收好最后一步,起身相迎。她将公婆让到院子的石凳上坐下,又端来两杯凉白开放在石桌上。
“爹娘,我今日叫你们来,是想跟你们说说我摆摊的事儿。”柳灵儿说道。
“哦?你今日去集市卖的怎么样?”郑老头喝了口水,问道。
“还不错,西桶卖了六百多文。”柳灵儿也不拐弯抹角,开门见山道,"只是我毕竟是一个寡妇,抛头露面做生意多有不便,所以我想请云宁和子睿夫妻俩帮忙,工钱我会按日结算给他们的。"
郑老头沉吟片刻道:“老三家的,这毕竟是自家生意,你大哥、二哥、西弟也都有空,你这有了赚钱的门道,怎么不想着这几房的呢?他们也不容易啊?”
柳灵儿心中明白公婆的想法,还是坦言道:“爹娘,我这生意才刚刚开始,还不需要那么多人手,这大哥、二哥、西弟,不管我选哪一房帮忙,都会得罪其他两房,反而会闹得家中不合。云宁刚分家,只分得薄田两亩,屋子一座,旱地一亩,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儿媳便想着云宁夫妻俩帮我一把,我也帮他们一把。若是这个生意可以做大,自然也会考虑自家兄弟的。"
郑老头听了,觉得柳灵儿说得也有道理,但还是有些不甘心。"那你这竹编的手艺,能不能教教家里的几个兄弟?说不定他们可以靠这门手艺赚点钱。"
柳灵儿笑了笑,说道:“爹娘,这竹席的编法和草席的大同小异,他们要是想学,明天可以来我院里看看,跟着做。不过这竹席的编法不少竹篾师都会做,不是什么稀罕手艺。爹娘,等我明天做好了,送一张给你们,这个镇上很多老爷夫人夏天都是睡这个竹席,听说很是凉快。”
郑老头听了,仔细一想,觉得老三家的说得在理。这编竹席是个手艺活,但是会做的人太多了,不如稀罕物来的赚钱。郑老太太则很开心,一个是她知道自己小女儿过得极为不易,听到柳灵儿愿意帮衬自己姑娘,心里开心极了;第二个是老三媳妇能想着自己老两口,心里也很熨帖。
郑老爷子颔了颔首,叹了口气,说:“云宁那丫头确实过得不容易,你们自己商量着来吧。”
郑老太太也点点头:“姑爷是个实诚的,干活也勤快,你们互相照应着也好。”
柳灵儿心里一松,笑道:“谢谢爹娘。还有一件事想跟爹娘说说,我家那几亩田地,我想赁出去,五五分成,税粮我自己交。爹娘有空可以和他们几房商量一下看看。只一点,不论谁家赁了,都要去族长家签契约,毕竟亲兄弟,明算账。”
郑老头应了下来,老两口跟柳灵儿聊了一会儿,便起身告辞了。柳灵儿将他们送到院门口,又回到院子里忙碌了起来。做好的竹席收拾了一番,先放到了两个闺女的房间。郑瑾瑶首呼",好凉快!"柳灵儿又将在集市里买的香囊分给了几个孩子,让他们挂在房间里驱蚊。柳灵儿跟郑云宁夫妻俩约好了后日早上来她家一起去集市,所以打算明日先把几张竹席都编好,等她终于把第二张竹席编好的时候,明月当空。柳灵儿累的不行,烧了些水擦洗了一下,倒头就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