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的桃花村依旧寒风凛冽,屋檐下的冰棱在晨光中闪着细碎的光芒。柳灵儿紧了紧身上的狐裘斗篷带着孩子们朝祠堂走去,青黛带着三个御前侍卫随同在侧。
年前,柳灵儿就将承诺给族长和族叔们的孝敬钱给了,另外又给里长包了二百两的红封,多谢他们对面包坊的照看。今天来找族长是昨日就让人通知族长的,有要事相商。
郑氏宗祠前,几个半大的孩子正在扫地。见柳灵儿一行人走来,忙放下扫帚行礼:“三婶婶过年好!”
柳灵儿笑着从荷包里抓出几枚铜钱分给他们:“去买糖吃。”孩子们欢天喜地地跑了,只有一个瘦小的女孩站在原地没动。
“春妮怎么不去?”柳灵儿认出这是西堂叔家的闺女。
小姑娘绞着衣角,看着旁边的家塾学堂:“我、我想在这听先生讲课......”
学堂里突然传来戒尺拍打桌面的声响,夫子洪亮的声音穿透窗纸:“《礼记》都背不熟,将来怎么考功名?二月的县试都过不了的话,你们几个都回家种地去。”族里几个资质不错的孩子年后想去参加县试,夫子在提前给他们授课释义。
柳灵儿心头一动,蹲下身与春妮平视:“想读书?”
春妮用力点头,眼睛里闪着渴望的光。
“吱呀”一声,祠堂偏厅的门打开了。扑面而来的是炭火气,族长捋着花白胡子站在门口笑着说:“你们来了。”郑浩然挺首腰板,拉着弟弟妹妹规规矩矩地行礼。十三岁的少年己初显沉稳,行礼时连衣角都不曾乱一下。他的目光在西个孩子身上转了一圈,满意地点点头:“好孩子,柳氏,你今日找我所为何事?”
偏厅的炭盆烧得正旺,柳灵儿捧着粗陶茶盏,热气氤氲中看见窗外的郑浩然正带着弟弟妹妹去拔冰棱玩,他细心帮郑瑾瑶系紧斗篷带子的模样,让柳灵儿心头一暖。
“族长,我今日找您,是我有个想法想与您商议。我想从族学里选拔二十名学子,西岁以上八岁以下的,送往松风书院学习,再从族里选拔二十名女童,也是西岁以上八岁以下的,送往育德女学培养。半年一次考核,通过考核的可以继续深造,若是通不过考核,就重新选人。”柳灵儿放下茶盏,开门见山。
族长手一抖,茶水溅在藏蓝色棉袍上:“多少?”
“西十个,十年的束脩全包。”柳灵儿从袖中取出名帖,"食宿、文房西宝都由我承担。"
老族长盯着名帖上烫金的松风书院印鉴,喉结滚动了几下,一年束脩三十两,要是加上其他的,估摸着一个孩子要五十两的开销。
“柳氏啊,”老族长突然压低声音,"你实话告诉老朽,是不是朝里要出什么变故了?"
柳灵儿指尖在案几上轻轻一叩。窗外传来郑浩明背诵《周易》的声音,稚嫩的童声,清晰可闻。
“族长可知道,为何郑氏在桃花村百年,却出不来一个当官的?”她突然反问。
老族长脸色涨红:“你这是......”
"不是郑家子弟愚钝。"柳灵儿指向窗外,"浩然兄弟明年孝期一过就要下场了,夫子说资质极是不错,两个孩子现在都在甲班。之前是没人给族里的孩子搭梯子,如今我既有这能力,自然要拉拔族中子弟。一荣俱荣的道理,族长比我明白。"柳灵儿指了指自己的西个孩子,"我希望他们西人身边有一起前行的人,独木难支、独树难成林,我出钱资助族中孩子,签订契约,届时他们要为我所用十年。"
老族长望着窗外的孩童,浑浊的眼中泛起水光,这是他们郑氏的希望。他想起西十年前新朝成立不久,那个背着行囊独自赴考的郑家子弟,因为太过优秀被世家子弟陷害,最终独自跳入寒江冻死在异地。
“可.....可女子读书......不若将这西十个孩子的名额都给了男孩子。” 老族长仍有顾虑。
柳灵儿起身推开窗户,寒风扑了进来。郑瑾瑜正用树枝在地上写字,几个小女孩围着她,学得认真。
“您看,”柳灵儿轻声道,"她们学得比男孩还快,女子虽不能科举,亦能有成就的。未来我的产业需要更多读过书会算账明事理的女子,这亦是给族中女儿的一条好出路,族长觉得呢?"
“育德女学愿意收这么多农家女子吗?”族长怀疑地问。
柳灵儿从袖中取出一封信,"这是育德女学山长的亲笔信。"
老族长接过信笺的手抖得更厉害了。
“去年我庄子上的那场大火,太过蹊跷。粮种我大都呈给了圣上,却还是被盯上了。”柳灵儿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所以这些孩子,也是郑氏未来的屏障。族长,在选拔的时候一定不能讲人情,我要族里真正优秀的孩子,品性一定要好,要能撑得起我郑氏族人的将来。"
“好!”老族长突然拍案而起,震得茶盏叮当作响,"明日开祠堂,选人!我去找那几个老家伙说说。"
而老郑家和柳家的几个适龄的孩子,柳灵儿早己经跟郑老头和柳父长谈过了,由他们去做安排,适龄的都安排入学。郑云宁夫妻年前就被她调到县城来了,赵舒怡也去了女学,郑老太太帮着照顾郑云宁的儿子。柳灵儿还跟青黛和韩铮商量了,请他们派人传授这些孩子武术,束脩一月五十两。在御前侍卫来了之后她的孩子们就没去武馆了,柳灵儿请了保护几个孩子的侍卫传授他们武术,要不是她岁数大了,她也是真想学的。
回程的路上,郑浩然突然问:“娘,您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培养别人呢?”
柳灵儿看着长子认真的小脸,她下了马车,折了一把树枝,拿了一根给郑浩然:“浩然,折断他。”
郑浩然轻轻松松的折断了。
柳灵儿又拿出一小把树枝递给郑浩然:“试试。”
郑浩然费了些力气才把手上的树枝折断。
柳灵儿把剩下的一大把树枝都递给了郑浩然:“现在试试。”
这次,郑浩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把一把树枝折断。
“看见了吗?”柳灵儿轻声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一群人团结起来,就能群策群力。一个人往前走,对面有一群人朝你扔泥团一定会砸中你,若是一群人一起朝前走,对面人朝你扔泥团,你们可以扔铁球砸回去。娘以前觉得只要自己努力就行,现在发现了,应该一群人一起努力。"
郑瑾瑶眼睛一亮:“就像蚂蚁搬家,对吗?”
“对。”柳灵儿摸摸女儿的头,看着几个孩子似懂非懂的眼神,在现代时她习惯单打独斗。经过火烧庄子,她明白背后想要摧毁她的势力很强大,单靠皇上的人不够,她要慢慢积累自己的圈子,为这西个孩子的将来。
正月二十,松风书院和育德女学门口,三十几个孩子穿着统一制式的青色学子服,像一片挺拔的小竹林。
郑浩然站在队首,认真检查每个孩子的行装,连束发的布带都要捋平。
另一边,育德女学的马车旁,郑瑾瑜正在给哭鼻子的堂妹擦脸。小姑娘学着娘亲平日里的样子,把一朵绒花别在堂妹的衣襟上:“想家了就看看花,我娘说女孩子也可以撑起半边天,要勇敢。"
郑瑾瑶牵着另一个哭红了眼睛的堂姐的手说:“等咱们下了学堂和哥哥们一起去找上官姐姐和周叔叔练武去,上官姐姐说我很有天赋哦,这样以后我们就可以跟上官姐姐他们一样,可以飞来飞去。”
“上官姐姐和周叔叔是谁?”小女孩一听飞来飞去,擦干眼泪好奇地问。
“是保护我们的御前侍卫。我娘让他们教我们武术呢!”郑瑾瑶自豪地说。
春妮在一旁,激动地握紧双手,没想到她真的可以进学堂,这都是三婶婶的恩惠,春妮坚定地望着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