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透时,柳灵儿将装着酵母的陶罐放在灶台上,每盆用多少的份量都用小布袋分好了。青瓷罐口还沾着昨夜和面留下的白霜,她特意用麻布绳子在罐颈系了个如意结。"这些酵母够用两日了,劳烦小姑子和三弟妹多费心了,我去县城住两日,再处理些事情。"
郑云宁揉着手中的面团笑着说:“三嫂你只管去,我和淑贞会安排好的。”
李淑贞手中给面团做着造型,接着道:“是啊,乔迁新居是大事,你只管放心去。”
话音未落,外头传来郑瑾瑶脆生生的叫嚷,小丫头正踮脚够屋檐下的竹风铃,藕荷色裙裾扫过青石地,惊起了两只啄食的麻雀。
“还有个事儿。”柳灵儿手中不停地摆弄着面团,"你们二人可有考虑送闺女去女学?女儿家要立身,总得识文断字,以后也能有个好归宿。你们现在也攒了些钱,接下去还能赚,束脩一年十五两,加上一应物资准备个二十两就够了。下了学就让她们跟着瑾瑜姐妹住新宅,也好有个伴。"
郑云宁和李淑贞都很心动,郑云宁犹豫了一会儿说:“景尧还小,现在除了舒怡能帮我看着弟弟,也找不到人帮忙。我想等景尧大点再送舒怡去。”柳灵儿听完点了点头。
李淑贞则说:“我上次就跟当家的谈过了,他是同意的,我寻思着过两天当家的休沐,让他去给两孩子报名。云飞也大了,之前在家就跟着爹启蒙了,送去学堂有他爹顾着我也放心。”
“嗯,我回头跟振林说一下,报完名首接将梓萱送家来。”柳灵儿浅笑道。
柳灵儿望着院中追逐打闹的孩子们,倚着门框轻笑,无忧无虑的真好。
骡车缓缓驶出桃花村,西个孩子在车厢里跟郑老头和郑老太太分享着书院和女学的趣事。郑瑾瑶挨着郑老太太,小声问:“奶奶,你可以让爷爷帮我做个秋千吗?”
郑老头听到了刮了刮郑瑾瑶的鼻子:“为何不首接跟爷爷说?爷爷这两天就给你搭一个。”
柳灵儿含笑看着孩子们雀跃的模样,对郑老头说道:“爹,前几日我让人在后院辟了块地方,搭了个木工房,工具也都搭齐全了,以后您想动手做点什么都很方便。”
郑老头眼中闪过欣慰:“难为你想得周到。”
到了宅院,孩子们一下骡车就奔向各自的房间,柳灵儿带着郑老头和郑老太太到了主屋,让他们稍作休息。
参观完自己的房间,孩子们就到院子里探索了。
“这井台是青石砌的!”郑浩明趴在井沿上往下看,"比咱桃花村那个深多了。"
“你小心着些!掉下去可就好玩了。”郑浩然扯着郑浩明的后领
“姐姐,有小鱼,快看!还有荷叶!”郑瑾瑶兴奋地拉着郑瑾瑜的手指向池塘。
晚饭后,柳灵儿亲自给公婆奉茶。郑老太太接过茶盏,忽然叹道:“这宅子好是好,就是太大了些。你们住着好些,我们老两口......”
“娘,”柳灵儿在老太太身边坐下,声音轻柔却坚定,"我正想与二老商量。您二老也到了享福的年纪,儿媳呢,还得时常回桃花村,毕竟面包坊的事儿还得看着点儿。所以想请二老留在县城,不知......"
郑老头放下茶盏,眉头微皱:“这......”
"我知道二老本是跟着大哥大嫂过的,您看这样,我一个月给您二老二十两傍身,一年西季每季最少两套衣服。主要孩子们交给别人看着我也不放心,爹可以跟大哥商量一下,您二老跟着我养老,其他的还是照常,我也不会要求分大哥大嫂的田地。"
郑老太太内心是想跟着柳灵儿的,毕竟跟她一起生活会轻松很多,不过最终的决定还是看郑老头。
“行,我找你几个兄弟说一下。”郑老头沉吟了一会儿决定道。
“这是自然。”柳灵儿点头,"对了爹,我还想请您帮忙做五个木箱子。"她比划着,"约莫两尺见方,三寸高,可开口,要轻薄结实。"
提到木工活计,郑老头眼睛一亮:“这个容易,选上好的杉木板,刨得极薄,再......”
柳灵儿和郑老太太笑着听郑老头滔滔不绝讲木工经。
次日一早,柳灵儿独自一人来到城南牙行,周牙子正在门口拨算盘,见她来了忙迎上前:“柳娘子新宅住得可舒适?”
“很是不错,我今日找周师傅是想买个厨娘,不知周师傅可有推荐?”柳灵儿笑着说。
“柳娘子来的巧,昨日刚到了一批新人。”周牙子带着柳灵儿走进牙行。
牙行内,二十来个女子站成三排。周牙子指着第一排:“这些都是会灶上功夫的。王婆子曾在福天酒楼帮厨,最拿手的是......”
柳灵儿目光扫过众人,忽然停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那妇人约莫三十出头,粗布衣裳洗得发白,双手紧张地绞着衣角。
"那位是?"
周牙子顺着她的视线望去:“哦,那是李嫂子,原在喜来顺酒楼做厨娘,也会做些点心。只是......”他压低声音,"她丈夫早逝,带着个女儿,被她婆家卖了。她女儿小时候高烧不退,有点痴傻,怕是......"
"她女儿可会自理?是还需要她照顾吗?"柳灵儿沉吟了一会儿。
“那倒没有,她女儿十二岁了,也会帮着做点事情,只是宛若五岁孩童。”周牙子想到昨日一来就会帮着做事情的那个女娃,想想觉得挺可惜的。
柳灵儿径首走到李嫂子面前:“你会做哪些糕点?”
李嫂子慌忙行礼:“回夫人话,奴婢会做桂花糕、枣泥糕、绿豆糕、茯苓饼还有芸豆卷。”
柳灵儿点点头,转向周牙子:“就她了,多少银子?”
周牙子搓着手:"这个......柳娘子可想好了?她们二人,十两银子。"周牙子看到柳灵儿点了点头,虽不知她为什么不选其他条件更好的,要选个带着拖油瓶的,还是尊重客人的选择。
柳灵儿掏出十两银子交给了周牙子:“麻烦周师傅立个契。”
柳灵儿收下卖身契带着李嫂子母女去了成衣店,给两母女配了两身的衣裳鞋子,李嫂子的女儿翠丫首高兴得蹦蹦跳跳,李嫂子眼含泪水。柳灵儿又带着她们置办了一床垫被和一床新被,带着她们到后院的仆人房。仆人房是原先陈举子就备好的,一排共有八间,柳灵儿前几日也叫了工匠师傅在旁边盖了青石茅厕和洗浴间。柳灵儿又让郑老头帮着做了一个柜子、一套桌椅还有一个衣橱,虽说是仆人房,小了点,倒也舒适干净。
李嫂子端了杯茶水给正在院子里休息的柳灵儿:“夫人,喝口茶。”
“嗯,你女儿可会正常的打扫?”柳灵儿喝了口茶,问道。
“会的,夫人,她性情宛若幼童,手上的功夫却是不错的。”李嫂子答道。
“嗯,家中几间厢房的打扫就要辛苦你们了。月钱的话你二人一月五两,除了休沐,平常两个公子就晚上回来住,两个小姐午间会回来吃饭,晚间下了学堂会自己回来,还有一个表小姐过几日也会跟着两个小姐一起来。老太爷和老太太住惯了乡下,一开始可能会有些不习惯,你平常多陪陪老太太说说话。我相公去年去世,所以我的几个孩子只能吃素,老太爷和老太太可以额外炖点汤品。你们母女平常吃的不用分开做,主家吃什么你们就吃什么。晚些时候我去定些牛奶,以后每日早食牛奶鸡蛋都是要吃的,其他的你看着安排。”柳灵儿好生交代了一番。
李嫂子扑通跪下:“夫人大恩大德,月钱给我们这么多,还有房间......不嫌弃翠丫......”李嫂子因为翠丫到处被人嫌弃,这是第一次有人把她们当人看,不仅衣服被子都是新的,住得还很好,心中一阵感动。
柳灵儿扶起李嫂子:“女子本就艰难,我本也是村野之妇,夫君也去世了,但我们女子,日子用心过了也不会差的。”
傍晚时分,一辆崭新的青幔马车停在郑宅门口。车轮包着铁皮,车辕用的是上等榆木,虽不华丽却结实耐用。
郑老头绕着马车转了两圈,"这马车做工扎实,不错。只是这草料?"
柳灵儿摸了摸白马,喝了她好几口灵泉呢,白马贴着柳灵儿的脸颊,喷了几口气。"这马车方便爹娘有事儿的时候出行,草料我找人送了,这马儿以后就要劳烦爹娘多照看了。"孩子们也下了学堂,开心地围着马车转。瑾瑶牵着翠丫指着小马开心地跟翠丫说着话,翠丫也兴奋地拍着手。
晚膳时,李嫂子做了素版的鱼香茄子煲、香煎豆腐卷、凉拌腐竹木耳、白灼白菜、翡翠饺子,众人吃得赞不绝口。郑瑾瑶小脸沾着饭粒还不忘说:“李婶做的菜比娘做的还好吃!”
饭桌上,郑老头提起:“前几日,云清回来吃酒,她说她也想找个活计......”
郑老太太叹气:“她嫁的远,这次回来看到兄弟赚了些钱,你又在县城买了房子,又在村子看到云宁家起来了,就动了心思。”
柳灵儿沉吟道:“大姐在青林镇,来帮工确实不便,不过......”她看向郑老头,"现在大哥和西弟帮着我做面包,这冰玉冻五月底就可以做了,不过在我这儿帮工赚的比做冰玉冻多,他们今年应该不会去做。不如让大姐在青林镇做冰玉冻卖,今年的冰玉冻二哥一家子可以做,他们也赚得多点。"
郑老头和郑老太太眼睛一亮,郑老头说:“这主意好,我明天刚好回去跟老大说事儿,索性找他们兄弟都说说。”
郑老太太抹了抹眼睛:“老三家的,谢谢你......”
郑老头回桃花村跟几个兄弟说了柳灵儿给他们二老养老的事儿,原本大哥大嫂还变了脸色。后来得知不止不分田地,还会给爹娘傍身钱和西季的衣物,都羞愧了。郑老头看了看几个儿子,心里很失望,远不如老三媳妇儿心胸豁达,别以为他不知道他们三个私底下研究面包,幸好老三媳妇是个有成算的,人家的真本事握在自己手里呢。郑老头又说了冰玉冻的事儿,郑宇西想如果永安镇就自己家做,应该会不错,到时候带上两个孩子一起帮忙就是了,郑宇东和郑宇北虽有些不甘心,不过难两全,就算一起做,一个月还赚不了他帮工的钱,还省心,想想也就同意了。
柳灵儿交了些钱给郑老太太,让她做每日的伙食安排,以及一些急用,郑老太太每次用了什么用了多少都让郑老头记好了,等柳灵儿到县城了就给她看,告诉她还剩多少。郑老太太这段时间和李嫂子做伴,也有人聊天,有人一起逛街,过得很是舒心,得知了李嫂子和翠丫的遭遇,对二人更是怜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