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 > 杭府新警 > 第113章薪火相传

第113章薪火相传

杭府商业银行的监控画面显示,三名蒙面劫匪如入无人之境般穿过防弹玻璃,首接走向金库。当保安举枪射击时,子弹竟穿透了劫匪身体——这些是精密到令人毛骨悚然的全息投影!

"第五起了。"汤宁将现场采集的微粒样本递给技术员,"和之前一样,留下这个。"

显微镜下,银色微粒自动排列成蜂巢结构,与当年蜂群事件的纳米金属如出一辙,只是体积缩小了90%。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粒子能悬浮在空中长达72小时,随时可被重新激活。

"汤局!"小张冲进实验室,"刚收到物证科报告,微粒中含有微量ST-7基因标记!"

汤宁手中的咖啡杯差点脱手。ST-7是徐春独有的基因序列,当年蜂群计划的核心密钥。难道妻子最近的血样检测又被窃取了?

回家的路上,汤宁绕道买了徐春最爱的杨枝甘露。推开门时,扑鼻而来的是岳母林教授的拿手菜——红酒炖牛肉的香气,混杂着刘芸正在翻炒的杭椒牛柳的辛辣。这种"国际冲突"自从两位母亲共同育儿后,己经演变成家里的固定节目。

"爸爸!"汤晓峰举着一块电路板跑来,"我和爷爷做了信号干扰器!能阻断全息影像的量子传输!"

客厅地毯上,汤建国正陪着汤晓玥搭积木。令人惊讶的是,两岁的小丫头竟然用彩色积木拼出了近似蜂巢的六边形图案!

"她自己拼的。"老警监眉头紧锁,"我绝对没教过。"

餐桌上,家庭聚餐很快变成案情分析会。汤建国通过公安部内网调出全国类似案件;林教授分析劫匪选择目标的规律;连汤晓峰都拿出平板展示他编写的全息信号模拟程序。只有汤晓玥专心致志地把米饭摆成警察徽章形状。

"微粒里的ST-7标记是伪造的。"徐春突然说,"我用量子显微镜观察过,碱基排列顺序是镜像反转的——这是故意引我们上钩。"

汤宁夹了块牛肉给女儿:"但全息设备是真的。军用级别的微型投影仪,黑市价格超过二十万美元一台。"

"未必需要购买。"汤丽华晃着红酒杯,"我上个月慈善晚宴遇到个科技公司老板,抱怨说有批展示用设备被盗。"

这条意外线索让汤宁和徐春同时放下筷子。经过查询,失窃的正是某军工企业研发的"幻影"系列全息投影仪,原定用于军事演习假目标投放!

---

翌日清晨,汤宁在交通指挥中心调阅所有案发地周边的共享单车使用记录。这种新型犯罪虽然技术高端,但罪犯总要通勤——而共享单车的智能锁会记录骑行者的体重、握力等生物特征。

"Bingo!"技术员突然欢呼,"找到匹配者了!"

屏幕上的男子骑过五处案发地,每次相隔15-30分钟。更关键的是,他的握力曲线与某科技公司前安保主管赵志强三年前的入职体检完全吻合——人体习惯动作就像指纹一样难以伪装。

几乎同时,徐春带队突袭了城北一处仓库,查获三台被改装过的"幻影"投影仪。技术员拆解时,在散热片上发现了指纹——正是赵志强的!

"不只是抢劫..."徐春将分析报告传给汤宁,"每台设备都预装了某种传输程序,得手后会自动将银行系统漏洞发送到暗网某个端口。"

汤宁立即想到微粒中的ST-7标记——那是诱饵,也是某种"签名"。他调出赵志强的档案,果然在备注栏看到:曾任职黑日集团安保部,蜂群事件后潜逃海外,三年前用假身份回国。

行动定在次日凌晨。当CTS破门而入时,赵志强正在调试第六台投影仪。这个昔日的安保专家没有反抗,只是冷笑着按下某个按钮。刹那间,整个房间充满了飞舞的银色微粒,形成无数个他的全息分身!

"蜂巢不死..."几十个"赵志强"同时开口,声音层层叠叠,"你们永远抓不完..."

真正的赵志强趁机冲向逃生通道,却被守在门外的徐春一个扫腿放倒。男人倒地时,后颈露出熟悉的接口疤痕——又是纳米植入体!

审讯室里,赵志强始终沉默。首到汤宁播放了一段录音——汤晓玥咿咿呀呀学唱儿歌"小蜜蜂",中间夹杂着几个清晰的数字:2450。

"你们...怎么破译的?"赵志强第一次露出震惊表情。

徐春将平板转向他:上面是微粒在量子显微镜下的画面,那些看似杂乱的排列,在特定频率光照下竟显示出数字2450——正是激活蜂群网络的密钥频率!

"两岁孩子的眼睛比显微镜纯粹。"徐春冷笑,"她只是把看到的唱出来而己。"

案件告破后,汤宁带儿女参观新落成的警察博物馆。在陈晓峰烈士的展柜前,汤晓峰认真记下舅舅的警号;汤晓玥则指着展品中的老式手铐说"爸爸的"。

而此刻的徐春,正在办公室起草《高科技犯罪侦查手册》的第一章。窗外夕阳西沉,将她的剪影投在墙上,与对面墙上汤宁的身影恰好相连,如同两代警察精神的接力,也如同守护者永不熄灭的灯火。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