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领着曹商儿子曹正回到漆园庄家寨。
田珞离去,惠施亡故,曹商被斩,那些熟悉的身影不再。庄周在前书房内,眉头紧锁,往日的欢声笑语似还在耳边回荡,可眼前却只剩孤寂。
庄周并未沉沦于悲伤。他继续教学,在讲堂上挥洒智慧;他日夜读书,沉浸于知识的海洋;他伏案著述,将所思所想诉诸笔墨。对着日月星辰,他反思人生。他的视野如山谷,宽广深邃;他的胸怀似大海,辽阔包容。思想在岁月沉淀中,抵达更高境界。
在南华山脚下的庄家寨,庄周手持竹简,身形清瘦却气质超脱。
讲学时,庄周席地而坐,面前围聚着求知的学生。他目光温和,声音不高却掷地有声,讲述着天地至理,似能洞穿人心。
夜晚,昏黄烛火下,他潜心读书,眉头时而轻皱,时而舒展,仿佛与书中古人对话。
著述的日子里,庄周对着日月沉思。清晨日光洒在他身上,似为其披上金衣;夜晚月光如水,照映着他奋笔疾书的身影。他的视野,如同山谷般宽广深邃,能容纳世间万物;胸怀恰似大海,可包容一切悲喜。
看透世事的庄周,不再执着于世俗功名。他觉得这世间污垢重重,人心难测。既然无法与世俗之人畅快交流,便转身投入幻想天地。
在内心世界里,他化为鲲鹏,扶摇首上九万里。《逍遥游》从他笔下诞生,那是苦闷心灵的呐喊,是对自由的热切追求。
《逍遥游》如一颗璀璨星辰,在中国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其独特文风,凭借奇特想象与浪漫色彩,借生动比喻阐述深刻哲理。它承载着庄周对精神绝对自由的向往,对顺其自然的追求,给予现代人无尽智慧启迪。
漆树林在大风里摇荡,枝叶发出”萧萧”声,似在低诉着这世间的纷扰。夜色浓稠如墨,唯有点点星光努力穿透,洒在这片土地上。
茅屋中,案几上笔墨铺开。庄周身着青色素袍,长发随意束起,神情专注地挥毫著书。
蔺且与耕子静坐一旁,目光紧紧落在庄周笔下,那一行行字似有魔力,牵引着他们的心神。
耕子心思活络,他此前仔细打听了庄先生去葬惠施的种种细节,探听了先生在对待曹商的种种表现。在他的观察中,庄先生并没有颠覆楚国的言行。他办学不过是为求生计,与楚国那些权谋之事毫无瓜葛。此刻,心中疑问难抑,他抬头望向庄周:“先生,何为逍遥?”
庄周微笑着将目光投向 蔺且。
蔺且思索片刻后开口:“师父,‘逍遥’也写作‘逍摇’吧?依我看,逍遥是悠游自得之态;‘逍遥游’便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行动。”
庄周微微点头,神色转为凝重:“如今,战马嘶鸣震天,枪刀碰撞刺耳。天下陷入大乱,鲜血汩汩流淌成河,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当官者贪欲无尽。我所能做的,便是著书立说,让人们摒弃贪欲,守住那颗清正无为的心。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源上平息战乱,让天下苍生过上安稳和乐的日子。人若去掉私欲,便不会被世俗所困,方能逍遥。” 言罢,庄周又将目光落回竹简,继续书写:“南方大海里有条大鱼,名为鲲。鲲身长达数千里。而后它幻化成鸟,名为鹏。鹏的脊背亦是绵延数千里,振翅高飞时,展开的翅膀仿若天边翻涌的云朵。”
耕子听着,面色渐渐涨红,神情激动。
“鲲鹏体型硕大无比。鹏翱翔于九万里高空,身下清风疾掠。凭借风力,背负青天,无阻无挡。风起之时,大鹏自北海往南海而去,击起千层浪。它借着升腾的旋风,扶摇首上九万里。大鹏展翅,气势磅礴,力大无穷且意志坚定。它善于借助长风,心怀高远志向,执着追求理想,有着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意志。”
耕子再也按捺不住,起身感叹:“这是何等的阔大雄壮啊!”
在漆林中的夜晚,庄周的话语与笔下的文字,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两个年轻人内心的迷茫,也似一阵劲风,吹动了他们对未来、对逍遥境界的向往。
蔺且一脸崇敬,眼中光芒闪烁,大声赞道:“大鹏形象定会影响深远,它定会成为华夏民族的精神追求,成为炎黄子孙的象征。我喜爱大鹏,叹其力量,赞其志向高远。”那声音在殿中回荡,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与热忱。
庄周微微颔首,提笔继续书写,神情专注。”蓬间雀,山中雾气,飘飞的灰尘,大至‘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小至‘抢榆枋而止’的蜩与学鸠,都有所依托,未达绝对自由之境。小麻雀飞行、知识、境界,都无法与大鹏相比。小麻雀不了解大鹏,故而嘲笑。小麻雀于大鹏,只是陪衬。蝉和小斑鸠有所待,与大鹏不过大小有别。大鹏展翅,是逍遥吗?”写完,他抬眼看向两位学生。
二生对视一眼,异口同声答道:“当然逍遥了。”声音清脆响亮,透着笃定。
庄周轻轻摇头,嘴角泛起一抹笑意,似在笑学生的懵懂:“大鹏远远达不到‘逍遥’的标准。”
耕子眉头微皱,满脸疑惑:“先生,您所讲的逍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庄周再次挥笔,字迹飘逸洒脱。”朝生暮死菌类,不知一日时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鸣蝉,不懂一年岁月,此为短命。楚国南方有棵大椿树,以五百年为一春,五百年为一秋。上古还有更大的大椿树,以八千年为一春,八千年为一秋,此乃长寿。彭祖以长寿闻名,人们与其攀比,可悲可叹!”
“是啊!”二生微微低头,若有所思,深有感触。
庄周放下笔,缓缓起身,踱步到窗边,目光深邃:“朝菌、蟪蛄与冥灵、大椿树相比,普通人与彭祖相比,蜩、学鸠与大鹏相比,不过大小有别。从‘无待’角度看,即便长寿的冥灵、大椿、彭祖,仍受‘知’‘年’限制,未达完全自由。世人大多认识不到,徒然感叹人生短暂,羡慕彭祖高寿,实在可悲。”
蔺且和耕子站在一旁,用羡慕的目光看着庄周。灯光照在庄周身上,勾勒出他修长的身影,似有仙人之姿。那一瞬间,二生仿佛看到了思想的光芒,引领着他们踏入一个深邃而又奇妙的精神世界,去探寻那名为“逍遥”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