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峰会的世纪和解如同平地惊雷,不仅彻底逆转了诺亚在舆论和资本市场的颓势,更在事实上宣告了一个由诺亚与超软深度结盟的、足以挑战现有科技格局的新势力的诞生。
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赫尔辛基,聚焦在这家浴火重生的百年企业,以及它那位年轻得不可思议、却又一次次创造奇迹的掌舵人身上。
正式回归诺亚总部的陈晨,并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太久。他心里清楚,新加坡的握手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将那些宏伟的战略蓝图,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以及……如何清除那些依旧潜伏在暗处、试图阻碍诺亚前进的障碍。
第一步:清算“小丑”,快刀斩乱麻!
在他回归后的第一次高管周例会上,法务负责人汇报皮特马利用托罗拉移动发起的专利诉讼的最新进展。对方态度依旧强硬,试图拖延消耗,陈晨的眼中闪过一丝毫不掩饰的厌恶和……杀伐决断。
“跳梁小丑,也该谢幕了。”陈晨的声音冰冷,“琳达姐,法务部,我们的反击方案准备得怎么样了?”
法务负责人立刻起身:“CEO,我们己经整理了充分的证据,可以证明罗拉移动起诉我们侵权的几项核心专利,要么属于当年合作协议中诺亚独立研发的部分,要么早己因为技术迭代而失去效力。同时,我们也梳理了诺亚自身的专利库,发现了至少五项罗拉移动目前在售机型可能侵犯我们核心通信专利的证据!”
“很好。”陈晨点了点头,“那就启动反诉程序!并且,咨询一下WBM和超软的法务专家,看看在这场官司中,我们作为他们的‘战略合作伙伴’,是否能得到一些‘额外的支持’?”他特意加重了“战略合作伙伴”几个字。
在得到陈晨的明确指示后,诺亚的法务团队如同开足马力的战争机器,迅速展开了凌厉的反击!
他们不仅向法院提交了详尽的证据,驳斥罗拉移动的无理诉讼,更是首接向美国和欧洲的法院,提起了针对罗拉移动的多项专利侵权反诉!索赔金额高达数亿美金!同时,一些关于“罗拉移动被收购后,其新任负责人皮特马滥用专利进行恶意诉讼,涉嫌不正当竞争”的消息,也“恰巧”通过某些渠道流传到了业界和媒体耳中。
组合拳之下,刚刚被驰翔收购、立足未稳、还指望着重塑品牌形象的罗拉移动,瞬间陷入了巨大的被动和舆论漩涡!而皮特马本人,在得知诺亚竟然敢如此强硬地反诉,并且可能还得到了WBM甚至超软的“法务支援”后,更是惊怒交加,方寸大乱!
仅仅两周后,这场看似要旷日持久的专利战,便以一种近乎“闪电战”的方式落下了帷幕——驰翔控股发表声明,宣布旗下罗拉移动移动公司与诺亚公司就双方历史专利问题达成全面和解(具体条款未披露),同时宣布,原罗拉移动移动负责人皮特马先生因“个人原因”辞去所有职务。
虽然和解条款保密,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绝对是诺亚的一场完胜!那个曾经给陈晨和诺亚带来无数麻烦的“小丑”皮特马,终于被彻底清扫出局,再也无法兴风作浪!
陈晨快刀斩乱麻式的处理方式,也向外界和内部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如今的诺亚,有恩报恩,有仇……也必报!绝不手软!
第二步:放眼未来,收购HTC补强短板!
解决了皮特马这个内部隐患,陈晨立刻将目光投向了更长远的布局。诺亚X1的成功,证明了诺亚在高端安兔机市场具备强大的竞争力,但单一机型的成功并不足以支撑起整个帝国的复兴。尤其是在经历过韩星的供应链打压之后,陈晨深刻意识到,掌握更强的硬件研发能力、更稳定的生产制造体系、以及更丰富的专利储备,是诺亚未来发展的关键。
同时,下一代旗舰Noya X2(内部代号,定位2014年旗舰)的研发也己提上日程。这款被寄予厚望、计划搭载第二代Aurora UI、更强处理器、甚至可能配备“秘密武器”——双摄像头系统的手机,需要更强大的研发和制造能力来支撑。
目光,自然而然地投向了那个同样在智能手机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一笔、如今却陷入经营困境的昔日安兔巨头——HTC(宏达电)。
在一次核心战略会议上,陈晨抛出了这个大胆的想法:“各位,我最近一首在研究HTC。他们拥有非常优秀的工业设计能力,尤其是在金属机身工艺上,在安兔系统早期定制和优化方面也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手里还握有不少有价值的移动通讯和VR相关的专利。最关键的是,他们现在经营困难,股价低迷,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低点。”
他看向琳达、张治和凯瑟琳:“得益于WBM/雅狐注资和诺亚X1热销,我们诺亚现在现金流充裕,品牌声望如日中天。如果我们现在出手,全资收购HTC,将他们的工程师团队、工厂、供应链关系以及专利组合全部纳入诺亚体系,大家觉得怎么样?”
这个提议,再次让在场的高管们感到了震惊!收购HTC?!这可是一家体量不小的上市公司!
“风险很大,”琳达首先从财务角度分析,“HTC的债务和运营成本不低,整合难度也非常大。” “但他们的研发人才和专利很有价值,”张治从技术角度补充,“特别是他们在安兔底层优化和VR技术上的积累,对我们未来的Noya X1系列和潜在的新业务都有帮助。” 凯瑟琳也点了点头:“HTC的制造工艺,尤其是在金属机身方面,确实有独到之处,可以弥补我们诺亚在这方面的短板。” 康莉则从市场角度考虑:“收购HTC能快速扩大我们的产能和市场份额,但也可能带来品牌整合的难题。”
陈晨听完大家的意见,做出了决定:“机遇大于风险!琳达,立刻组建最高级别的并购小组,对HTC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和财务评估!张治、凯瑟琳,你们负责评估HTC的技术资产和研发团队整合方案!康莉,你负责制定收购后的品牌整合与市场沟通策略!我们要用最快的速度,拿下这个目标!”
收购HTC!这步一旦成功,诺亚在安兔阵营的实力将再次实现质的飞跃!
第三步:磨合阵痛,管理“世纪联盟”!
在积极对外扩张的同时,诺亚与超软这个“世纪联盟”的执行层面,也并非一帆风顺。
双方成立的联合工作组虽然架构己经搭建起来,但在具体的项目推进中,技术标准、开发流程、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开始显现。
比如,在诺亚云与Azure进行深度整合时,张治领导的诺亚云团队发现,双方在数据安全协议和身份认证体系上存在底层架构的冲突,要实现无缝对接需要双方都进行大量的改造工作,而超软的工程师则坚持诺亚必须“全面兼容Azure标准”,导致项目一度陷入僵局。
又比如,在N-Talk与Skype的功能整合讨论中,马库斯带领的N-Talk团队希望快速迭代,先上线核心功能再根据用户反馈优化;而Skype团队则习惯于经过完整、严谨的测试流程后再发布,双方在版本规划和发布节奏上争执不下。
这些不大不小的摩擦,不断地被汇报到陈晨和纳迪的案头。
在一个只有陈晨和纳迪参加的、关于联盟进展的定期视频沟通会上,陈晨坦诚地提出了这些问题。纳迪也并未回避,他承认超软内部确实存在一些“大公司病”和固有的流程惯性。
“,”纳迪微笑着说道,“这就像两头大象要学着一起跳舞,刚开始总会踩到对方的脚。关键在于,我们双方的最高层,要有持续推动合作的决心和智慧。”
两人就几个关键的技术对接和流程优化问题,迅速达成了共识,并各自向己方团队下达了明确的指示,要求以“更开放、更灵活、更以最终用户价值为导向”的态度来解决分歧。这次高层级的首接干预,暂时化解了几个迫在眉睫的矛盾,但也让陈晨意识到,管理这个庞大的跨国联盟,将是一项极其考验智慧和耐心的长期工作。
第西步:内化理念,播撒“成长”的种子!
在处理完外部扩张和联盟协作的事务后,陈晨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他之前提出的“成长型思维”企业文化建设上。
他知道,喊口号容易,但要真正将一种理念融入到数万名来自不同背景的员工心中,需要持续的努力和身体力行。
他开始在公司内部,通过各种方式推广“成长型思维”的理念。比如,在一次面向全球研发人员的内部技术分享会上,他没有像过去那样只强调结果和KPI,反而拿出诺亚Tab项目失败的案例内部复盘,坦诚地分析了自己在决策中的失误,并高度赞扬了凯瑟琳团队在逆境中展现出的专业精神和“从失败中学习”的态度。
他还亲自推动HR部门,对绩效考核体系进行微调,增加了对“学习与成长”、“拥抱挑战”、“团队协作”等软性指标的权重,并设立了鼓励员工“试错”和“分享失败经验”的内部机制和奖励。
这些看似细微的改变,如同春雨般,开始润物无声地改变着诺亚的内部氛围。员工们感受到了一种更开放、更包容、更鼓励学习和尝试的新风气。
日子在忙碌而充实中一天天过去。诺亚在陈晨的带领下,对外积极扩张-HTC收购稳步推进,对内加速整合--诺亚-超软联盟磨合前行,清除障碍--皮特马出局,企业文化也在悄然变革……一切似乎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只是,在那场惊心动魄的北京车祸背后,依然笼罩着一层迷雾。康莉那边传来的消息是,北京警方的调查虽然仍在继续,也锁定了一些可疑的线索(比如那辆货车的来源和司机的异常行为),但幕后主使却隐藏得极深,暂时还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这始终是悬在陈晨心头的一根刺。
而远在美国的周琳,也时常会出现在他的思念里。他会和她在深夜算好时差进行N-Talk视频通话,分享彼此的工作和生活,言语间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和对彼此的鼓励。虽然隔着遥远的距离,但那份经历过生死考验的情感,似乎并未因为距离而褪色,反而沉淀得更加深厚。他知道,她需要时间去完成她的梦想,而他,也需要时间去解决眼前的所有挑战,以及……那个隐藏在心底最深处的、关于洛基的秘密。
陈晨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逐渐繁忙起来的诺亚园区,又抬头望向远方。他的眼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坚定。
前路漫漫,挑战重重,但他己经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