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时间是几进制的? > 第90章 你知道吗,我们其实违反了一个定律

第90章 你知道吗,我们其实违反了一个定律

“初,你觉得我该同意将桂世界的林悠也认作我的妹妹吗?”姜楠朴素一般的问句,不像是之前的她。

我印象里的姜楠是自已很有主见,主要是我基本“被迫营业”,对这个两个时空的交往处于懵懂无知的阶段吧。

“如果你想认她做妹妹就可以呀,对于我来说的话,我觉得还是可以认她做妹妹的。”

我知道我的内心也是犹豫跟矛盾的:

一方面桂世界的林悠也是林悠吧,我想不出来她们会有什么大的差别,如果你要说血缘关系,那肯定是有的;你要说共同记忆,似乎从这件事之前,她们其实就是同一个人?我对自家妹妹肯定偏心,出于此点,我还是希望姜楠去认桂世界的林悠呗,至少那边对于她(姜楠)来说才是更加真实的。

而另一方面,我也更偏心这个世界的妹妹,因为对于我来说,这个世界的林悠估计才是我的妹妹,肯定是希望她开心呀。如果姜楠同意了收她那个世界的林悠做妹妹的话,那么也许会顾此失彼,特别是相对于另一个世界来说,我们的交际是如此有限。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我肯定不希望这件事变成“举一反三”一般,因为我设身处地想的话,如果让姜楠同意那个世界的“我”也是我的话,我不知道怎么诉说,因为好像真的不是同一个人了,我跟他已经思想不互通了。但是我好像在“与姜楠在一起”或者“未来陪伴”方面完全不敢下永恒的承诺吧。

“你的回答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呢。”姜楠看着这个答复,林初应该认识得到这个问题的内涵吧,一方面像是是成全,一方面像是占有欲。其实挺有感觉的,林初是那种感觉有点见面的时候才表现出占有欲,一旦让他一个人思考这些问题,总是表现出一股“成全”的滋味。不过,这样也许挺好的。

“那继续搁置这个问题吧,要是哪一天迫不得已了我再考虑考虑。”姜楠说道,“不过,目前来看,应该不会有那一天的。”

“我最近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理论:六度空间理论,也叫六度分割理论,小世界理论。该理论的官方语言是: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6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总结一下就是:世界上,通过六个人就可以认识完所有人。”

“你信这个结果吗?”

感觉好奇幻的一个理论呀,感觉极其地不科学似的。“不太相信。”

“那,先回答一下一个问题,你觉得在我们两个世界的其他人是同一个人吗?”

“不是吧。”虽然感觉好像其实没有影响到其他人呐。

“其实这个理论其实是偏数学的社交理论吧。有一个说法是人的原始部落一个部落人口是趋于150(在此添写“左右”二字是病句,楠日记批注)的。所以有一个模型是建立在现代社会沿袭基因里的社交传统,会形成150人左右的亲友圈,从内到外的关系淡化。在目前社交软件已经基本普及的当下,人结交的平均人数应该可以更多。”

“直接说150,我们可能会觉得不现实。其实我们有时候会忽略我们其实很容易达到这个人数的结识目标。就拿我们班举例,53个人,初中如此,我们约化成50个人,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意味着至少要认识100个人(人数不足50的话可以用老师来补数,此处按照有记忆后的开始计数,所以忽略了幼儿园的部分)。如果再往后接受教育,高中大学等,人数会叠加。我们的邻居,或者有的同学的父母,亲人等。所以对于目前而言150很容易实现。”

(姜楠批注:此处没有深究关于各年龄阶段分布与结识人的数量的关系,即一个婴儿不可能结识如此多的人,甚至称作“结识”都有待商榷,所以应该考虑总年龄阶段认识的“平均数”,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应该是某种加权平均;此处也没有讨论“结识”的分割范围,按照我们潜意识而言,一般默认是有所交际关系的建立,但是该理论从字面意思好像包含,我们认得的名人,毕竟我们甚至能记住名字,更甚者,能记住脸与生日爱好职业等更多的信息。)

“就按照150来计算,那么你能认识的人就是150的6次方,详细的计算可以用计算机。但是有个简单方法是100的二次方是一万,那么100的六次方就是一万乘以一万乘以一万得一万亿。这已经比全世界目前的人口多了几个数量级了。(姜楠批注:从数学层面来讲容错率极高的一个理论。)”

“所以,这样你相信这个理论了吗?”

“嗦嘎.jpg(林悠牌“茅塞顿开”图片,邓敏出版制作)。”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理论,没想到,我就轻而易举找到了一个反例。”

啊,所以说了这么多,还举了这么多例子跟数据,结果是错的?

“那就是我们俩的世界的人互相认识并不满足这个理论。我们延续(姜楠批注,此处原话顺口了,应该是沿用)刚的数据分析。而且你也认同了两个世界的人并不是同一个人。而我又是两个世界的唯一关系纽带,也就是说,两个世界的人无论如何都要经过我才能认识另外一个世界的人。”

“那么六度空间所能涵盖的人口数量大致应该满足:桂世界的人通过n个人认识我,再由我认识的你们,通过4-n个人认识(姜楠批注,n为整数且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4),那么结果应该是同200的4次方一个数量级的。”

“此时呢,200的4次方计算可得为16亿(林初批注,200的4次方能化用姜楠的计算方法,200是100的2倍,100乘以100得到一万,再乘以一万得到100的4次方即一亿,易得200的四次方结果为16亿),不足以覆盖两个世界的人口。”

“结论就是,我们违背了一个小世界里本该成立的理论模型。”

说实话,我无不再次为姜楠同学的学习和认知能力再次感到叹为观止。我最近都有一种错觉,我开始接触到了属于我人生的“知识理论”的“寒武纪”阶段。无论是从小学三科学习转为目前六科的学习,还是目前跟他们打交道。

就两个世界的相关探索而言,这一点上我贡献感觉极少。早期,在姜楠与白君露的多日探索下得到的三个见面条件,目前又被她们(包含林悠)定为了“三大前提定律”,听她们说的意思是对两个世界的相处模式可以建立系统化的研究所取的高大上的名字,美其名曰“异世界研究协会”。

(还有内部官宣个帖子:

异世界研究协会

会长:姜楠

副会长:白君露

会员:林悠

记录员:林初

协会目的:研究世界“初”与世界“桂”的本质与联系。最终实现永久与稳定的互通有无。)

这个人员名单呢,除我以外,其实已经感觉是目前能达到的高水平理论研究了。

比如会长姜楠,已经属于“传说学霸”的那一类了,就是连续霸榜那种学霸,甚至有时候是断崖式的霸榜。

副会长白君露,她的自制力跟学习能力简直跟姜楠如出一辙。要说的话,就是白君露同学不太像姜楠那样广泛涉猎。属于“一等学霸”范畴。

林悠的话,得从学霸范围里剔除。不过她的创新能力,即鬼点子是真的丰富。这也从一方面补充了两个世界相互来往的“实验数据”。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