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见多识广 >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万历末年现状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万历末年现状

洪武二十一年,四月份在去了嘉靖朝后,老朱就又停了一段时间。

主要是他每次去别的朝代,石碑都得停工。

这一停工,每天那么多的经济损失,他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毕竟损害的可不仅仅是现代那边的利益,他自己的洪武大明朝,以及其它正在与现代进行贸易的朝代都要利益受损。

像大朱棣的永乐朝如今也跟现代贸易,主要是云峰集团在入驻,洪武朝这边吃肉,他那边跟着喝口汤。

而且石碑每天得二十四小时运输各类物资,所以现代那边都安排了计划表。除了科学家以外,还有大量的物流从业人员每天都在开工。

老朱这一拍脑袋想去别的朝代逛一逛,所有的计划表就得重新安排,还得根据老朱的时间来做。

虽然到了2033年,这些东西都可以用AI算法来解决。

但还是给人家添麻烦。

因此老朱决定还是消停些,每天看看大明如今的变化也是好事。

便这样时间也慢慢来到了洪武二十一年十月,换算成阳历的话也就是公元2033年11月份。

老朱去了一趟万历朝,不过在此之前,他先去了嘉靖朝,把已经登基做了个将近半年皇帝的朱载坖给提溜了过来。

毕竟那是万历他爹。

还是跟上一次一样,蓝鲸10运输机,这架飞机甚至都没有带回洪武,而是就停在现代,方便老朱随时出发去其它大明王朝。

去了万历年后,老朱再一次控制了吉王府,拆了万历朝这边吉王府的库房,把蓝鲸10带了过来。

万历的吉王府跟嘉靖时期的吉王府情况差不多。

如今正处于上一任吉王死了,朝廷的袭爵册封还没有下达,新一任吉王还没有上位的中空期。

特别是万历这货向来怠政,第五代吉王朱翊銮都死了快三年,连朱翊銮的儿子都死了,才把他的孙子朱由栋册封为第六代吉王。

因而现在的吉王府其实是由目前的吉王世子朱由栋控制。

老朱询问过他,现在是万历四十七年十月,离万历去世,也仅仅只有九个月的时间。

得知时间节点,老朱没有耽搁,令人留守长沙看住石碑,自己进了飞机。

飞机轰隆隆起飞,在吉王世子朱由栋惊骇的目光中很快便如火箭般向着北方而飞去,留下王府中人跪地叩拜。

“我们只有一天时间,把该安排的东西都安排好,别耽搁了行程。”

老朱倚靠在舒适的座椅上,对旁边的隆庆帝朱载坖道:“你儿子这些年办的事儿,你在飞机上也好好看看吧。”

“是,太祖。”

朱载坖手里一堆万历的资料。

上次去洪武,其实他并没有看多少他死后的事情,更多的还是了解很多新东西。

如今倒是有时间好好研究一下,自己那儿子到底是个啥玩意儿了。

两个小时后,朱载坖面露难色道:“太祖,是孙儿管教无法,回去之后,孩儿必定对他严加施教。”

“你自己看着办就是。”

老朱没有说话。

严格来说万历的性格后世早就分析过无数次,他也看过。

最主要的还是李太后、冯保、张居正对他的打压和教育过盛,以至于亲政之后有了叛逆之心。

但这并不是他怠政的理由。

要知道他摆烂的这二十八年里,造成的是朝政混乱,民生困顿,大量事情堆积难以处理。

不提官员任免、经济军事等这类国家大事,单说各地挤压的案件就非常多。

有那种犯了点小事的犯人,本来就是进牢房关几天的事情。

结果因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这三个负责全国各地所有案件核查的部门缺少官员,导致在牢房里拖了好几年才解决。

而这样的例子在万历朝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整个万历中后期突出一个问题——混乱。

管理混乱,人员混乱,制度混乱,经济自然也混乱。

可以说税虽然在嘉靖年间就已经有点收不上来的苗头,但嘉靖本人权术过于逆天,硬生生能一边修仙一边治理国家,维持大明稳定。

到了万历年间后,地方官府不是不作为,而是没法作为。

因为连地方知县、知府等基本官员都没有,让各地衙门怎么办呀?

再加上土地兼并,地主和地方衙役勾结,侵吞和隐瞒税款,自然造成税收暴跌。

如万历七年张居正改革后,一年正常税收达到了3620万两。

而到了万历四十二年,税收仅为2128万两,即便加上不计算进国库的矿税,也才3380万两。

因此万历怠政的后果其实就一个,那就是政府停摆,整个国家从上到下,没有多少管事的人,即便有也数量很少,需要到处疲于奔命。

等到泰昌帝继位,好不容易拨乱反正的时候,他又很快驾崩了。上来一个木匠皇帝,又再上来一个又菜又爱玩的崇祯。

大明就这样活活被玩死。

所以明亡于万历,也是一件公认的事情。

如果不是万历摆烂,造成国家混乱的话,以张居正死后留下的大好景象,皇帝即便短命一点,恐怕也没那么快被折腾光。

飞机徐徐盘旋进了北京城上空,然后慢慢下落,目标向着那庞大而深邃的北京紫禁城。

两个飞行员技术熟稔,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落到了乾清宫外广场上。

相比于嘉靖时期还算守卫森严的皇宫,万历这边的守卫就可以说是相当松懈了,直到运输机下落,轰隆隆的声音传遍整个北京城,他们才后知后觉。

老朱站在窗户口,看到下面的皇宫宿卫零零散散地冒出来,然后又开始呼朋唤友,不一会儿各宫殿广场上就是人,好奇地抬头看天。

这一幕看得老朱头皮发麻,只觉得真想一大耳刮子对着万历抽过去。

皇宫守卫竟松散至此?

也难怪会出现梃击案这么离谱的事情发生。

很快飞机降落到了乾清宫外广场上,飞机机舱门打开,老朱和隆庆帝气冲冲地走出去。

环顾四周,周围全都是好奇围观的卫士,而且都无一人敢靠近询问。

估计要么是没主事之人,要么是被飞机吓到了。

见此老朱直接带着隆庆帝迈步往乾清宫,直到此时那些卫士才后知后觉,拔刀怒斥道:“尔等何人。”

“哒哒哒哒哒!”

迎接他们的是毛骧的子弹,不过倒也没朝着人射,而是对着天上射。

巨大的枪声把众人吓了一跳,连连后退惊恐不已。

毛骧呵斥道:“瞎了你们的狗眼,太祖陛下和隆庆帝在此,谁敢造次?”

诸多卫士面面相觑,一时竟不敢阻拦。

老朱迈步进了乾清宫,殿内十分静谧,连蜡烛都没有点,怕是乾清宫内政制度早就已经崩坏。

嘉靖再不济,也会在西苑和乾清宫召开内阁、六部、司礼监的小朝会。

而万历常年宅在宫中,别说召集众人开会,就算是司礼监呈上来的奏折,他也是一个不批,导致政务全方面停摆。

此时乾清宫早就冷清下来,作为明朝历代皇帝寝宫,万历也就早年住在这里,后来移居西暖阁,也就是养心殿,到晚年如今住在启祥宫,也就是太极殿。

因而乾清宫除了太监宫女偶尔打扫一番以外,就连看守的卫士都没有多少。这些人零零散散,拢共才那么十多人,还是日精月华门的守门兵丁。

等老朱进去后,穿着龙袍的隆庆帝看向离他七八米开外,站得最近的几名万历禁卫士卒说道:“朕是隆庆,汝等去向万历禀报此事,再去找宫中认识朕的老人过来。”

“这.......”

“还不快去,若是不执行朕的旨意,待证明了朕的身份,汝便是死罪!若是去了,那就是有功。”

隆庆帝呵斥道。

那些人便只好离去,去找上司报告情况。

事实上现在皇宫内各巡逻值守卫队有不少人正往乾清宫的方向赶来。

那么大的飞机降落到宫里,巨大的轰鸣声音,又不是都是聋子和瞎子,自然能够听得到情况。

因此仅仅片刻功夫,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就先到了。

他值守在启祥门,负责万历的安危,不过他也就是个看门的,真正掌权的是李恩和卢受两个大太监,所以他被派来看看情况。

过来的路上已经听到有人汇报,到了乾清宫,骆思恭好奇地向里面张望。

“看什么看?”

毛骧等诸多洪武卫士见他鬼鬼祟祟,便拿枪口对准他道:“进来。”

骆思恭只好进来,他自然知道火器,也感觉那步枪就是火器,便老实点迈入殿内,说道:“我是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

“你认识朕吗?”

朱载坖并没有跟老朱坐在龙椅上,而是坐在殿中的椅子上看向门口。

骆思恭打量着他,然后脸色微变,跪下道:“臣参见先帝。”

他其实没有见过朱载坖,朱载坖死的时候骆思恭还小,也就五六岁大,但作为万历的亲爹,朱载坖有画像保留在宫中。

骆思恭是锦衣卫指挥使,每年朱载坖的生日和忌日万历都得去祭祀,他跟着过去自然也看到过画像模样。

“吾儿翊钧呢?”

隆庆问道。

骆思恭忙道:“回先帝,陛下染有重疾,不便走动。”

“哼,你去告诉他,也把朕来的事情传出去,把内阁和六部所有人都叫来,纵使有疾,抬也给朕抬到乾清宫!”

隆庆不悦道。

“是。”

骆思恭忙不迭退了出去。

出来后诸多卫士围上来,他说道:“这是先帝来了,快去通知首辅。”

众人一哄而散。

老朱在乾清宫内硬是等了快半个时辰,才有人过来。

内阁首辅方从哲,户部尚书李汝华,刑部尚书黄克缵,工部尚书周嘉谟。

其余还有吏部右侍郎史继偕,户部左侍郎李长庚,礼部右侍郎孙如游,礼部左侍郎何宗彦,兵部左侍郎魏养蒙,左都御史张问达。

这就是目前大明所有的高级官吏,林林总总加起来,只有十个。

实际上是十二个。

还有吏部尚书赵焕,兵部尚书黄嘉善。

但78岁的赵焕久在家中养病,历史上下个月就病逝了。72岁的黄嘉善也久病,没法来工作。

就这还是今年万历通过了几项人事任命的结果。

不然换到去年,也就是万历四十六年的时候,情况更加触目惊心。

整个内部加六部尚书和侍郎,只有五个人在办公。

一个内阁首辅方从哲。

一个户部尚书李汝华,兼任吏部兵部事。

一个工部尚书周嘉谟,兼理都察院。

然后就是兵部左侍郎崔景荣加刑部左侍郎张问达协助三人处理六部事宜,出现了五臣摄九印的奇观。

除此之外,都察院体系也几乎崩溃。

作为查出贪官污吏,监督各部事宜的部门,都察院的御史定额为一百多人,但当时只有五个人。

五个人要全国各地跑,还得监管两京十三省所有衙门,跑断腿都做不到。

其余还有各地知府、县令空缺率也近半,大量官员空缺。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大量科举入仕的进士没有得到任命,京城等候候补的进士多达两千多人,简直是闻所未闻。

但即便是今年万历通过了几项人事任命,下面的情况也是不容乐观。

老朱看到的是一群白发苍苍的老头。

十个人里最年轻的居然是内阁首辅方从哲,58岁。

其余人全都是六七十岁的人,整个内阁和六部高级大员的平均年龄达到了68.7岁。

要不是方从哲拉低了平均年龄,搞不好得上到70。

“........”

上方不管是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还是他旁边的朱云峰,又或者下面坐着的朱载坖,都沉默了。

内阁一般三至五人,人偶尔少点倒也正常。

但六部额定为十八人,每部有尚书一人,侍郎两人处理各部事宜。

另外都察院有左右都御史以及副都御史四人。

这样正常情况下,内阁加六部大员加都察院总人数应该在二十五人左右。

现在却直接少了一大半。

就这点人手要管理整个国家的事情。

关键能处理也是好事,可处理好的奏折发到万历那去,九成都不批,根本没法执行。

也难怪有所谓“明亡于万历”的说法。

“是先帝,真的是先帝。”

73的工部尚书周嘉谟是隆庆五年的进士。

明代进士都要经过殿试,有机会面见天子,因此他是亲眼看到过朱载坖的人。

朱载坖死的太早,所以现在的模样跟隆庆五年没多大区别。

周嘉谟欣喜若狂,跪倒在地上哭嚎道:“臣周嘉谟参见先帝,先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到他确定了隆庆的身份,其余人也不再迟疑,跪下道:“先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载坖终于坐不住了,咬牙切齿道:“朱翊钧呢?没死就给朕抬过来,朕要打死他!”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