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龙王庙内的主要工作,便从最初的激情研发,逐渐转向了枯燥但却至关重要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刘大柱在林向北的指导下,开始一字一句地编写《“霹雳雷火弹”生产工艺(初稿)》和《龙王庙火药工坊安全操作守则》。他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胜在认真细致,又亲身参与了雷火弹的整个研发过程。
林向北口述要点,他则用最朴素、最首白的语言记录下来,遇到复杂的结构或者操作,就配上简单的手绘图示。比如,在“黑火药研磨”这一节,他就画了一个小人戴着口罩和棉布手套,旁边标注着“轻研慢磨,严禁撞击,少量多次,防止发热”。这些图文并茂的“土教材”,虽然简陋,却非常实用。
王有才则带领着他的“金工小组”,继续在铁匠棚里和那些“土卡具”较劲。有了旅部支援的新锉刀和卡尺,他们如虎添翼。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修改,他们终于捣鼓出了一套相对靠谱的引信壳体钻孔定位卡具和弹体底部螺纹攻丝的简易手动装置。
虽然效率依旧不高,但比起之前纯靠老师傅手感和经验,加工出来的零部件,其尺寸一致性和配合精度,确实有了显著的提升。用王有才的话说:“以前是十个里面挑不出三五个合用的,现在是十个里面,至少能有七八个八九不离十!”
孙小毛则和另外几名学员,在后院那座新修的土窑旁,专心致志地研究如何提高“精炭”的产量和质量。
他们在林向北的提示下,开始尝试记录每次烧窑时窑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变化(用插入窑壁不同深度的细铁棍,观察其烧红的程度来大致判断),分析不同封窑时间对成炭率的影响。他们甚至还异想天开地尝试在窑顶开了一个小小的观察孔,虽然差点被冒出来的浓烟熏个半死,但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摸索出了一套相对稳定的烧制流程,第二座、第三座改良土窑也相继建成投产,“精炭”的日产量虽然依旧有限,但总算能勉强跟上“霹雳雷火弹”小批量试制的消耗了。
就在各项工作按部就班、缓缓推进之际,赵刚也从一次数日的秘密外出中返回了杨村。
他带回来一个令林向北和李云龙都精神一振的好消息:“我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地方!就在杨村西北方向十五里外,有一片废弃的老鸦峪煤窑区。那里地处偏僻,山高林密,有几条废弃的矿道,虽然部分有塌方,但主体结构还算稳固,稍加清理和修缮,完全可以作为我们秘密的生产车间和火药库。而且,那里水源也还算方便,煤炭资源更是唾手可得,将来没准还能派上大用场!”
“老鸦峪煤窑?”李云龙眼睛一亮,一拍大腿,“好地方!够隐蔽!他娘的,这简首就是给咱们量身定做的秘密基地啊!老赵,你可真是咱们独立团的福将!”他立刻决定,抽调一个工兵排,由张大彪带队,先去老鸦峪进行初步的清理和警戒,为后续的“兵工厂”搬迁做准备。
这天傍晚,李云龙又溜达到龙王庙。看着学员们一丝不苟地按照刘大柱刚刚誊写出来的“生产流程图”进行操作,看着王有才拿着卡尺仔细比对着一个刚加工出来的引信零件,看着孙小毛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新出窑的“精炭”分类存放,他虽然还是觉得这进度慢得像蜗牛爬,但也不得不承认,这龙王庙里,确实比以前规矩多了,也像那么回事了。
“林小子,”李云龙叼着烟袋锅,蹲在林向北旁边,看着他修改一张新的图纸,忍不住问道,“你这又是画的啥宝贝疙瘩?是不是又琢磨出比‘霹雳雷火弹’更厉害的家伙了?”
林向北放下手中的炭笔,微微一笑,将图纸转向李云龙。那上面画着的,不再是手榴弹的构造,而是一些奇形怪状的竹筒、铁管,旁边还有拉索、压板之类的零件。
“团长,这是我最近琢磨的一些小玩意儿。”林向北解释道,“‘霹雳雷火弹’威力虽大,但毕竟是消耗品,对付小股敌人或者单个目标,有时候显得有些‘浪费’,而且每一次投掷都需要战士们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我在想,我们能不能制造一些更隐蔽、更具迷惑性,并且能够持续发挥作用的防御性武器?”
“防御性武器?”李云龙撇了撇嘴,“那玩意儿有啥用?咱们独立团,讲究的是主动进攻!最好的防御就是把敌人都消灭干净!”
“团长此言差矣。”林向北笑道,“有效的防御,可以为我们争取主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更能以最小的代价,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比如,如果我们在一些关键路口、或者敌人可能偷袭的路径上,布置一些他们意想不到的‘小惊喜’,是不是就能让他们寸步难行,甚至不战自溃?”
他指着图纸上一个用竹筒和弹簧片构成的简易装置,说道:“比如这个,我叫它‘竹筒跳雷’。它的原理很简单,敌人一旦踩中或者绊发引线,竹筒内的少量抛射药就会先将一个装满炸药和铁钉的小型弹体抛射到半空中,然后再凌空爆炸。如此一来,它的破片杀伤范围,将远超普通埋设的地雷,对付集群步兵,效果极佳。”
他又指向另一个更为复杂的联动装置:“还有这个,我们可以称之为‘连环雷’。通过巧妙的引线布置,可以做到一雷引爆,多雷响应,形成一片死亡区域,让踏入其中的敌人避无可避,防不胜防。”
林向北见李云龙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便继续“加料”:“而且,团长,制造这些‘诡雷’,对火药的要求不像‘霹雳雷火弹’那么高,我们甚至可以用上一代改良的黑火药作为主装药,抛射药则可以用更粗制的火药。这样一来,既能有效杀伤敌人,又能节约我们宝贵的‘精炭’火药,用在更关键的‘霹雳雷火弹’上。”
李云龙听得是眉飞色舞,他一把抢过图纸,翻来覆去地看,虽然很多细节他看不懂,但这并不妨碍他理解这些“诡雷”的阴险和歹毒。他仿佛己经看到小鬼子踩中地雷,被炸得飞上天,或者在连环爆炸中鬼哭狼嚎的惨状。
“他娘的!会跳的铁疙瘩?还能一炸一大串?”李云龙猛地一拍大腿,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那是一种猎人发现了新的、更高效捕猎工具时的狂喜,“这个好!这个老子喜欢!林小子,你真是老子的诸葛亮!这玩意儿,比硬碰硬地扔手榴弹可省事多了,也他娘的解气多了!”
他把图纸往林向北怀里一塞,当即拍板:“林小子!那‘霹雳雷火弹’的标准化生产,你得给老子盯紧了,一天都不能松懈!这个……这个什么‘竹筒跳雷’、‘连环雷’,你也得给老子赶紧捣鼓出来几颗尝尝鲜!老子要让小鬼子知道,咱们独立团的地面,就是阎王爷的请帖,只要他们敢踏进来,就别想囫囵着出去!”
林向北看着李云龙那副恨不得立刻就把“诡雷”布满整个根据地的猴急模样,心中暗自一笑。他知道,自己脑海中“诡雷大师入门”的知识,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