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官”在暗网“风暴之眼”投下的那颗炸弹,其威力远超任何人的想象。数据洪流在冲破半公开平台的堤坝后,如同挣脱束缚的洪荒巨兽,裹挟着滔天的愤怒和震惊,瞬间席卷了整个互联网!
热搜榜单,彻底沦陷。
#博士后惨死真凶逍遥法外# 如同燃烧的烙铁,牢牢钉死在榜首,后面跟着一个刺眼的、血红色的“爆”字。
紧随其后:
#精神病鉴定成免死金牌?#
#聂小雨案惊天反转#
#康宁中心李维#
#还谢兰公道#
#判她死刑#
#谢兰母亲白发#
每一个词条点进去,都是信息的核爆中心。各大社交平台服务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卡顿、延迟成为常态,但无法阻止海量用户的涌入。
自媒体、营销号,嗅到了流量的血腥味,蜂拥而上。
标题一个比一个惊悚,内容却大多围绕着“判官”释放的核心证据进行加工、解读、二次传播:
《独家解析:聂小雨预谋杀人的铁证链!死亡预告录音曝光!》
《触目惊心!150万买来的“精神病”!康宁专家李维的肮脏交易!》
《疗养院里的杀人犯!聂小雨惬意生活VS谢兰母亲一夜白头!》
《“防弹衣”言论曝光!全网震怒!聂小雨必须付出代价!》
《被忽略的原始记录!被诱导的鉴定过程!司法公正何在?!》
短视频平台上,剪辑高手将关键证据——踩点监控、凶器购买记录、死亡预告录音、聂小雨敲手指的细节、李维的诱导提问、疗养院监控片段、谢兰生前照片与母亲现状对比、聂小雨群聊炫耀截图——配上悲怆或激昂的背景音乐,制作成十几秒到几分钟不等的短视频。这些视频像病毒一样疯狂复制、传播,播放量动辄数百万、上千万!
评论区彻底炸锅:
“气得我浑身发抖!这还是人吗?!”
“那个录音…她明明那么清醒!就是蓄意谋杀!”
“150万…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康宁中心滚出来谢罪!”
“看看谢兰妈妈的白发和眼神…我心都碎了…聂小雨下地狱!”
“精神病不是挡箭牌!支持重审!判死刑!”
“李维这种专家,比凶手更可恨!吊销执照!坐牢!”
“聂家呢?背景通天是吧?这次看你们怎么捂!”
“‘判官’是谁?正义使者!请继续爆料!”
愤怒的民意如同沸腾的岩浆,汹涌澎湃。无数普通网友自发加入传播大军,转发、评论、@官方媒体、@警方官微、@司法机关账号。要求彻查、要求重审、要求严惩凶手及帮凶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传统媒体,被这股海啸倒逼,无法再沉默。
几家以深度调查闻名的媒体官微率先发声:
《正义先锋报》:“#聂小雨案# 网络曝光证据触目惊心,疑点重重!本社己启动紧急调查,将追踪报道!呼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回应公众关切,还原事实真相!司法公正不容亵渎!”
《深度周刊》: “康宁中心鉴定程序存重大瑕疵?专家李维卷入巨额资金疑云?‘聂小雨案’引爆的不仅是愤怒,更是对司法精神鉴定制度公信力的严峻拷问!我们己向相关部门递交采访函,将持续关注!”
《公民之声网》:“谢兰博士的悲剧,不该被遗忘!其母现状令人揪心!舆论海啸背后,是公众对公平正义最朴素的诉求!我们呼吁重启调查,给逝者一个交代,给生者一丝慰藉!”
官媒的介入,如同在沸腾的民意之火上又浇了一桶油,将事件彻底推向了全民关注的焦点。无数电话打爆了相关机构的投诉热线,邮件塞满了举报信箱。
线下,涟漪开始扩散。
谢兰母校的BBS上,学生们自发组织了线上悼念活动,并开始整理谢兰生前的学术贡献,要求校方为这位优秀的校友发声。
在谢兰家所在的老城区,一些街坊邻居看着手机里的新闻和王桂芬的照片,摇头叹息,议论纷纷。
“唉,桂芬嫂子…真是造孽啊…”
“那闺女多好啊,就这么没了…凶手还在享福?”
“听说网上都炸了!这次看那些当官的还敢不敢包庇!”
风暴的核心——清河安定医院,特护病房外,气氛陡然变得紧张。原本松散的值守明显加强了。几个穿着黑西装、神情警惕的陌生面孔出现在走廊和楼下,眼神锐利地扫视着每一个靠近的人。院方领导焦头烂额,不断接着电话,脸色铁青。
病房内。
聂小雨蜷缩在沙发最角落,用毯子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惊恐不安的眼睛。平板电脑被她扔得远远的,屏幕还亮着,停留在某个充斥着对她恶毒咒骂的热搜页面。房间里明明暖气充足,她却觉得刺骨的冷,身体控制不住地发抖。网络上那些汹涌的怒骂、那些冰冷的证据截图、谢兰母亲绝望的眼神…如同无数个噩梦在她眼前轮番上演。
“假的…都是假的…” 她神经质地喃喃自语,手指死死抠着沙发布料,“是有人害我…是谢兰那个贱人阴魂不散…” 但心底深处,那层名为“防弹衣”的虚幻安全感,己经被砸得粉碎。她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正暴露在亿万双愤怒的眼睛之下,无处遁形。恐惧,像冰冷的藤蔓,缠绕住她的心脏,越收越紧。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康宁中心早己大门紧闭。门口聚集了几家闻讯赶来的媒体记者,长枪短炮对着里面。保安如临大敌。内部,一片死寂的混乱。李维的办公室电话被打爆,手机早己关机。他瘫坐在豪华的皮质座椅里,脸色灰败,金丝眼镜歪斜地挂在鼻梁上,额头上全是冷汗。他看着电脑屏幕上自己那段“操作空间巨大”的笔记截图和指向自己账户的资金图谱,感觉天旋地转。他知道,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权威”形象和整个职业生涯,正在这场席卷而来的海啸中,土崩瓦解。
聂家别墅。
气氛压抑得能拧出水来。聂远山脸色铁青,在书房里焦躁地踱步,昂贵的真皮沙发被他踹了一脚,留下一个难看的凹痕。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他粗暴地按掉一个又一个。
“废物!一群废物!” 他对着电话咆哮,“花那么多钱养的公关是吃干饭的吗?!删!给我不惜一切代价删帖!压热搜!联系平台!告诉他们,不想死就给我把事捂住!”
电话那头传来下属惶恐的声音:“聂总…压…压不住啊!源头太硬,传播太快了!平台那边…也说舆论压力太大,不敢硬捂了…”
“压不住也要压!” 聂远山怒吼,脖子上青筋暴起,“找水军!给我刷!把水搅浑!说那些证据是伪造的!是境外势力!是对手陷害!快!”
他摔了电话,胸口剧烈起伏,眼中布满了血丝和一种穷途末路的疯狂。他知道,这场突如其来的舆论海啸,己经超出了他惯用的金钱和权势所能掌控的范围。他第一次感到了真正的恐惧。
风暴眼中。
苏晚静静坐在信息茧房内。冰冷的屏幕墙上,分屏显示着各大平台爆炸的实时数据流、汹涌的评论、媒体的跟进报道、以及清河医院和康宁中心外混乱的画面。
服务器低沉的嗡鸣是她唯一的背景音。
她看着那些愤怒的评论,看着“判她死刑”的呼声刷屏,看着谢兰母亲那张枯槁的脸被无数人转发、心疼。
王桂芬空洞绝望的眼神,仿佛穿透了屏幕,与她对视。
“判她死刑!还我兰兰!” 那泣血的呐喊,在网络海啸的亿万声浪中,被无限放大。
苏晚兜帽下的唇角,没有任何弧度。但判官笔在她手中,笔身的暗红纹路,如同感受到外界汹涌的愤怒与审判意志,正散发出越来越炽热的光芒。
舆论的海啸,己掀起滔天巨浪。
它正裹挟着亿万人的愤怒与期待,狠狠拍向那由伪证、金钱和权势构筑的堤坝。
第一道裂痕,己然出现。
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