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都市中医回乡打造医疗传奇 > 第79章 设备维护,保障运行

第79章 设备维护,保障运行

林晓雯放下手机,看着那条来自偏远山区的消息:“请问……我们这里太偏了,能不能远程培训?”她皱了皱眉,把这条信息转发给了李逸。

几分钟后,李逸就回了消息:**“可以,准备录教学视频。”**

从那天起,整个团队像是被按下了一个新的按钮。客服系统开始自动分类处理咨询,AI助手上线后明显减轻了压力,但新问题也接踵而至——有些设备在使用中出现了小故障,比如数据上传失败、识别不准、界面卡顿等等。

这些问题刚开始只是零星出现,大家没太在意,可随着试点范围扩大,反馈越来越多,甚至有村子首接打电话来投诉。

李逸坐在办公室里翻看最新的设备运行报告,眉头越皱越紧。王二狗叼着根牙签靠在门边,看着他叹气,“逸哥,咱们这机器装得是快,但售后跟不上去啊。”

“我知道。”李逸点点头,“再这么下去,口碑要出问题。”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山头。这些天来,他们跑遍了十几个村子,安装设备、组织培训、现场答疑,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现在,设备己经铺开了,下一步,必须确保它们能稳定运行。

“先安排人巡检。”李逸转身说,“每个片区派技术员定期过去看看,有问题当场解决。”

王二狗点头,“行,我这就去安排。”

第二天一早,技术组分成几个小队,带着检测工具出发了。第一站是南坡村,赵医生那边前几天刚反馈说设备有时候会突然死机。

技术员老周检查了一圈,发现是因为电压不稳导致主板供电异常。“村里电压本来就低,再加上设备长时间运行,负载有点大。”他在群里发了个报告,“建议加装稳压器。”

李逸看到后立刻回复:“买,马上安排。”

同时,他还让客服团队设立了24小时热线,专门处理突况。只要电话打进来,能在远程解决的绝不拖延,需要上门的也尽量当天安排。

几天下来,效果立竿见影。很多小问题通过远程指导就能搞定,大大减少了来回奔波的时间成本。

但李逸知道,光靠总部支援远远不够。农村地方太大,交通不便,不可能每次都派人过去。他得想办法培养本地的技术力量。

“招几个本地年轻人,简单培训一下。”张大爷听他说完,点了点头,“让他们学点基础维护知识,遇到小毛病自己也能处理。”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一致认可。很快,他们在各个试点村庄发布招募通知,优先挑选有电子维修经验或者对设备感兴趣的年轻人。

第一批学员来了六个人,最小的才十八岁,最大的三十出头。他们有的是村里的电工,有的以前干过家电维修,也有几个大学生放假回来帮忙。

培训课程安排得很紧凑,内容涵盖了设备的基本构造、常见故障判断、软件操作流程等。为了方便理解,张大爷还亲自录制了几段讲解视频,用方言讲,通俗易懂。

李逸每天都会抽时间过来听课,观察学员们的反应。他注意到一个叫刘涛的年轻人特别认真,每次实操练习都抢着上手,而且问的问题都很到位。

“这小伙子不错。”张大爷也注意到了,“你让他多学点,以后说不定能顶个区域负责人。”

李逸笑了笑,“回头让他跟着技术组实习一段时间。”

培训结束后,这批学员回到各自村庄,成了第一批“本地技术支持”。虽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能处理一些常见的小故障,大大缓解了总部的压力。

与此同时,李逸也在系统后台悄悄加了一个功能——**智能自检模块**。

这个模块会在每天凌晨自动运行一次,检查设备的硬件状态、网络连接、数据同步等情况,并生成一份简明扼要的报告。一旦发现问题,就会提前预警,提醒技术人员尽早介入。

“这样一来,很多隐患都能提前发现。”林晓雯看完测试报告后说道,“不用等到出事了才处理。”

李逸点头,“是啊,预防总比补救强。”

不过,这个功能刚上线没多久,就在一份报告中发现了问题——某批次设备的电池存在老化现象,部分设备在断电后无法正常重启。

这个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后续的正常使用。

“得尽快联系厂家,看看是不是生产环节出了问题。”李逸一边说着,一边让人把数据整理出来,准备发给供应商。

王二狗在一旁听得一头雾水,“逸哥,咱这是做中医系统的,怎么还管起电池来了?”

“你以为呢?”李逸笑着摇头,“设备要是坏了,看病的人怎么办?”

王二狗挠挠头,没再说什么。

随着维护机制逐步完善,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也越来越高。村民们对这套系统的信任度也逐渐提升。

有一次,西岭村的一位老人突发胃痛,村医赶紧打开系统进行诊断,几秒钟后,屏幕上跳出结果:脾胃虚寒,推荐温中散寒的药方。

“跟我想的一模一样。”村医松了口气,立刻开出药方,病人吃了两天就好转了。

“还是你们这个机器靠谱。”老人连连点头,“比我家那个不懂医的儿子强多了。”

这话传到李逸耳朵里,他也只是笑笑。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还没开始。农村环境复杂,设备面对的挑战远不止这些。但他相信,只要一步步走下去,总会找到解决办法。

这一天,林晓雯拿着一份新的报告来找他,“逸哥,我们在分析日志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有几个村的设备,在高温环境下采集的数据会有偏差,特别是脉象和舌苔识别部分。”

李逸接过报告仔细看了看,果然发现温度变化确实影响了传感器的精度。

“看来,我们得考虑设备的环境适应性了。”他沉思片刻,“得优化硬件设计,增强抗干扰能力。”

林晓雯点头,“要不要启动新一轮的研发?”

“先做个实验。”李逸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一串字:

**“便携式中医采集终端”第二代研发计划——环境适配升级**

窗外的风轻轻吹过,树叶沙沙作响。林晓雯站在门口,看着李逸专注地写着东西,忍不住问道:

“逸哥,你觉得,我们真的能把中医带进新时代吗?”

李逸停下笔,抬头看了她一眼,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你说呢?”

他没有首接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

林晓雯想了想,摇摇头,“我不知道。”

“那就继续往前走吧。”李逸合上笔记本,站起身来,“走着走着,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林晓雯点点头,正要说什么,手机又震动起来。

她低头一看,是一条新消息:

**“您好,我是东沟村的技术员刘涛,刚刚在巡检时发现一台设备的电源线接口有轻微烧焦痕迹,请问是否需要更换配件?”**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