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都市中医回乡打造医疗传奇 > 第75章 人才短缺,制约发展

第75章 人才短缺,制约发展

李逸放下白板笔,看着会议室里的人。赵老板那边要搞大型推广会的消息像块石头压在每个人心头。他没多说什么,只让大家回去准备应对方案。

王二狗边走边嘟囔:“这些人真是脸都不要了。”

苏婉冷静地问:“他们有没有动用政府关系?”

小刘摇头,“目前还没看到官方支持的迹象,但他们的确拉了不少媒体,影响力不小。”

李逸沉默片刻,忽然笑了,“好啊,那就让他们来吧。”

他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眼神坚定,“既然他们想靠价格和排场压我们一头,我们就让他们看看什么叫真正的实力。”

说完,他站起身,走向白板。

“我们下一步的重点,就是把这些新功能打磨到极致,同时做好市场宣传和用户培训。”

王二狗问:“逸哥,你是打算正面迎战?”

“不是迎战,是展示。”李逸笔锋一转,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字——“真实价值”。

“只要我们坚持初心,把产品做到最好,就不怕任何竞争。”

门外,风起云涌。

屋内,灯光依旧明亮。

李逸的手指轻轻点了点白板上的字迹,仿佛在按下命运的按钮。

第二天清晨,李逸刚走进办公室,就听见前台在接电话的声音。

“对,是的,您这边需要售后技术支持……嗯,我们尽快安排人员过去……好的,谢谢理解。”

挂断电话后,前台姑娘有些为难地走了进来,“逸哥,又有三家卫生院反馈设备运行异常,但维修人手不够,现在只能排队处理。”

李逸点点头,“我知道了,辛苦你了。”

他坐回办公桌前,翻看最近的工作汇报。研发部说新模块还在优化,测试进度比预期慢了一周;销售团队反馈,虽然订单量在上升,但能跑市场的业务员太少,很多意向客户迟迟无法跟进;售后部门更是压力山大,随着设备铺设范围扩大,维护需求激增,现有技术人员根本应付不过来。

这些问题,其实早就开始冒头了。

只是之前忙于应对赵老板的竞争,他一首没顾得上系统性解决。

现在看来,人才短缺己经成了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

他叹了口气,打开电脑,调出招聘平台的后台数据。最近一个月,他们在多个渠道发布了招聘信息,岗位涵盖软件开发、医学数据分析、销售代表、售后服务等多个方向。

但投递简历的人不多,真正符合要求的更少。

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大多倾向去大城市的大公司,愿意回乡发展的寥寥无几。而刚毕业的年轻人,又缺乏足够的实战能力,短期内难以胜任项目推进的需求。

李逸揉了揉太阳穴,感觉有点累。

下午,他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开会。

会议室内气氛沉闷。

“研发这边,”技术组长开口,“新功能的优化进度受阻,主要是人手不足。我们原本计划下周上线的小版本更新,可能得推迟。”

“销售那边情况也差不多。”销售主管摊开报表,“我们现在只有三个业务员能跑县区,可市场需求明显增长,很多客户都在催我们派人对接。”

售后负责人接过话,“最头疼的是售后。现在设备铺了快两百台,但我们的维修人员只有五个,平均每人要负责西十台以上,根本忙不过来。”

李逸听着,眉头越皱越紧。

他知道问题严重,没想到己经到了这个程度。

“大家有什么建议?”他环视一圈。

没人说话。

王二狗挠挠头,“要不咱们再多招几个人?”

“招不到。”技术组长苦笑,“我们试过很多办法,发朋友圈、上招聘网站、找猎头……但效果都不理想。”

李逸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道:“我来想办法。”

散会后,他独自坐在办公室里,盯着电脑屏幕发呆。

窗外阳光明媚,院子里几台设备正在调试中,几名工程师围着一台终端讨论着什么。看起来一切都在正常运转,但只有他知道,这表面的平静下隐藏着多少危机。

他决定亲自跑一趟人才市场。

第二天一早,他就带着人事专员去了市里最大的招聘会现场。

人潮汹涌,各种企业展位林立。李逸站在自己的展位前,看着陆续走过来的求职者。

有人看了看职位信息,转身离开;有人简单咨询几句,便没了下文。

“你们公司总部在哪儿?”一个年轻人问道。

“我们是在本地发展,主要服务农村医疗市场。”

“哦……那待遇怎么样?”

“基础薪资加绩效奖金,还有五险一金。”

对方听完,摇了摇头,“我在考虑去杭州那边的科技公司。”

李逸没有强求,只是点头笑了笑。

整整一天下来,收到的简历寥寥无几,真正符合条件的更是屈指可数。

回到车上,人事专员叹气,“逸哥,说实话,我们开出的薪资在行业内并不低,但很多人还是觉得发展空间有限,不愿意来。”

李逸没说话,心里却明白她的意思。

他们做的是中医智能分析平台,听起来不像互联网大厂那样光鲜亮丽,也没有成熟的资本背书。对于那些己经在城市打拼多年的人来说,确实很难吸引他们加入。

那天晚上,他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翻看着一堆简历。

有的学历很高,但专业不对口;有的经验丰富,但对乡村医疗毫无兴趣;还有的,干脆连回复邮件都懒得写。

他靠在椅背上,望着天花板发呆。

张大爷说得对,他们要做的是真正能帮到基层医生的事。

可如果没有人去做这件事,再好的理念也只是空谈。

第二天,他给张大爷打了个电话。

“张叔,我想请您帮我个忙。”

“啥事你说。”

“能不能帮我联系一下村里的老中医们,看看有没有愿意带徒弟或者参与项目合作的?”

张大爷想了想,“我可以试试,不过现在年轻人都不爱学中医了,怕吃苦。”

“我不求他们马上上手,只要愿意学就行。”

挂掉电话后,他又联系了几家医学院,希望能找到愿意实习的学生。

但得到的回应大多是“我们学生优先推荐去三甲医院”。

他开始意识到,单靠传统招聘手段,很难解决当前的问题。

他需要换一种思路。

也许,应该从源头抓起。

想到这里,他拿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了几个关键词:

“本土培养”、“校企合作”、“远程教学”、“短期实训”……

他盯着这几个词看了很久,突然眼前一亮。

或许,这不是一条捷径,但至少是一个可行的方向。

他站起来,拨通了王二狗的电话。

“二狗,明天跟我一起去趟卫校。”

“干嘛?”

“招人。”

王二狗愣了一下,“你不是刚从人才市场回来吗?”

“换个地方招。”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笑,“行,听你的。”

窗外天色渐暗,办公室的灯还亮着。

远处的风声穿过窗户缝隙,吹动了桌上的一张纸。

纸上写着几个字:**真实价值**。

李逸低头看了一眼,嘴角微微扬起。

他不知道这条路能不能走得通,但他知道,自己必须走下去。

否则,当初回乡的意义,也就荡然无存了。

他起身走到窗边,看着院子里忙碌的身影。

夜色降临,星光微闪。

他知道,这场仗才刚刚开始。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