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实验室的窗户洒在操作台上,李逸正坐在电脑前,盯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流。自从那套传感器设备重新上线后,后台每天都会收到大量来自餐厅的反馈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包括顾客的基本身体状况,还涵盖了他们食用药膳后的反应、口感评价以及后续的身体变化。
“这数据量可真不小。”王二狗站在他身后,看着屏幕上的图表,“咱们是不是得雇个专门的数据分析师?”
“现在还不用。”李逸一边说着,一边调出中医智脑系统的分析模块,“这套系统本来就是为处理海量信息设计的,只要我们设定好筛选条件,它就能自动归类、分析。”
张大爷也凑了过来,手里端着一杯热茶:“你们年轻人搞这些高科技,我看是挺厉害的,不过这些数据到底能干啥?”
“简单来说,”李逸点开一张热力图,“这张图显示的是不同年龄段人群对药膳的反应差异。你看,西十岁以上的群体对温补类药膳的接受度更高,而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则更倾向于清润型的搭配。”
“难怪那天那个小姑娘说她喝完汤不觉得燥。”王二狗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
“没错。”李逸点头,“这就是我们要做的——根据数据来调整药膳配方,让每个人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接下来的几天,整个团队都投入到数据分析工作中。中医智脑系统按照设定的规则,将收集到的数据分为多个维度:年龄、性别、体质类型、饮食偏好、季节变化等。每一条数据都被打上标签,并与历史记录进行比对,找出其中的共性和异常点。
“这里有个有意思的现象。”小刘指着屏幕上的一个曲线图,“这位用户连续三天吃了不同的药膳套餐,每次反馈的身体状态都有明显变化。而且他的体质类型原本属于湿热型,但最近一次检测显示体内湿气有明显下降。”
“说明我们的药膳确实起到了调理作用。”李逸眼神一亮,“继续追踪这个案例,看看能不能总结出一套针对湿热体质的优化方案。”
与此同时,系统也开始自动生成初步的诊断建议和药膳推荐模板。比如,一位长期熬夜的年轻白领,在系统分析后被判定为阴虚火旺体质,推荐的菜单中加入了滋阴降火的食材,如百合、银耳、石斛等。
“以前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现在我们加上了‘数据’这一项。”王二狗笑着感叹,“感觉咱们这是把老祖宗的东西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了。”
“不只是结合。”李逸认真地说,“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做创新。中医讲求因人而异,现在我们有了数据支撑,就能真正做到个性化调理。”
随着分析的深入,一些特殊的数据点也逐渐浮出水面。比如,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连续几次检测结果显示其体内寒湿严重,但按理说这种体质应该适合温阳散寒的药膳,可他吃下去却并没有明显改善。
“这可能是个特例。”小刘皱眉,“或者,是我们对他的体质判断出现了偏差。”
“也有可能是他本身还有其他隐藏问题。”李逸沉思片刻,“回头我亲自去看看他,做个详细的问诊。”
这项发现虽然只是冰山一角,但也让大家意识到,光靠数据还不够,必须结合临床经验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为了进一步完善系统,李逸开始着手调整诊断模型。他参考了大量的中医典籍,又结合现代营养学的研究成果,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原有的诊断逻辑进行了优化。
“原来我们是根据单一指标来做判断,现在要改成多维度综合评估。”他在白板上画出新的流程图,“比如一个人的舌苔厚腻,不一定就是湿重,还要看他平时的饮食习惯、作息时间、情绪状态等因素。”
王二狗听得一头雾水:“这不越弄越复杂了吗?”
“不是复杂,是更精准。”李逸笑道,“就像医生看病一样,不能只看一个症状就下结论,要全面考虑。”
经过几轮测试,新的诊断模型终于上线。它不仅能识别常见的九种体质类型,还能根据用户的反馈动态调整推荐内容。比如,如果某位顾客连续几次反馈疲劳感加重,系统就会自动调整药膳中的补气成分比例。
“这套系统越来越像真的中医了。”张大爷看着演示界面,忍不住感慨,“以前我们看病靠经验,现在你们这系统也能自己‘思考’了。”
“其实不是它会思考,而是我们把中医的思维模式输入进去了。”李逸解释道,“系统只是工具,真正的智慧还是在人身上。”
系统升级完成后,李逸特意安排了一场展示会,邀请周老板和其他几位餐饮合作伙伴前来参观。
“这次的升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他在投影幕布前介绍,“一是诊断的准确性提高了,二是药膳推荐的个性化程度更强了。”
他当场调出几个真实案例,展示了系统如何根据顾客的不同情况生成专属菜单。其中有一组对比图尤其引人注目——同一家三口分别接受了检测,系统给出的推荐菜单完全不同。
“孩子偏食,脾胃虚弱,所以给他加了健脾开胃的食材。”李逸指着屏幕,“母亲气血不足,菜单里增加了红枣、枸杞等补血材料;父亲肝火旺盛,就用了菊花、决明子来清肝明目。”
“这也太准了吧?”周老板惊讶地睁大眼,“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靠的就是这套系统。”李逸微笑,“它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融合了中医智慧的智能助手。”
展示结束后,不少合作方都表示出了浓厚兴趣,甚至有人当场提出想采购几台设备回去试用。
“看来我们的方向是对的。”王二狗兴奋地说,“下一步是不是该考虑量产了?”
“先别急。”李逸摇头,“系统还有很多可以优化的地方,比如刚才提到的那个老年人案例,我们还没彻底搞清楚原因。”
他话音刚落,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陈总助理发来的消息:
“陈总计划下周举办一场品鉴会,邀请了几家大型连锁餐饮企业参加,希望你能带系统过去演示。”
李逸看完消息,抬头看向窗外。阳光依旧明媚,实验室里却己经弥漫起一股紧张又期待的气氛。
“走吧。”他对团队成员们说,“咱们得抓紧时间再做一轮测试,确保万无一失。”
就在大家准备起身时,小刘突然指着屏幕喊了一声:“等等!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数据组合……”
李逸快步走过去,盯着屏幕上那串数字看了几秒,眉头微微皱起。那是一组来自某个匿名用户的检测结果,显示他的身体状态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剧烈波动,但所有指标却又找不到明确病因。
“把这个数据单独提取出来。”他说,“我要亲自分析。”
空气仿佛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知道,一个新的谜题,正在悄然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