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板那边放出压价的消息后,整个药材市场都紧张了起来。李逸没说什么,只是照常在地头转悠,偶尔蹲下来摸一摸白术的根茎,或者闻一闻晒干的金银花。
“逸哥,咱真不慌?”王二狗一边翻着刚收到的报价单,一边小声问。
李逸接过纸条看了看,笑了笑,“慌什么?咱们的货,是靠实打实种出来的,不是靠低价拼出来的。”
“可他们要是真把价格压下来,咱们怎么办?”
“那就让他们看看什么叫品质。”李逸站起身来,拍了拍裤子上的土,“现在最关键的是,怎么把药效提上去,让客户愿意多花钱买我们的产品。”
这话一出,王二狗愣了一下,挠挠头,“你这是要搞点新花样?”
“不只是新花样。”李逸望向仓库的方向,“是时候升级制药流程了。”
从那天起,李逸就开始忙活起来。他把中医智脑系统里的数据调出来,翻阅了大量的古籍和现代药理研究资料,开始琢磨怎么把传统的煮药方式,升级成更高效的提纯工艺。
“老祖宗留下的方子好用,但效率低,药效也不够集中。”他在实验室里边记录边说,“如果能提取出有效成分,做成浓缩制剂,不仅服用方便,效果也会更好。”
张大爷站在旁边听着,皱眉道:“这玩意儿靠谱吗?咱以前都是煎汤喝的,首接熬出来的才是药气。”
“张大爷,您放心。”李逸笑着解释,“这不是变味,而是提纯。就像咱们磨面粉,以前用石碾子慢磨,现在用电磨快一些,本质还是麦子。”
张大爷点点头,半信半疑地走了。
真正动手的时候才发现,困难比想象中大得多。传统中药讲究火候、时间、水质,每一步都影响药效。而现代化提纯则需要精准控制温度、压力、浓度,设备要求高,操作复杂。
“光有想法不行,得有人懂技术。”李逸一边调试设备一边感叹。
王二狗一听,立刻来了精神,“要不要我去找找城里熟人?听说有个做医药研发的朋友最近辞职了。”
“行,你去问问。”李逸点头,“另外,还得联系一下省城中医药大学那边,看能不能请个专家过来指导一下。”
几天后,一位戴着眼镜、穿着白大褂的年轻人来到了村里,手里还拎着一台笔记本电脑。
“李医生,我是陈工,之前在省药研所工作。”他自我介绍道,“听王二狗说你们想搞中药提纯?”
“没错。”李逸热情地迎上去,“我们这边条件有限,但药材质量没问题,就是想把药效再提升一个档次。”
陈工听完,饶有兴趣地走进了简易实验室,围着那台刚买的离心机转了一圈,又看了看药材粉碎机和真空浓缩罐。
“设备虽然简陋,但思路是对的。”他笑着说,“我可以帮你们优化一下流程,关键是温度控制和溶剂比例。”
接下来的日子,李逸带着陈工和几个年轻人,开始了密集的技术攻坚。每天早上六点就进实验室,晚上十点才出来,吃饭都在车间门口解决。
“这个参数不对,得调整一下。”陈工盯着屏幕皱眉。
“换一组试试。”李逸拿起笔快速计算了一下,“这次用百分之七十五乙醇萃取,温度控制在六十度,压力保持零点三兆帕。”
“可以。”陈工点头,“不过得注意挥发速度,不然容易损失活性成分。”
几次试验下来,第一批提纯后的中药颗粒终于出炉了。
“这就是你说的新药?”张大爷拿着一小瓶淡黄色的颗粒,凑近鼻子嗅了嗅。
“对,这是白术提取物。”李逸打开一瓶水,倒进去一点粉末,搅拌均匀,“您尝尝。”
张大爷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眉头先是一皱,随后舒展开来,“嗯……味道浓,有点苦,但回甘明显,比普通的煎汤强。”
“那就是成功了。”李逸笑了。
为了验证疗效,他们找了几个常见病的患者进行试用。比如感冒咳嗽、胃胀腹痛、风湿关节疼这些症状。
结果出乎意料的好。原本需要连服三天才能见效的药,现在一天就能缓解症状。有的村民甚至说,这次吃的药比以前灵多了。
“李医生,你这药真神了!”一位老太太拉着他的手,“我这腿疼了好几年,喝了两碗你的新药,走路都不那么瘸了。”
消息传开后,村子里议论纷纷。
“这不是神仙水吧?咋这么管用?”
“我看李医生真是神医下凡!”
张大爷也乐了,“看来你是真把老祖宗的东西给发扬光大了。”
李逸却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下一步,我们要建自己的小型制药厂。”他对王二狗说,“不能总靠别人加工,得有自己的生产线。”
王二狗瞪大眼睛,“咱自己制药?”
“对。”李逸点头,“有了稳定的品质,才有议价权。以后赵老板想压价,就得看他有没有这个本事做出一样好的药。”
就在大家干劲十足的时候,王二狗忽然跑进来,脸色有些难看。
“逸哥,赵老板那边又有动作了。”
李逸抬起头,神色平静,“说吧,他又整啥幺蛾子?”
王二狗咬牙切齿地说:“他派人去了县里,说是准备申请‘中药材深加工示范基地’,一旦批下来,政府资金和政策都会倾斜过去。”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李逸站起身,走到窗边看了眼外面正在晾晒的药材,缓缓说道:“那就让他们看看,真正的品质是什么。”
他说完,转身走向仓库,准备着手下一阶段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