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雯坐在电脑前,眼睛紧盯着屏幕,眉头越皱越紧。她一边滑动鼠标一边低声念叨:“不对劲……这数据有问题。”
李逸站在她身后看了会儿,也察觉到了异常。患者信息看起来都差不多,但发病时间分布有些奇怪——几个村子的病例突然集中在某几天爆发,其他时间又几乎没出现过。
“会不会是记录误差?”王二狗凑过来问。
“不排除这个可能。”林晓雯摇头,“但我查了几个村医的手写记录,情况也一样。说明不是录入的问题。”
张大爷也走了过来,听了半天才开口:“你们说这些病人,是不是都跟某个东西接触过?比如水井、集市,或者……药材?”
这话一出,屋里的人全都愣了一下。
李逸眼神一亮:“有道理。咱们现在分析的都是症状和病程,还没深入看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
老周立刻接话:“我这就调出所有患者的居住地分布图,看看有没有什么地理上的重合点。”
“还有饮食结构。”林晓雯补充道,“最近有没有吃什么东西比较集中?比如节气菜、野菜,或者……谁家卖的药膳汤?”
“对了!”王二狗突然想起什么,“前几天有个村医跟我说,他们村里最近流行喝一种清热解毒的草茶,说是能预防感冒。”
这句话让整个房间的气氛一下紧张了起来。
李逸立刻打开《中医智脑系统》,把相关数据导入进去。系统很快开始运转,屏幕上不断跳出各种图表和分析结果。
“果然!”林晓雯指着其中一张趋势图,“你看,喝了这种草茶的村民,发病时间确实比没喝的要早两天,而且症状更重。”
“这说明什么?”王二狗皱眉。
“说明它可能不是在‘预防’,而是在‘诱发’。”李逸沉声道。
会议室一时沉默下来。
张大爷翻着手里的资料,忽然停下:“这草茶的配方里,有没有哪种药材特别容易引起湿热体质的反应?”
林晓雯立刻调出配方数据:“有的,里面有一味叫黄连的中药,性寒苦燥,如果用多了,反而容易伤脾胃,生湿热。”
“这就是问题所在。”张大爷点头,“如果是湿热体质的人再喝这个,等于火上浇油,体内湿邪加重,就更容易感染病毒。”
“那我们得尽快提醒疫区的村民,停止饮用这种草茶。”李逸说着,己经拿起手机联系前线人员。
“不过……”林晓雯迟疑了一下,“我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大家齐刷刷看向她。
“刚才分析的时候,我发现一部分患者的病情好转速度明显快于其他人,而且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在服用一种名叫‘参附汤’的中药。”
“参附汤?”张大爷一听,立刻来了精神,“这不是温阳救逆的经典方子吗?怎么会在疫区被广泛使用?”
“可能是当地的村医根据经验开的。”林晓雯继续说,“但问题是,按理说这种方子不适合发热咳嗽的患者,可实际情况却是,用了它的病人恢复得更快。”
“这说明……”李逸若有所思,“我们对这次疫情的理解还不够全面。”
他转头看向张大爷:“您觉得,有没有可能是这次的病毒不仅伤肺,还会耗损正气?所以需要扶正祛邪并重?”
张大爷点点头:“完全有可能。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果患者本身正气不足,哪怕症状不重,也可能迅速恶化。”
“那就不能只清肺化痰了。”李逸语气坚定,“必须加上扶正的成分。”
老周在一旁听着,忍不住插嘴:“可是我们现在手头的数据还不足以支撑这么大的调整,万一方向错了怎么办?”
“不会错。”李逸看着屏幕上不断更新的图表,“系统己经分析出多个关键指标,包括舌象、脉象、血氧饱和度等等。这些数据都在指向同一个结论:正气虚,是这次疫情的一个隐藏特征。”
林晓雯这时也完成了最新的报告初稿,递给李逸:“这是我整理出来的初步分析,您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地方。”
李逸接过报告,快速扫了一眼,然后说道:“内容很详细,逻辑也清晰。你再加一段关于‘参附汤’使用情况的说明,重点突出它在部分患者身上的积极效果。”
林晓雯点头照做。
“另外,”李逸环视一圈,“我们要安排一组人去疫区实地调查,确认一下当地是否还有其他未被记录的用药情况。同时也要采集更多样本,尤其是那些恢复较快的患者的信息。”
王二狗主动请缨:“我去吧,我对那边地形熟。”
“行。”李逸答应,“带上录音笔和相机,拍下所有细节,回来我们再进一步分析。”
王二狗应了一声,转身出去准备了。
张大爷这时翻完手头的古籍,抬头说道:“其实清朝那次瘟疫也有类似的情况,当时的大夫最后总结出一个经验——‘扶正为先,驱邪为辅’。”
“这和我们现在的思路一致。”李逸点头,“看来历史真的会重复,只是我们需要用现代的方法去理解和应对。”
会议室内,气氛逐渐变得轻松了一些。
林晓雯继续完善报告,老周检查系统运行状态,其他人也开始分头行动。
窗外的风还在刮,屋内的灯火依旧明亮。
李逸站在窗边,望着远处漆黑的夜空,心里却越来越清楚一件事——
他们己经抓住了关键线索。
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将决定这场战役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