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泉院士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位于物理学院大楼的顶层,占据了整整一层。
当林默第一次踏入这里时,他才明白,什么叫做真正的“学术殿堂”。
这里没有周振国实验室那种压抑沉闷的气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开放、自由、甚至有些嘈杂的学术氛围。白板墙上写满了即兴的推演和激烈的争论,几位看起来不修边幅的研究员正围着一台大型粒子对撞机的模拟终端,面红耳赤地辩论着什么。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香气和智慧碰撞的火花。
这里,是天才的游乐场。
陈院士的博士后,一位名叫赵思源的师兄接待了他。赵思源三十出头,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温文尔雅。
“你就是林默吧?老师都跟我们说过了,欢迎加入。”他笑着伸出手,“以后有什么不懂的,随时可以问我。”
他的笑容真诚而友善,没有丝毫的嫉妒或轻视。
“谢谢师兄。”林默握了握他的手,心中涌起一股久违的暖意。
很快,实验室里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个新来的研一师弟,是陈院士亲自从周振国那里“抢”过来的。好奇、审视、怀疑的目光,从西面八方投射而来。
他们想看看,这个年轻人,到底有什么三头六臂,能让陈院士如此兴师动众。
陈院士没有让林默参与到那些复杂的项目中,而是把他叫到自己的办公室,给了他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棘手的任务。
“这是我们‘引力波背景辐射’项目去年遗留的一个数据异常问题。”陈院士递给他一个硬盘,“我们用了好几种算法去过滤噪声,但这个异常信号始终存在,无法解释。你先看看,不用有压力,就当是熟悉环境了。”
林默接过硬盘,点了点头。
他知道,这是陈院士给他的第一个考验。
回到分配给他的独立工位上,林默将数据导入电脑。
【系统:检测到宇宙源初引力波数据……数据量:17.6TB。】 【系统:正在进行数据筛查……发现高斯白噪声、泊松噪声……发现未知源异常信号。】 【系统:正在对异常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构建信号源模型……】
林默的眼中,整个宇宙的演化仿佛都在这串数据中缓缓展开。他很快就沉浸了进去,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外界的一切。
而这一幕,落在实验室其他人眼中,就成了“故作高深”。
“装模作样,一个研一新生,能看懂什么?” “就是,听说他在周振国那里,连个实验都做不好,不知道怎么就入了陈老的法眼。”
窃窃私语声中,两天过去了。
第三天上午,当赵思源端着咖啡,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时,林默拿着一个笔记本,走到了他的面前。
“赵师兄,关于那个数据异常,我好像……找到原因了。”
赵思源愣了一下,差点把咖啡洒出来。实验室里其他几个竖着耳朵的人,也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露出了看好戏的表情。
才两天,就想解决困扰了整个团队一年的问题?这小子不是疯了吧?
“哦?你说说看。”赵思源推了推眼镜,语气虽然客气,但显然也没抱什么希望。
“问题,不出在我们的数据和算法上。”林默在笔记本上画了一个草图,“问题出在引力波探测器(LIGO)本身。我发现,这个异常信号的周期,与LIGO冷却系统中,液氮泵的一个微小震动频率,高度吻合。所以,这根本不是什么宇宙信号,而是来自我们地球自己的‘噪音’。”
他顿了顿,抛出了一个更惊人的结论。
“而且,我推测,这个由液氮泵引起的微震,会通过地面传导,对另一台位于欧洲的‘座’(Virgo)探测器,产生一个以光速传播的、极其微弱的‘共振回波’。我们可以去核对一下‘座’的同期数据,如果能找到这个回波,就能100%证实我的猜想。”
整个实验室,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林默,像在看一个怪物。
这个思路……简首是匪夷所思!
他们所有人,都在仰望星空,在浩瀚的宇宙中寻找答案,谁能想到,问题竟然出在脚下这台机器的一个小小的液氮泵上?
赵思源的呼吸都停滞了。他疯了一样冲到电脑前,调出欧洲“座”探测器的公开数据,双手颤抖地输入林默给出的参数……
几分钟后,他像被雷击中一样,僵在了座位上。
屏幕上,一条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信号曲线,与林默预测的“共振回波”,完美地重合在了一起!
“天……天哪……”赵思源喃喃自语,随即猛地站起来,看着林默,眼神里充满了震撼和狂热,“你……你简首是个魔鬼!”
整个实验室,彻底沸腾了!
那些原本还带着怀疑和轻视的目光,此刻,己经全部变成了发自内心的敬佩和叹服!
在角落里,陈清泉院士放下了手中的文献,浑浊的眼中,满是欣慰的笑意。
他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
这块璞玉,己经开始绽放他那无与伦比的光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