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汉末权谋 > 第36章 制定发展战略,首要问题是要填饱肚子

第36章 制定发展战略,首要问题是要填饱肚子

翌日清晨,阳光和煦,清风徐徐,又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

而在刘宏看着这晴朗的好天气,不由的微微皱眉。

他来到长安这段时日,只有祭祀高祖的时候下了一场小雨,这也代表着今年很可能会大旱。

想到这里,便大喊着命令道:“传京兆尹贾诩和司隶校尉杨彪,来见朕。”

士兵听到刘宏的命令,急匆匆的前去召见这二人。

不一会,二人就快步来到未央宫。

刘宏看到二人前来,也不墨迹,开门见山的说道:“不知二位爱卿,能否看出今年的秋收情况?”

二人听到刘宏的问话,眉头微皱。

随后贾诩率先开口道:“回陛下,臣觉得今年可能会是个大旱的情况,应要早做准备。”

杨彪听到贾诩的话,也是赞同的点了点头,随后开口道:“臣在觉得文和所言有理,不光是今年可能会出现大旱的情况,还有明年后年也可能会如此。”

“臣在担任京兆尹的时候,查阅了近些年京兆地区关于粮食产粮和天气情况。”

“发现近些年关中一直处于干旱,即使粮食产粮最好的时候,只有文帝景帝时期的六成产量,其余年份均只有五成以下。”

听到杨彪的这些数据,刘宏束手而立,眉头微微皱起,自顾自的在房中徘徊,他知道,现在是处于东汉冰河期,这些数据即使不准确但也相差不大。

而贾诩听到杨彪的数据,也是点了点头,表示认可,他这段时间一直在查看京兆地区的粮食和天气情况,只不过是还没有整理完,就被刘宏叫来了。

来来回回走了一会,刘宏停下了脚步,面露愁容的,抬起头望着二人,缓缓开口问道:“两位爱卿,有什么好办法吗?”

杨彪不假思索的回应道:“兴修水渠,来灌溉田地,即使不能全面覆盖,能覆盖一部分是一部分。”

刘宏听到杨彪的话,没有回答,而是看向贾诩,只见贾诩在低着头,也没急着表态的意思。

就这样,等了一会,贾诩回应道:“杨校尉的提议,臣赞同,但还应该趁现在没有大规模灾荒,开始修建粮仓屯粮,不光关中屯粮,在益州,汉中,也要屯粮。”

听到贾诩说屯粮,杨彪微微一愣,暗自思索了一会,便明白了贾诩的用意。

杨彪知道,如果现在不屯粮等,大规模灾荒爆发的时候,就束手无策了,兴修水渠是长远打算,而屯粮是有备无患,想到这里杨彪不由的点了点头认可贾诩的方案。

刘宏听到贾诩的提议,也是感觉非常靠谱,随即也是点了点头同意了这两个方案。

开口道:“杨卿,负责水利一事,要多地考察,修水渠不征徭役,关中多地为流民提供粮食的地点,改为以工代赈。”

“不论老幼青壮,开始修水渠放粮。同时修建水渠支流,可以延伸到荒地,他们要是有愿意开荒的,开荒后的土地归他们自己,朕下旨全家三年免税。”

贾诩和杨彪听到刘宏的命令,眼前一亮,齐声开口道:“陛下此举无疑是为流民带去了生活的希望,相信用不了多久,关中就能达到明章大治。”

而刘宏也听出来了二人的意思,是达到明章大治,而不是文景盛世。

刘宏苦笑一声,也没有点破,随后拿出笔纸,画出了一个犁的雏形,交给了杨彪。

杨彪看着怪模怪样的犁,疑惑的开口问道:“陛下,此物貌似是犁,但跟现在用的有一些区别。”

刘宏看着杨彪,暗自思忖道:“你当然没见过,这是在几百年后唐代才出现的玩意“曲辕犁”。”

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道:“此物跟现在的犁确有不同,是朕刚才想到开荒,偶然想到的,你拿去试验一下,朕觉得应该比现在的犁要好用,如果要是能成功,那么无疑是加快了开荒速度。”

杨彪听着刘宏的话,感觉也是比现在的要好用一些,因为看着就比现在的犁要轻巧,说不定一头牛就可以拉动。

随后躬身一拜,开口道:“陛下,臣这就去安排。”

杨彪,刚要转身离开,就听刘宏开口说道:“杨卿,勿要着急,朕还有一些事。”

只见刘宏眼中泛起寒芒,威严而又寒冷:“朕提醒一下,开荒一事,谁要借此机会大肆圈地,可别怪朕灭族!!”

刘宏现在在关中手握四万五千大军,而且是大汉正儿八经的皇帝,大义和实力,均占上峰,也不怕这群豪强反叛,如果要反叛,正好省事了,一起灭族。

随后又说道:“对于对修建水渠有贡献的,朕亲自为其贡献的水渠题字命名,无论是想要提家族名,还是个人名,朕都应允。”

“而家族想要出仕的后辈,看其才能朕也一律酌情考量任用!”

杨彪看到这事可行,躬身一拜:“臣谨记陛下旨意。”

说完就急匆匆的前去安排此事。

刘宏这是典型的利用人的欲望,在这个时代,名望无疑是豪强和士族都想争取的东西,而出仕更是梦寐以求,这两样都被刘宏拿出来,引诱当地豪强士族,从减少修建水渠刘宏自己的花费。

出仕就更简单了,要是人才,就留在自己身边任用。

庸才,就踢到洛阳,让朝廷宦官士族和外戚自己看着用吧,反正是官,朕给你了,能不能干好,就是你自己的事了。

而在一旁静静听着的贾诩,也是觉得刘宏此事做的相当靠谱,比在洛阳时靠谱多了。

反正贾诩现在是对刘宏投资了,他可不想赔的血本无归。

看着杨彪离开房间,贾诩走向刘宏近处,低声开口道:“陛下,关于屯粮一事,臣还没有说完。”

刘宏看着贾诩,点了点头,他知道,贾诩这个老狐狸,在这时候说,是典型的不相信杨彪,只是没有说出口罢了。

但这也不怪贾诩,因为杨彪家族显赫,累世公卿,谁知道他有没有什么想法,这事就连刘宏自己都拿捏不准,更何况贾诩。

现在刘宏任用杨彪,只不是杨彪本身确实有才能,而历史记载的评论也是较为正面,仅此而已。

随后开口道:“文和尽管说来。”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