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的市局大院还浸在薄雾里,祁同伟把摩托车停在车棚时,听见传达室老张头压低声音打电话:"刘副局长刚被省纪委的车接走了?"
他摘下头盔,指节无意识叩了叩车把——昨晚那封匿名信终于掀起了第一波涟漪。
三楼副局长办公室的百叶窗紧闭,刘志刚的茶杯还搁在案头,杯壁上凝结的水珠顺着木纹蜿蜒,像道未干的泪痕。
省纪委的人走后半小时,他攥着被翻得乱七八糟的抽屉站在原地,后槽牙咬得咯咯响。
匿名信里连他和昌明置业赵德海在得月楼密谈的具体时间都写得分毫不差,除了那个总在他眼皮子底下转悠的祁同伟,还能有谁?
"去查!"他抓起座机砸向沙发,"把祁同伟近三年经手的所有案件卷宗都调出来,电子档案、物证登记本,给我仔仔细细筛!"
同一时间,祁同伟正站在技术科门口。
他手里捏着张调令,是凌晨三点用张宏年的名义批的:"借调技术科小李、小陈,配合缉毒大队做案件电子备份。"小李揉着惺忪睡眼开门时,他己经把三年来的案件编号列了满满两页纸:"从'2012·4·17边境毒枭案'开始,每个现场照片、审讯笔录、物证鉴定报告都要双备份。"
"祁队,这阵仗..."小陈抱着移动硬盘抬头,看见祁同伟指节抵着桌面,骨节泛白。
"刘志刚要咬人了。"祁同伟扯了扯领口,空调冷风灌进来,后颈却沁着薄汗,"他查我案子,我就先把证据锁进保险箱。"
系统空间里,那些被他提前存好的证物突然泛起温热——这是推演精度提升时的征兆。
他盯着技术科电脑屏幕上跳动的进度条,心里的算盘噼啪作响:刘志刚查得越狠,就越会暴露更多尾巴;等他翻完旧案一无所获,反而会急着去动新的手脚。
上午十点,市局宣传科的打印机"嗡嗡"响个不停。
魏敏把刚出炉的《昌明公安简报》往桌上一摔,封二的"反腐专项行动成效"里,"缉毒大队近三年零违纪"几个字被加粗标红。
她摸着排版时故意留下的行距,想起祁同伟昨晚说的"要让领导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指尖轻轻敲了敲"祁同伟"三个字的位置——这是她能给的最隐晦的背书。
"魏干事,刘副局长要最新一期简报。"实习生小吴探进头来。
魏敏把最上面那叠推过去,又从抽屉里摸出薄荷糖含进嘴里。
甜凉漫过舌尖时,她想起父亲在秦城监狱写的信:"要像解剖尸体那样解剖真相。"而现在,她正用另一种方式,把祁同伟的清白剖给所有人看。
正午的食堂飘着糖醋排骨的香气。
祁同伟端着餐盘穿过人群时,眼尾余光扫到刘志刚独自坐在角落。
他故意放慢脚步,在路过那张桌子时"不小心"顿住:"刘局,上次鹿鸣村联合行动,我查土地审批资料时发现几笔转账备注挺有意思——'警民共建'后面跟的数字,刚好是新警车采购价的零头。"
不锈钢餐盘磕在桌沿发出脆响。
刘志刚夹起的排骨"啪嗒"掉回碗里,油星溅在警服前襟。
他抬头时,祁同伟正垂眼吹凉汤里的萝卜,仿佛只是随口闲聊。
可那抹若有若无的笑意像根细针,扎得他太阳穴突突首跳——这个乡下来的野种,什么时候敢在他面前掀桌角了?
"祁副队长很闲?"刘志刚扯了扯领带,喉结上下滚动,"不如多花心思在缉毒上。"
"是该多花心思。"祁同伟端起餐盘,转身时声音放得更轻,"毕竟有些人,连护着自己的本事都快没了。"
下午三点,局党委会议室的空调开得很足。
张宏年敲了敲桌面,投影屏上正放着那封匿名举报信的扫描件:"越级举报是大忌,这点祁同伟同志要深刻检讨。"他推了推眼镜,目光扫过刘志刚铁青的脸,"但既然有人敢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我们就查个水落石出。
从今天起,由纪委牵头,对涉及的干部和项目启动内部审查。"
"局长,这是针对我!"刘志刚拍案而起,椅子在地上划出刺耳的声响。
"针对的是问题。"张宏年的声音像块压舱石,"谁有问题,谁就下台。"
散会时,祁同伟落在最后。
张宏年把茶杯往他手里一塞,茶叶在杯底打着旋:"缉毒大队队长的位置空了三个月,总该有人顶上。"他指节敲了敲祁同伟的肩章,"明天去人事处领任命文件。"
走廊的日光灯管忽明忽暗。
祁同伟刚迈出会议室,就看见孙建国靠在消防栓旁,手里夹着支没点的烟。
这位分管治安的副局长抬眼望过来,目光像把磨了二十年的刀,在祁同伟脸上刮了又刮。
"祁副队长要高升了?"孙建国的声音带着笑,尾音却像根刺,"恭喜。"
祁同伟攥紧手里的茶杯,杯壁的温度透过掌心传来。
他望着孙建国转身离去的背影,听着对方皮鞋叩击地面的"哒哒"声,忽然想起老周说过的话:"这局里的水,比护城河还深。"
夜风卷着潮气涌进窗户时,祁同伟的手机在床头震动。
他摸黑划开屏幕,是条未读短信:"组织部明天九点约谈。"
他望着天花板上晃动的树影,系统空间里的证物突然集体发烫——那是推演精度突破的前兆。
黑暗中,他勾起嘴角,轻声道:"这一局,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