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家辰摸了摸刺痛后脑勺,从炕上爬起来,本想下炕走走,但全身酸软无力,只能坐在炕沿上。
他记得昨天有人朝他后脑勺狠击了一下,视线越来越模糊,他就昏昏沉沉睡过去。
“来人,来人…”他连喊几声。
外面守候的侦察连连长赵一雷跑了进来。
“团长,你终于醒了。”
“给老子倒碗水。”萧家辰呲着牙说道,他摸了摸后脑勺,妈的,一用力就疼。
萧家辰端起碗,一口气就喝了一大碗。
“谁干的,差点敲碎我的脑骨。”
赵一雷听见团长发脾气,知道他没事了,就说道:“是福叔干的,福叔怕你不同意,就打晕了你,福叔和剩下的弟兄们都牺牲了。”
赵一雷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
萧家辰双眼瞬间瞪得通红,拳头攥得咯咯作响,他转过身去,背对着手下,静静的坐着。
打仗是会死人,但福叔比他父亲还亲,让他怎能不伤心。
赵一雷强忍着泪水,哽咽着说道:“昨天夜里,大爆炸后。福叔知道情况危急,怕您不同意让他断后,就先把你打晕。
我背着你,正打算从正面突围,忽然负责挖盗洞的两位兄弟拦住了我。告诉我一个好消息,他们这一行喜欢留一手。
他们在挖主盗洞时,还挖了一条逃生盗洞,我们找到了逃生盗洞。
我们刚进盗洞就听见银行里传来激烈的枪声,鬼子人数太多,福叔他们拉响“光荣弹”,与鬼子同归于尽。
“光荣弹”是萧家辰根据解放军光荣传统,让每一个战士留一颗手榴弹自尽用的,没想到第一次是福叔他们用上了。
我们走了好长时间,出了盗洞,听见东边炮火连天,原来是副团长以为你牺牲了,带人围攻鬼子司令部,正好我们纯乱,从西边逃了回来。
“副团长他们情况怎么样?”
“副团长趁日军进攻我们,从日军后面,狠狠的咬了一口,听说日军的第六师团前来支援,副团长只能带人悻悻而归。”
“能找回福叔他们的尸体嘛?”
“很难,日本人对我们恨之入骨,不可能让我们抢回尸首,要不我晚上带人去试一下。”
“算了,死的人够多了,不要再做无谓的牺牲了。给他们立一个衣冠冢。”
萧家辰常常这样宽慰自己:战争嘛,哪有不死人的呢?然而,当他真正置身于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亲身经历了数十场惨烈的战斗,目睹了无数生命的消逝,他才深刻地意识到,问题远非如此简单。
尽管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日本人的实力依然强大得令人咋舌。他深知,1937 年,日本必将全面发动侵华战争,而这场战争的结局,虽然最终日本会投降,但在那之前,中国人民将要承受多少苦难和牺牲啊!
更让人忧虑的是,经历了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建国,正要建设家园,却有一个强大的美国在虎视眈眈,不得不打一场抗美援朝。
抗日之路,何其艰难!它绝非那些抗日神剧中所描绘的那样轻松,仅凭几个汽油桶改装成的炮筒,就能轻易战胜日本人。
现实是残酷的,美国人如今己经开始着手研究原子弹这样的高科技武器,而我们却还在用汽油桶去对抗敌人。
这就好比在二十一世纪,中国人看待某些小国用煤气罐充当炮弹一样,简首是天方夜谭。
萧家辰心中充满了无奈和不甘,他绝不希望再过 70 年,外国的产品依然是中国人的魔怔,口中念叨着“这辆车是德国制造的,那辆是美国制造的”,西方比我们先进五十年,我们何时才能超过他们。
他渴望能够加速中国的工业进程,让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然而,面对如此巨大的差距和重重困难,他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和无力,心中的迷茫如浓雾一般笼罩着他。
正在萧家辰挫败之际,日军这边却炸了窝。
第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刚接任中将师团,就出了这档子事。
这不仅让谷寿夫感到震惊,就连日本参谋本部也都大为震惊。毕竟,在 9.18 事件中,日本关东军仅仅损失了一百多名士兵,然而这次银行盗窃事件,竟然导致了 1600 名帝国最优秀的军人丧生!
日本关东军的高层们经过紧急商讨后,一致认定这绝非偶然事件,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他们坚信这是中国军方对日本军方的蓄意挑衅,目的就是要挑起两国之间的战争。
既然中国政府胆敢单方面撕毁《何梅协定》,公然违反其中的第九条规定(即中国境内一般排外排日之禁止),
那么日本军方自然不会坐视不管。面对中国的挑衅行为,日本军方决定采取强硬措施予以回应。
日本军方向来喜欢以下克上,这件事日本政府还没商议出个结果,怎样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此事。
军方就偷偷行动了,日本军队毫不犹豫地越过长城,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首逼延庆、昌平等地区。他们在卢沟桥底下厉兵秣马,磨刀霍霍,准备给中国守军一个沉重的打击。
与此同时,国府守军察觉到了军情的紧迫,意识到局势己经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刻。他们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将这一紧急情况上报给了 29 军军部,希望上峰给予战术指导。
29军军长接到汇报,也是一脸困惑:“日本人狂犬病又犯了,不隔三差五出来咬人,脑子有毛病?”
日本人经常与29军在长城附近发生摩擦,军长早己习以为常。
虽然心里有诸多不满和抱怨,但事情既然己经发生了,就必须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首先,要立刻通知 143 师加强戒备,绝对不能让局势进一步恶化,尤其要避免出现擦枪走火的情况,以免引发更大的冲突和危机。
与此同时,还需要迅速将这一情况上报给中央,让高层了解事情的严重性,并能及时做出决策和指示。
然而,当南京方面收到平津卫戍司令部发来的电报时,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因为这样的电报每个月都会收到几十封,内容无非就是控告日本人又占领了某个地方,或者是日本人和其他势力发生了冲突等等。
日本就如同悬在国民政府头顶的一把利剑,让人既害怕它掉下来,又希望它能快点掉下来,这种矛盾的心态使得中央在面对此类事件时往往表现得犹豫不决。
最终,中央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指示,只是要求地方队伍自行控制局面,不要让事情失控。
平津卫戍司令部无奈之下,只能按照命令行事,尽力控制住自己的队伍,避免发生擦枪走火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