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人民的名义之汉大帮崛起 > 第9章 匿名举报信背后的暗桩布置

第9章 匿名举报信背后的暗桩布置

秋雨裹挟着寒意,如银针般密集地砸向汉东大地,将省纪委那墨绿色的信箱淋得发亮,雨水顺着信箱表面蜿蜒而下,仿佛是流淌的暗流,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距离纪委大楼三公里外的一处废弃工厂内,祁同伟正站在昏暗的地下室内,这里弥漫着潮湿的霉味和机油的刺鼻气息。头顶上的灯泡发出昏黄且不稳定的光,将他的影子投射在斑驳的墙面上,随着他的踱步不断扭曲变形。

祁同伟身着一件黑色的风衣,领口微微敞开,露出里面深色的衬衫,皮鞋与地面碰撞发出沉闷的声响,在寂静的空间里回荡,每一步都像是敲在众人的心上。墙角的老式座钟滴答作响,黄铜指针不紧不慢地转动着,仿佛在为这场阴谋计时。他停下脚步,目光如鹰隼般落在桌上那叠厚厚的材料上 —— 十几封匿名举报信整齐排列,信纸上印着不同的邮戳,墨迹深浅不一,看似毫无关联,却暗藏玄机。

“这些举报信真能把田国富的注意力引开?” 祁同伟突然开口,声音低沉得像是从胸腔深处挤出来的,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坐在破旧沙发上的孙勇赶忙放下手中的咖啡杯,塑料杯与木质茶几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他身体前倾,脸上堆满谄媚的笑容:“祁厅长放心!每封信的内容都经过精心设计。您看这封,” 他拿起其中一封,信纸边缘还带着潮湿的水渍,仿佛真的经历了长途跋涉,“举报京州市某街道办主任贪污扶贫款,附了伪造的银行流水和聊天记录截图,绝对能以假乱真。为了让这些证据看起来真实可信,我们专门找了技术高手,连字体的像素间距都模仿得一模一样。”

祁同伟接过信,眼神中充满怀疑,仔细端详着。举报信的字迹刻意写得歪歪扭扭,像是刻意模仿普通人的笔迹,字里行间还有几处修改的痕迹,看似随意,实则是为了增加可信度。所谓的 “证据” 打印在普通的 A4 纸上,看似详实,实则漏洞百出,但足以在纪委调查初期分散精力。他冷笑一声,笑声中带着轻蔑:“田国富不是吃素的,光靠这些还不够。老周,你安排在纪委的人准备好了吗?要是出了半点差错,你们都知道后果!”

被称作老周的男人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神闪过一丝阴鸷。他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纪委内部人员的详细信息,包括他们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和工作习惯:“都打点好了。一旦这些信送到纪委,我的人会在内部散布消息,说这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涉及高层的线索。我们己经想好了话术,会从一些边缘话题切入,慢慢引导舆论。而且,我们在纪委的打印机里还留了后手,到时候会自动打印一些模糊的线索,增加神秘感。”

接下来的三天,汉东省纪委陆续收到匿名举报信。有的寄自偏远乡镇的邮局,信封上沾满泥土,还贴着几张皱巴巴的邮票,仿佛在诉说着信件经历的漫长旅程;有的通过快递送达,寄件人信息全是虚构的公司名称和地址,快递单上的字迹被雨水晕染,显得更加扑朔迷离。举报内容五花八门,从基层干部吃拿卡要,到教育系统违规招生,再到医疗领域的回扣问题,每一封信都像是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田国富的办公室内,烟雾缭绕,烟灰缸里堆满了烟头,旁边的保温杯里的茶水早己凉透。他戴着老花镜,眉头紧锁地翻看这些信件,眼神中充满警惕和疑惑。窗外的天色早己暗下来,路灯昏黄的光透过窗户洒在他的办公桌上,与台灯的光线交织在一起。小陈抱着一摞新收到的举报材料走进来,看着田国富疲惫的面容,担忧地说:“田书记,这些信突然冒出来,而且都没有明确线索,调查难度太大了。我们己经核查了几封,但都没有实质性进展。”

田国富揉了揉太阳穴,感觉头隐隐作痛,目光依旧盯着桌上的信,语气坚定地说:“越是这种没有头绪的举报,越不能掉以轻心。安排人去核查每一条线索,尤其是涉及大额资金的举报。记住,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我总觉得这些信来得太蹊跷,背后肯定有文章。” 他心里清楚,这些举报信来得蹊跷,很可能是有人故意扰乱视线,但作为纪委书记,他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腐败问题。

与此同时,祁同伟的暗桩开始在纪委内部发挥作用。走廊里,几个工作人员凑在一起,小声议论着这些举报信。“听说这次的问题可大了,涉及好多高层领导呢!”“是啊,我还听说有一些不可告人的交易,要是真查出来,汉东官场可就大地震了!” 这些谣言像病毒一样迅速传播,从一个科室传到另一个科室,让原本就紧张的调查氛围变得更加混乱。有人开始担心自己的处境,有人则在暗中观察风向,整个纪委大楼都笼罩在一种不安的气氛中。

在祁同伟的授意下,孙勇还安排了一场 “群众上访” 戏码。清晨,十几个穿着朴素的 “群众” 在纪委门口聚集,他们举着写有 “严惩贪官”“还我公道” 的横幅,情绪激动地要求见纪委领导。为首的中年妇女跪在地上,声泪俱下,讲述着自己莫须有的遭遇,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实际上,这些人都是花钱雇来的演员,他们按照剧本哭诉着,还时不时用眼角的余光观察周围的反应,吸引了不少路人围观和拍照。很快,现场就被围得水泄不通,交通也一度陷入瘫痪。

媒体也被悄然引导。汉东当地的论坛上,关于这些举报信和上访事件的帖子迅速置顶,标题耸人听闻,如《汉东官场黑幕大曝光!》《惊天贪腐案即将浮出水面?》。评论区里,大量水军带节奏,要求纪委彻查,还列举了一些似是而非的 “证据”,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跟风评论。一些自媒体也开始跟风报道,添油加醋,将事件不断发酵,舆论的压力像潮水般涌来,让田国富的调查工作陷入两难。继续追查山水集团的账目,可能会被指责忽视群众诉求;转而调查这些举报信,又担心错过查处腐败的最佳时机。

祁同伟坐在办公室里,看着下属传来的消息,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他靠在真皮座椅上,点燃一支雪茄,烟雾在他面前缓缓升起。他拨通高育良的电话:“高老师,匿名举报信己经奏效,田国富现在焦头烂额。只要再拖上半个月,我们就能把山水集团的账目处理干净。这次我们还准备了后手,就算田国富怀疑,也找不到确凿证据。” 电话那头,高育良满意地说:“做得好。不过不能掉以轻心,沙瑞金那边还在密切关注,我们得做好万全准备。记住,每一步都要小心谨慎,不能露出破绽。”

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田国富早己察觉到这背后的阴谋。在处理举报信的同时,他秘密安排了一支精干的调查小组,小组成员都是他精心挑选的,对他绝对忠诚。他们在一间秘密的办公室里,避开纪委内部可能存在的眼线,利用各种渠道收集线索,继续深入调查山水集团的问题。田国富每天都会和小组成员开会,分析案情,制定下一步的调查计划。一场更加激烈的较量,正在暗处悄然展开,而那些匿名举报信,不过是这场权谋大戏的开场序幕。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