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天兴风云 > 第51章 主政盛州,图新

第51章 主政盛州,图新

兴武国新帝元岳登基之后,为了巩固对新占领土地的统治,开始论功行赏。元衡被封为衡王,获命入主玉铭府,负责组建兴铭军。玉铭府在此次兴武南征中,虽归属兴武版图,但除了慕州和铭州两州外,玉州、林州、富州三州遭受了严重破坏,可谓满目疮痍。

元衡抵达玉铭府时,眼前的景象让他眉头紧锁。曾经繁华的城镇如今一片废墟,断壁残垣随处可见,昔日的亭台楼阁己化为尘土。玉州、林州、富州三州几乎成为一片烂摊子,百姓十不存一,广袤大地之上,寂静得只剩下风声,真正是千里无鸡鸣的凄凉景象。

元衡深知,要在此地建立起稳固的统治,组建强大的兴铭军,首要任务便是恢复民生。他迅速召集幕僚商议对策,决定先从安抚幸存百姓入手。元衡下令打开府库,发放粮食和衣物,为百姓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同时,派遣使者前往周边州县,招募流民,给予他们土地和农具,鼓励他们开垦荒地,重建家园。

在军事建设方面,元衡以慕州和铭州为基础,选拔青壮组建兴铭军。他深知,一支强大的军队不仅要有充足的兵源,更要有严格的训练和精良的装备。于是,他高薪聘请兴武国内经验丰富的将领担任教官,对新兵进行系统的军事训练,从队列操练到实战技巧,从武器使用到战术配合,无一不精雕细琢。同时,他还积极筹备资金,打造兵器铠甲,力求兴铭军在最短时间内具备强大的战斗力,成为兴武国在玉铭府的坚实屏障。

冯齐回到盛州后,立刻全身心投入到各项事务中,展开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革新手段,力图让盛州成为天龙帝国复兴的重要基石。

在经济方面,冯齐首先大力发展农业。他深知农业乃国家之根本,于是组织百姓修缮水利设施,确保农田灌溉无忧。同时,引进先进的农耕技术和优良的农作物品种,鼓励百姓精耕细作。为了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冯齐还推行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如减免农业税、设立农业奖励制度等。在他的努力下,盛州的农田里逐渐恢复了生机,农作物产量稳步提高。

商业上,冯齐致力于打造良好的商业环境。他整顿市场秩序,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行为,确保商业活动公平公正。降低商业税,吸引各地商人前来盛州贸易,同时修建了多个大型集市和贸易场所,方便商品流通。此外,冯齐还积极推动盛州与周边地区的贸易往来,开辟新的商路,让盛州的特产能够远销他方,也让盛州能够引进各种稀缺物资。

军事上,冯齐对宣武卫军进行了进一步的强化。他选拔军中精锐,组成特种部队,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提升他们在侦察、突袭、情报收集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军事合作与交流,学习先进的军事理念和战术技巧。冯齐还注重军事设施的建设,在盛州边境修建了一系列防御工事,如烽火台、城墙等,以应对可能的外敌入侵。

元衡在玉铭府的施政并非一帆风顺。尽管他采取了诸多措施,但恢复之路依然困难重重。招募流民的工作进展缓慢,周边州县的百姓听闻玉铭府的惨状,大多望而却步。即使有少数流民愿意前来,面对荒芜的土地和破败的家园,也常常心生退意。

在重建过程中,资金短缺成为了一大难题。府库的储备有限,而重建城镇、恢复生产所需的资金巨大。元衡试图向兴武国朝廷申请拨款,但朝廷因战争损耗,财政也并不宽裕,只能给予少量的支持。无奈之下,元衡只能在玉铭府内增加赋税,这一举措引发了百姓的不满。一些百姓不堪重负,甚至选择逃离。

兴铭军的组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由于玉铭府人口锐减,兵源不足,招募到的新兵素质参差不齐。而且,打造兵器铠甲所需的原材料价格飞涨,导致军备筹备进展缓慢。面对这些困境,元衡并未气馁,他一方面继续寻求朝廷的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寻找其他途径解决问题。他鼓励当地的富商投资重建项目,承诺给予他们一定的商业特权;同时,组织百姓开展自给自足的生产活动,减少对外部物资的依赖。

与玉铭府的艰难状况不同,冯齐在盛州的努力逐渐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的发展使得盛州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不仅满足了本地百姓的需求,还能够向外输出。商业的繁荣让盛州的街道上熙熙攘攘,店铺林立,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贸易的兴盛为盛州带来了大量的财富,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宣武卫军在冯齐的训练和建设下,成为了一支令人生畏的军事力量。他们纪律严明,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周边地区的势力对盛州宣武卫军的实力有所耳闻,不敢轻易挑衅。冯齐的名字也在盛州乃至整个天龙帝国逐渐传开,百姓们对他感恩戴德,称赞他为盛州带来了新的生机。

随着盛州的发展,冯齐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盛州在天龙帝国的地位和影响力。他意识到,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在经济和军事上强大,还需要在文化教育方面有所建树。于是,冯齐在盛州大力兴办学校,聘请学识渊博的先生授课,鼓励百姓子弟入学读书。他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出一批有学识、有担当的人才,为盛州的长远发展和天龙帝国的复兴贡献力量。

在元衡努力恢复玉铭府、冯齐大力发展盛州的同时,整个大陆的局势依然风云变幻。兴武国虽在战争中获得了大片土地,但内部因战争损耗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元岳一方面要应对国内的经济复苏和政治稳定,另一方面还要防范其他国家的潜在威胁。他密切关注着玉铭府的发展情况,对元衡寄予厚望,希望玉铭府能成为兴武国在南方的坚固堡垒。

天龙帝国在经历重创后,虽在各地展开了复兴工作,但依然面临着兴武、卫国、虞国三国联盟的巨大压力。龙傲深知,盛州的发展对于帝国的复兴至关重要,他暗中关注着冯齐的一举一动,对冯齐的能力给予了高度认可。同时,龙傲也在努力平衡国内各方势力,防止出现内乱。

就在元衡为玉铭府的困境焦头烂额之际,一个转机悄然出现。兴武国一位富可敌国的商人听闻了玉铭府的情况,对这里的发展潜力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位商人主动找到元衡,表示愿意投资玉铭府的重建项目。他看中了玉铭府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认为只要加以开发和利用,必将带来巨大的商业回报。

元衡大喜过望,与商人迅速达成合作协议。商人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帮助玉铭府重建城镇、开采矿产、发展工业。在商人的支持下,玉铭府的重建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原本荒芜的土地上,逐渐建起了工厂和作坊,招募的流民有了工作,生活开始稳定下来。兴铭军的装备也因为资金的注入得到了极大改善,兵器铠甲焕然一新,新兵的训练也更加系统和专业。

然而,转机背后也隐藏着新的挑战。随着商人势力在玉铭府的逐渐壮大,他们开始对政治权力产生了诉求。商人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试图干预元衡的决策,甚至插手地方政务。元衡意识到,如果不加以控制,玉铭府可能会从一个困境陷入另一个困境,成为商人的傀儡之地。

元衡一方面要继续借助商人的力量推动玉铭府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防范商人势力的过度膨胀。他开始在玉铭府内部加强行政管理,选拔忠诚可靠的官员,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对商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同时,元衡也在积极寻求兴武国朝廷的支持,希望朝廷能够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地方政权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刻,元衡必须小心翼翼地应对,确保玉铭府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成为兴武国稳固的南方屏障。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