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 > 四合院:开局神级空间众禽馋哭了 > 第14章 未来信息助厂长解困境,傻柱未卜先知再立功!

第14章 未来信息助厂长解困境,傻柱未卜先知再立功!

新型切割工艺的成功,让何雨柱在轧钢厂彻底站稳了脚跟。厂里不仅奖励了他一笔可观的奖金,还有不少紧俏的票证。杨厂长在几次干部会议上,都点名表扬了何雨柱这种“技术过硬、踏实肯干”的年轻同志。

这天下午,轧钢厂的生产调度紧急会议在小会议室召开。杨厂长面色凝重地坐在主位,各个车间主任、技术科、采购科的负责人都到齐了,连何雨柱作为技术攻关小组的代表,也被王主任拉着坐在了后排旁听。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气氛压抑。

杨厂长重重地磕了磕烟灰缸:“同志们,今天叫大家来,是有一个非常紧急的坏消息要通报。”

众人心头一紧。

“我们厂急需的一种特殊型号轴承钢,上游原材料供应突然中断了。”杨厂长声音低沉,“目前的库存,最多只能维持三天生产。三天后如果找不到新的货源,我们厂一半以上的生产线,都得停下来!”

嘶——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倒抽冷气的声音。停产,这对于正在全力抓生产的轧钢厂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采购科的刘科长额头上汗珠滚滚,手里的笔记本都被捏变了形。“杨厂长,我己经把所有能联系的兄弟单位都问遍了,甚至连周边几个省的钢厂都发了加急电报,都没有这种型号的轴承钢。这条路,怕是堵死了。”

一位副厂长叹了口气:“这可怎么办?难道真要眼睁睁看着生产线停摆?”

总工程师眉头紧锁,一言不发,显然也在苦思对策。

【又是这种要命的时刻。】何雨柱坐在角落,默默听着。他脑海里,那枚签到获得的“未来信息碎片”忽然闪过一丝微光。

【……某南方钢铁厂近期将有一批次优等轴承钢库存积压,质量略逊于国标,但通过特殊热处理工艺可达标,该厂李副厂长正为此事发愁……】

信息很模糊,只有片段。首接说出来,怕不是要被当成神经病抓起来。

【得想个办法,把这个信息不着痕迹地递出去。】

杨厂长环视一周,语气带着一丝焦躁:“大家还有没有别的思路?任何可能性,我们都不能放过!”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只有沉重的呼吸声。

何雨柱慢慢举起了手。

王主任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

杨厂长的目光也投了过来。“何雨柱同志,你有什么想法?”

何雨柱站起身,表情带着几分不确定:“杨厂长,各位领导,我就是忽然想起个事儿。”他斟酌着词句,“我之前为了研究切割工艺,翻阅过一些比较老的行业期刊和技术资料。好像……好像看到过一篇报道,说的是南方有一家钢铁厂……”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做出努力回忆的样子。

“具体是哪个厂我记不太清了,年代有点久远。那篇报道提到,他们曾经用一种特殊的热处理工艺,成功改良过一批性能略低于国标的次等轴承钢,使其达到了使用标准。不知道这个信息……对咱们现在的情况有没有点用处?”

杨厂长身体微微前倾:“哦?还有这种事?他们用的是什么工艺,有提到吗?”

【成了,鱼儿上钩了。】何雨柱暗道。

“资料里好像提到了一个名词,叫什么……‘双液淬火法’,”何雨柱努力做出回忆的姿态,“据说能显著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强度。具体的工艺参数,我记不清了,但那份资料我应该还能找到。”

总工程师的眼睛亮了一下:“双液淬火法?这倒是一种比较偏门但确实有效的热处理技术,对操作要求很高。”

杨厂长当机立断:“刘科长!技术科的同志!你们马上根据何雨柱同志提供的这个线索,重点排查南方几家可能有类似技术的钢铁厂!不管希望多大,都给我去核实!”

他转向何雨柱:“小何,你尽快把那份资料找出来,交给技术科参考!”

【死马当活马医了。】杨厂长心里其实没抱太大希望,何雨柱说得太模糊,但眼下任何一丝稻草都得抓住。

散会后,王主任拍了拍何雨柱的肩膀:“柱子,行啊你小子,这种时候还能想到这种犄角旮旯里的信息。”

何雨柱谦虚地笑笑:“瞎猫碰死耗子,希望能起点作用。”

接下来的两天,厂里的气氛格外紧张。采购科的人几乎是连轴转,电话打遍了南方大大小小的钢厂。

就在第三天上午,所有人都快要绝望的时候,采购科的刘科长像一阵风似的冲进了杨厂长的办公室,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狂喜。

“厂长!找到了!找到了!”刘科长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变调。

杨厂长猛地站起身:“找到什么了?”

“南方!一家叫红星钢铁厂的小厂!他们手上正好积压了一批轴承钢,成分和咱们需要的基本一致,就是几个关键的力学性能指标略微偏低!跟何雨柱同志说的情况几乎一模一样!”

刘科长喘了口气,继续汇报:“而且!他们厂的技术员说,他们确实尝试过一种类似‘双液淬火’的工艺来改良这批钢材,但效果不太稳定,所以一首压在仓库里!”

杨厂长一拍桌子:“太好了!天无绝人之路!”他立刻下令,“老总工,王主任,还有何雨柱同志,你们马上跟我一起,带上技术人员,连夜去红星钢铁厂!取样,实验!务必把这批钢材给我们拿下,并且处理达标!”

当天晚上,杨厂长亲自带队,一行人坐上了南下的火车。

红星钢铁厂的规模不大,设备也相对陈旧。李副厂长听闻轧钢厂杨厂长亲自带队前来,受宠若惊,立刻将那批积压的轴承钢样品送了过来。

轧钢厂的技术员们立刻投入了紧张的取样和分析工作。何雨柱则在一旁“不经意”地观察着,时不时地根据脑海中那份“未来信息碎片”里模糊的工艺要点,提出一些“建议”。

“李副厂长,你们之前尝试双液淬火的时候,第一道淬火液的温度控制在多少?我记得有篇资料上说,对于这种含碳量的钢材,预热后的第一道淬火温度如果能精确控制在一个特定区间,对后续的晶粒细化会有好处。”何雨柱仿佛自言自语,又像是在请教。

红星厂的技术员愣了一下,赶紧去查记录,发现他们的温度确实略有偏差。

总工程师在一旁听着,若有所思。

随后在讨论第二道淬火液的成分配比时,何雨柱又“恰到好处”地问:“总工,我记得那份老资料里还提到,在第二道淬火液里加入微量的某种盐类,似乎可以改善淬透性,不知道有没有道理?”

总工程师眼睛一亮:“有道理!可以试试!”

经过一夜的反复试验和工艺参数调整,在何雨柱几次关键性的“提醒”和“启发”下,奇迹发生了。当天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最新一批经过改良热处理的轴承钢样品,各项性能指标完全达到了轧钢厂的生产要求!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实验室里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杨厂长紧紧握住何雨柱的手,激动地摇晃着:“小何!你真是我们厂的福星啊!又是你,在最关键的时候,给我们指了一条明路!”

他看着何雨柱,目光里充满了欣赏和信任。这个年轻人,不仅技术好,脑子活,见识广,关键时刻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一场迫在眉睫的停产危机,因为何雨柱提供的“未来信息”,就此化解。

何雨柱知道,这一次,他为自己赢得的,不仅仅是厂里的嘉奖,更是杨厂长心中沉甸甸的信任和器重。这种“软实力”,远比任何物质奖励都来得重要。

回京的火车上,杨厂长特意把何雨柱叫到身边,询问了他许多关于技术革新和人才培养的想法。

错乱章节催更!